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老年大學建校二十周年工作匯報
時間:2022-02-21 02:39:00
導語:區老年大學建校二十周年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豐臺區老年大學舉行了隆重的慶祝老年大學建校二十周年大會。原北京市副市長郭獻瑞,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劉平生,原區委書記、原區老年大學校長李英威,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楊逸錚,區人大副主任劉樹玉,區政協副主席鮑順新,海淀區老年大學校長齊心,北京市老年大學校長毛光成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此外,還有350多名中央、市屬單位、部隊駐區干休所的領導和老年書畫愛好者參加了會議。
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楊逸錚在會上講話,會議由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李明圣主持。
老年大學校長劉德義對多年來支持老年大學工作的區委、區政府領導,以及幫助和支持老年大學的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并作了工作報告。
在報告中,他首先回顧了老年大學二十年的發展歷程。老年大學是順應時代要求,為滿足離退休老同志的學習愿望,最初由幾位教育部門離退休老同志,在無資金、無課堂、無教師的困難情況下,積極爭取區領導的支持,于1986年9月在區勞動局創辦。1987年8月搬至區委老干部局,1989年開始由區財政每年劃撥專項辦學經費,1996年3月經區委決定,老年大學由區委老干部局管理,校長由區委老干部局局長兼任。
老年大學建校以來,始終以“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為辦學方針,堅持“公益性”的原則,以老同志的學習需求為工作重心。二十年來先后開設了書法、中國畫、文史、醫療保健以及園藝花卉、服裝裁剪、烹飪、音樂、攝影、外語、計算機等20多門課程;現已發展成為比較穩定的五大專業22個教學班,每學年有1200多名在校學員;截止目前已先后有近萬人在校結業。據不完全統計,有320多人參加了市、區級書畫團體,有68人的作品參加了全國及市級展出并獲獎,部分學員已受聘在基層老年大學、干休所等老年教育單位擔任了老師。
同時闡述了老年大學在教學工作中的主要作法:
一、規范管理體制,建立長效機制
為了便于工作部署,在由老干部局局長兼任校長,一名副局長兼任副校長的同時,聘請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擔任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教學工作。學校設立辦公室、教務處,分別負責教學、教師聘任、學員思想、行政事務和對外聯絡等各項工作。建立了校長辦公會、校務會、教學研討會、全校班干部會四項會議制度,對學校工作進行綜合研究和部署。這樣就做到了職責清晰,任務明確,利于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
隨著“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需要,2004年經區編制委員會批準,老年大學內設機構列入正式編制,成為區委老干部局下屬事業單位,確保了辦學的連續性。
二、規范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工作的保障
老年大學雖然沒有考試制度,不追求升學率,但同樣是以教學為中心,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辦好老年大學的關鍵環節。既要避免教學成為教師個人行為,隨意而行,又要讓教師全面遵循學校意圖實施教學。隨著老年教育的發展,學員對學習目的和學習方式的要求呈現出多樣化,在全國還沒有統一教材的情況下,為方便學員學習,學校經過較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由學校任課教師編寫的書法、中國畫兩個專業的四種教材,也于校慶日同時推出。學校還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在制定教學大綱、編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班級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是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依據。在多方研究并吸取兄弟院校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適合本校情況的各科教學大綱。對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做出規范性要求;成為教師教學和學校檢查教學工作的依據。
二是編制教學計劃。每個學期教學內容的安排都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由教師執筆撰寫,采取教師、學員、學校管理干部三結合的方式制定出教學計劃、進度安排,具體到每次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授課方式,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對防止教學的隨意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是課程設置。由于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異性,興趣愛好也多種多樣。豐富課程門類,可以滿足學員多方面的愛好和要求,可以吸引更多老年人到學校學習。為緩解老年人就近學習的需要,學校已在全區條件較好的8個社區開辦了“老年大學社區課堂”,今后還將分期分批在其他符合條件的社區繼續開辦。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以書法、中國畫、文藝、科技為主要課程,日常班、公開課、電教課、名家講座、社區課堂為主要教學形式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多學制的綜合性、普及型的辦學模式。
四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工作是實現辦學宗旨的基礎工作。根據學校實際,采取學校管理干部擔任班主任,分工負責班級工作的直接管理辦法,按學制要求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要求班主任隨時深入課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員對教學的意見、要求。協調教與學的關系,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引導學員調整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增強老年大學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關鍵
學校的所有教育活動及教學設想,無不是通過教師的教學來實現的。教師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校生命力的體現。我校創辦以來,之所以受到學員的歡迎和社會的肯定,主要是我們有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甘于為老年教育事業奉獻的教師隊伍。
一是嚴把聘任關。入校教師要師德高尚、嚴謹認真、精通業務、功底深厚,有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教學方法要得當,對老年學員以尊重、鼓勵為主,課堂組織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善于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二是尊重教師。學校統一制定教學要求和內容后,具體如何完成教學任務,由教師具體安排,認真落實。為了及時總結工作和了解教師對辦學的意見,每學期召開一次教學研討會,對學校教學、行政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是關心教師。學校對所有教師一視同仁,關心教師的生活、工作和身體健康,對生病的教師及時看望,每年教師節學校都對教師進行慰問,使教師們感到節日的溫馨;學校在尊重和信任在校教師的同時,還建立了教師預備庫,廣交社會各界朋友,經常聯絡感情,加深信任,為儲備教師后備力量打下了基礎。
通過二十年的辦學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老年大學已成為我國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是終身教育的最后階段,是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式。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我校在長期的辦學中,正是在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北京市老年大學聯誼會的指導下,各兄弟院校的幫助下,特別是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一所較為正規的老年教育機構。今后我們要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提高為老服務的意識,不斷總結教學中的成績和不足,融洽師生關系,力爭把老年大學辦得更好。讓老年大學這項“朝陽工程”成為黨和政府連接老年人的紐帶、傳播先進文化的平臺、老年人樂享晚年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