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南街道老干部黨建工作調查

時間:2022-02-18 04:34:00

導語:縣城南街道老干部黨建工作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城南街道老干部黨建工作調查

昌樂縣城南街道是04年秋由南郝鎮改建的,在全縣16個鎮、街道中,經濟基礎和政治狀況都屬中游偏下,但老干部黨建工作,卻走在全縣前頭,2005年被評為濰坊市老干部黨支部先進集體。

城南街道共有90名離退休干部,其中黨員38人(離休的6人),于一九九九年單獨成立了老干部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老黨員住的很分散,有12人住在街道黨委駐地,16人住在農村,10人因種種情況住在外地(外省、市、縣)。居住分散,給黨支部建設帶來了很大不便,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他們所以能做出比較顯著的成果,其根本原因是:黨委抓的緊,“四有”落的實。

一、黨委在全年黨建工作議事日程中,老干部黨建工作有位置。黨委把老干部黨建工作,作為整體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決不視為可有可無的工作,所以,黨委在制定全年黨建工作計劃,“年中”檢查,“年底”總結時,都把老干部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議程,認真研究,全面安排,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總是根據黨委的整體計劃和部署,對老干部黨建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并與當時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例如,在去年下半年開展的“黨員先進生教育活動”,把組織老黨員參與,作為全年老干部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來對待,逐人進行分析排隊,特別是對“雙高期”的老黨員,做了特殊照顧,從而使參學率達到了100%,并人人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果。在每年的“七·一”和元旦前后,都召開全體老黨員和老干部會,黨委的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向大家通報工作,并發紀念品,讓大家全面了解情況,以便進行監督和建言獻策;還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讓每個老黨員明確政治方向,確保從政治思想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黨委抓的緊、抓的具體,老干部黨建工作就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大步前進。

二、黨委有負責同志分管,老干部黨建工作中的大事發現的快,解決的好。黨委一名副書記分管老干部工作,并有一名干事做具體工作,他們經常與老干部黨支部的負責同志一起,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和服務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重大問題等。老干部黨支部計劃新辦老干部學校時,有些老黨員對此不認識:有的說學了無用處,不想學;有的強調家務重,脫離不開,不能學,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分管此項工作的副書記和老干部黨員支部書記一起,除召開會議進行發動外,還深入到老黨員家中,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很快掃除了思想障礙,盡快辦起了老年學校,參學老干部56人(其中老黨員31人),占總人數的62.2%。分管書記在實踐中發現,老干部群體逐年增大,“雙高期”干部越來越多,老干部黨支部的工作量越來越重,所以他及時向黨委和縣委老干部局反映這一問題,并進行認真研究,在組織建設上加大了措施。一是黨支部成員由原來的3人增加到5人,并且分別兼任一個黨小組的組長,使支部工作與小組工作更加統一、更加完善。二是針對現任黨支部書記趙世坤年近古稀(68歲)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接班”人選,進行“后備書記”的重點培養,確保老干部黨支部工作后繼有人,繼續前進。

三、全年工作有詳細計劃和安排,確保老黨員、老干部全年學習、活動經?;⒅贫然?。老干部黨支部將全年工作進行具體分解,按季度、按月份制定出詳細實施計劃,認真加以落實。全體黨員一月集體學習、活動一次,黨小組一月集體活動兩次,支委會10天開一次,風雨無阻。在特殊情況下,或遇到重大節日時,隨時組織大家學習或活動。每年的“七·一”、國慶、老人節、元旦等節日,都根據當時的中心工作,或組織政治學習,或開展文體活動,既促進了老黨員、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又豐富了他們的晚年生活,并由此進一步激勵他們發揮了余熱、再做奉獻的積極性。76歲的黨支部委員、離休干部劉洪階,承包荒灘,從2002年開始,已綠化河堤600米,植樹10000株,在河灘建魚池3個、4.5畝,并且在林中養雞、養鴨,目前,樹已成材,魚、雞、鴨年年豐收。04年純收入萬元以上,05年純收入2萬多元。他把昔日荒沙灘,變成了今日的“金沙灘”。77歲的支部委員、離休干部董必厚,住在北寨村,他主動做民事調解工作,并積極幫助村黨支部做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為確保全村的安定團結做出了顯著貢獻,受到群眾的好評。

四、有一定的經費和場所,老黨員、老干部學習和活動正常有序。黨委把老黨員、老干部視為寶貴財富和功臣,雖然總體上經費比較困難、甚至是十分困難,但在每年年初的預算中,都對老干部的學習、活動經費給予充分保障。一是為黨員活動室訂閱《支部生活》、《老干部之家》、《黨員干部之友》、《濰坊日報》等黨報黨刊。二是按機關在職黨員干部標準,發放學習資料和文件及其學習用品(如筆記本、圓珠筆等)。三是對生病住院者,帶禮品去看望、慰問;對經濟上因病造成特別困難的,經濟上予以照顧。四是在重大節日發送紀念品等。五是每年為老干部健康查體一次;安排專車在本街道內和縣內參觀一次,既活躍了老干部的生活,又進行了大好形勢教育。近3年來,每年用于老干部方面的經費保持在3000—5000元之間。與此同時,對街道機關辦公樓內的房屋做統籌安排,專門為老干部黨支部安排了辦公室、活動室和老年學校教室,共有7間房屋;而且室內配套齊全,有桌凳、黑板,有電教設備,有暖氣、水爐等。較多的經費和舒適的環境,既保證了老干部的正常學習和活動,又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質量。在05年8月初黨委舉辦的、全街道12個黨支部參加的、“黨員先進性教育知識競賽”中,老干部黨支部代表隊獲得銀牌,受到廣大黨員熱烈稱贊。

通過調查,在老干部黨建方面及其有關方面,也發現了一些很值得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第一、雖有活動經費,但經費太少,影響購買更多的學習書籍,黨報黨刊訂的種類、數量都少一些,不能滿足老干部需要。第二、街道(鎮)離退休黨員干部居住太分散,管理難度大,既增加了黨支部負責同志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他的經濟負責,例如:他們與分散的黨員用手機打電話時,全是自費,黨委并無工作補助和手機補助,不僅白盡義務,還要增加開支。支書趙世坤,每年由此事多開支手機費七、八百元以上。人數越增加,他們的開支就越大,發展下去,會挫傷支部負責同志的積極性。第三、對居住在外的黨員,聯系少,組織學習更少;其中個別人還不能按時繳納黨費等。第四、有極個別老黨員強調身體差、家務多,從思想上不愿意多參加集體學習和活動,有時去也是應付了事,并未徹底解決思想問題。第五、從黨委和老干部黨支部的角度看,對“雙高期”的認識和準備還不夠充分,對老干部的服務工作有時有些被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