氣象部門實施三大戰略情況總結匯報
時間:2022-02-20 04:00:00
導語:氣象部門實施三大戰略情況總結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過去的工作中如何實施“三大戰略”:
在人才強局戰略方面:
通過在職培養、積極使用和適當引進三個環節,形成了一批管理能手、業務骨干和創收精英。1位被確定為省局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4位為省局“1050”工程成員。自1995年以來,全市新加入黨組織的25名,新提撥科級干部的27名,其中42歲以下13名,大學本科7名,近兩年引進土木工程、中文、財務專業本科生4名,在職人員專升本6名,新獲??茖W歷14名。正在脫產攻讀博士學位的2人。
在科技興氣象戰略方面:
積極加強現代化建設,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已經投入業務試運行,從8月4日以來,雷達運行狀態良好。建成了射陽L波段測風雷達,新建自動站19個,建成了省-市-縣2M數字專線,重新構建市局局域網、寬帶網。參加研制了省局現代天氣預報智能業務平臺,設立了科研經費達1萬元的《新型氣象信息服務終端系統》課題,加快信息服務手段的改進和增強對外輻射能力。目前服務終端系統已經安裝成功,迅速實現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信息、“121”信箱內容和9210工程內容向縣站和專業用戶的延伸,受到廣泛歡迎。
在拓展氣象業務服務領域方面:
積極拓展沿海氣象服務,成立了海洋氣象臺,研制了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系統,對沿海氣候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積極開展沿海鹽場、農場的氣象服務,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氣象信息微機終端。開展的對蝦養殖氣象條件適應性研究與服務獲得較高評價。與環保部門開展了空氣質量和紫外線觀測業務服務,與港口、高速公路指揮部、供電和民航等部門簽訂了氣象服務協議。同時,積極開展雜交稻、紫菜、大棚蔬菜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但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在實施“三大戰略”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尤其是通過最近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回良玉總理、秦大河局長和卞光輝局長的講話后,經過認真研究討論,大家認為,鹽城在實施三大戰略方面距離中國局、省局目標和鹽城氣象事業發展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就人才戰略而言,目前全市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占職工總數的21%,低于全省11個百分點,八個縣局只有11名本科生,其中有6名將在近兩年內退休;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占29%,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目前尚沒有在職研究生人員,全市科級干部平均年齡為45歲,年齡偏大。有些部門中層干部領導能力明顯偏弱,學歷層次偏低。在現代化建設和新技術開發方面缺乏業務骨干和支撐人才;產業服務方面,特別是防雷產業方面既有政策保障又有經營市場的有條件下,但明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鹽城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一方面容易導致高素質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又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一方面編制滿員,另一方面又面臨可用人才較少。如何克服這些矛盾?彌補這些不足?大家一致認為,只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組織實施三大戰略,才能確保鹽城氣象事業的持續、協調、跨越發展。通過分析不足和尋找差距,統一了思想認識,大家深深感到實施三大戰略對于促進鹽城氣象事業發展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今后一段時期對實施“三大戰略”的初步打算:
實施“三大戰略”是實現氣象大國向氣象強國過渡的重要戰略措施,是我們氣象部門的立身之本、競爭之本、強局之本。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拓寬思路,積極探索,狠抓落實。我們初步考慮:
在人才強局戰略方面:
人才戰略是實現“三大戰略”的基礎,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通過培養,使用、引進三個關鍵環節全面提升隊伍的總體素質。著重在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方面求得新的突破。以省局學科帶頭人、“1050工程”人才為主啟動全市“1020工程”。培養引進一批研究生,本科生比例從全市目前的21%達到30%,形成一支技術型和開拓型以年輕同志為主的中層干部隊伍。
一是抓緊實施“1020工程”,即在全市選撥10名學科帶頭人,20名業務、創收骨干。并簽訂崗位協議書,明確工作責任和主攻方向,通過項目為載體和崗位輪換等方法加快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認真組織實施《江蘇省氣象局人才戰略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和《江蘇省氣象局關于對特殊貢獻和優秀科技人才實行津貼和獎勵的辦法(試行)》,結合全市配套獎勵基金的設立和績效工資的考核機制,提高對做出突出貢獻人員的報酬。
二是強化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優化人員組合
積極支持現有人員的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特別是實用技術的中短期培訓,加強交叉學科面上的培訓力度。送出去,請進來,建立人才派出學習進修制度,開展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認真分析排查全市人才分布狀況,用好現有人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三是加快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重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將一批有技術、有市場開拓潛力的人放到產業經營崗位上,強化鍛煉,步入社會,在不斷實踐中,造就一批既懂氣象業務,又有市場開發能力的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同時,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站維護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實用型人才。
四是積極應對市、縣局人才面臨斷層的現狀。特別是對關鍵崗位的人才培養和引進,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規,超前考慮。積極吸收、培養本科以上的氣象、計算機和防雷專業人員。確保今明兩年每個縣局有1名爭取2名第一學歷的本科生。
在科技興氣象戰略方面:
積極爭取省局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項目,進一步增強地方災害性天氣和實用技術的研究,提高對外輻射的科技含量。下發科研指南,整合全市人力資源,提升科研項目檔次,增強科研的綜合實力。
一是積極配合省局加快建設“江蘇省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系統”。今年力爭全市全部建成視頻會商系統,按時完成今年8個自動站的建設任務,通過中國氣象局新一代天氣雷達的驗收。
二是加強鹽城災害性天氣的系統性研究和實用技術的開發
今年市局通過招標的方法專門設立了科研經費達2萬元的《鹽城災害性天氣模式庫》的課題,旨在加強鹽城災害性天氣的系統總結和深入研究。今明兩年重點在多普勒雷達開發應用技術、精細化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技術、氣象信息輻射能力和手段、海洋灘涂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民航氣象服務等方面加大科研力度。
在拓展業務服務領域戰略方面:
按照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確定的“公共氣象、安全氣象和資源氣象”的理念,進一步拓寬氣象信息輻射、海洋氣象、沿海灘涂資源、交通氣象、水上安全、生態環境、城市氣象災害等業務服務領域。
一是首先要加強氣象信息服務領域的拓寬,以精細化預報內容為主,重點加強氣象信息的深層次開發和輻射能力的增強,促進信息產業延伸性開發和適應性調整。加快氣象信息輻射領域的拓寬,實現市、縣局氣象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同時積極吸收社會相關部門對氣象信息的聯手開發和研制,努力增強氣象信息與社會的對接能力。
二是進一步拓展海洋氣象服務領域
緊緊抓住建設“海上蘇東”戰略,加強海洋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服務、沿海灘涂資源的開發利用(如風能)、農鹽場和港口的氣象服務等。
三是提高對高速公路建設和營運過程中的氣象服務加強實時信息的傳遞,積極著手開展高速公路霧災監測預報服務。
四是繼續開展民航氣象服務進一步提高民航氣象服務的水平,提高民航氣象服務的效益。
五是大力開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雹作業,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降溫作業。提高對供電部門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
六是努力促進防雷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增強對社會的服務能力,形成社會效益、部門利益的同步增漲。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