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6-07 08:28: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于寨英鎮認真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工作的情況報告

寨英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縣城西南部,梵凈山東麓,距縣城58公里。有土地面積20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542.7畝,林地面積16.7萬畝。轄24個村2個居委會,276個村民組,7887戶,35082人。全鎮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素有“寨英古鎮”、“錳都”及“中國滾龍藝術之鄉”的美譽。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我鎮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的,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惠農的“民心工程”抓好落實,以實施“四在農家”(學在農家、富在農家、美在農家、樂在農家)為載體,全面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認真開展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將我鎮的基本做法簡要匯報如下,僅供參考:

一、寨英鎮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示范帶動,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鎮黨委、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制定規劃,結合實際,融合傳統觀念和科學理念,既講現代化,又講民族特色,確保規劃的全局性、長遠性、合理性。同時推進示范帶動工程,2005年12月,啟動了焦溪村大山腳村民組的新農村示范點建設,鎮政府補助性投入3.2萬元,幫助71戶農戶改善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從而積極動員全鎮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2、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努力形成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

(1)、大力實施示范帶動工程和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農民素質,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2005年全鎮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班,參培人數達4600人次,輸出專業技術人員722名,實現糧食總產量14664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10元。

(2)、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全鎮充利用資源,結合實際,發展養殖大戶,建立生態養殖小區,以點帶面,推行“畜、沼、糧”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2005年,全鎮成立了養豬協會1個,建立養殖小區1個,發展養殖大戶41戶,修建沼氣池115口。加大對畜禽品種改良和科學飼養技術推廣,加強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確保無重大疫病發生,從而推動了全鎮生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2005年全鎮生豬存欄19089頭,出欄19068頭,出欄率達98.6%;大牲畜存欄3415頭,出欄568頭,出欄率16.6%;家禽存欄32085羽,山羊存欄1823只。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蔬菜、油菜、藥村等特色產業,努力促進全鎮農村生產發展。

(3)、實施惠農政策,全鎮出臺了對種植和養殖大戶進行獎勵扶助的惠農政策,2005年全鎮共兌現16戶養殖大戶3.2萬元,調動了全鎮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3、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

(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鎮投入190余萬元啟動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入100多萬元,修復鄧堡“五.七”河、紅旗河、落滿河等水毀河堤和農灌溝渠,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實施好鄧堡“五.七“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2)、交通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鎮出臺了通村公路按20000元/公里、通組公路按2000元/公里的幫扶政策,促進全鎮通村公路建設進程,現全鎮24個村已基本通公路,條件好的村已實現組組通公路。

(3)、農村能源建設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快。在上級政策的帶動下,全鎮出臺農戶修建沼氣池進行獎勵的惠農政策,大力開展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活動,全鎮已建成沼氣池200余口,促進了全鎮農村改廁改廚進程。同時,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等生態工程,并努力鞏固成果,使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8%,改善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4)、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寨英新街一期工程已建設結束,二期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已高標準、高起點地啟動建設,全鎮村鎮建設以寨英為中心,縣鄉村公路為軸線的新農村格局已初步形成。積極抓好文明衛生鄉鎮、文明衛生村(寨)的創建工作,為實現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4、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全鎮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推廣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經驗,深入開展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發揚優良的鄉風民俗,強調鄰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罵人,以好的村風民俗來約束不好的做法,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廣泛深入地傳播先進文化,全鎮廣播電視覆蓋率達75%以上。積極開展以滾龍藝術表演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活動,全鎮共組建滾龍隊17支,秧歌隊1支,腰鼓隊2支,利用農閑時間開展活動,豐富了全鎮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形成了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農村文明新風尚。尤其是我鎮2006年2月10日開展了“滾龍鬧新春”活動,有17支隊伍1000余人參加活動,觀眾達2.5萬余人,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5、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努力打造安定、祥和的農村居住環境。

(1)、加強農村黨建工作。全鎮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為了鞏固黨在農村的服務陣地,全鎮共投入72萬元解決了24個村的村級活動室,使農村基層組織議事有場所,服務有陣地,增強了干群的凝聚力。同時,提高了村干部報酬,推行報酬與工作績效掛鉤的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全鎮村干部帶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加強民主政治工作,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財務公開,促進基層依法辦事、依法治理、擴大基層民主。

(3)、打造安定、祥和的寨英,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良好的基礎。一是抓好法制教育和宣傳,營造農村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全鎮2005年上法制課4次,出法制專刊13期,散發法律宣傳資料156份;二是抓好維護社會穩定,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及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全鎮組建調委會24個71人,治保會24個74人,護村隊24個268人,護寨隊114個567人,切實打牢社會治安防控基石;四是依法辦事,及時給人民群眾排憂解難,2005年共接待法律咨詢65人次。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經驗。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必須是黨政重視,部門配合,政策到位,項目帶動,才能成效顯著。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科學規劃,突出典型示范,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采取示范帶動,點面結合,條件成熟,整體推進。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一個堅強的村級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搞好“雙帶”和“雙向培養”工作著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拓寬致富門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目標。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充分發揮村組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積極作用,實行政府引導,項目投入,廣大干部和群眾自覺自愿的參與,才能使新農村建設得以整體推進,才能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

二00六年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