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3-07 03:09:00
導語: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省就管函[200]4號要求,現將泰州市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堅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和省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把社區就業作為我市再就業的主攻方向,積極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通過采
取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基礎工作,放寬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等一系列活動,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市共創建充分就業社區60個,占全市社區總數的33%,所有充分就業社區實現了"六到位",社區下崗失業人員臺帳做到"六清",社區當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95%以上,轄區內無"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職工對社區就業服務抽樣調查滿意率在90%以上,無群眾投訴。
二、主要做法:
1、強化組織領導,構建責任體系
市政府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作為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2001年制定社區就業實施方案以來,專門成立了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評選充分就業社區方案,下達了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并從平臺建設、基礎工作、就業援助、就業服務等方面開展評選活動。各市(區)也組織專門力量,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各街道、社區根據《通知》要求,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創爭規劃和工作責任,積極投入到創建工作中,營造出濃厚的氛圍。市政府每年都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任務逐項落實到各部門、各街道(社區),明確工作責任,并列為對年度三個文明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市領導多次深入街道社區調研,聽取民情,市勞動保障部門每年都召開社區就業現場會、研討會,以此進一步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向縱深發展,特別是2002年市政府下發了《泰州市區創爭促進再就業先進社區實施辦法》,規定凡符合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90%以上等條件的社區都可以參加評選,獲獎單位由政府發給獎金1萬元,并配送電腦等辦公設備。這一舉措充分調動了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全市各地都開展了充分就業社區評選活動,街道社區普遍建立了下崗失業人員情況等臺帳,并實行了動態管理。市勞動保障、財政、稅務等部門及時出臺了非正規就業和勞務派遣組織管理方面的政策,確立了靈活就業也是就業的新觀念,從制度與體制上消除障礙,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排憂解難,將再就業優惠政策向社區延伸,就業培訓進社區,結對幫扶到社區,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去年還根據省廳要求,積極開展創建"雙無街道、社區"活動,共創建"雙無街道"4個、"雙無社區"128個,所有城關鎮都實現無雙下崗、雙失業家庭。據統計,2001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為促進社區就業共投入資金350萬元,發展社區就業實體達到450個,社區就業的服務項目發展到28項,吸納從業人員4800人,全市共評選出充分就業社區累計達60個,部、省廳領導曾多次來我市視察社區就業工作,我市也多次在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會議上和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介紹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經驗。
2、完善平臺建設,夯實管理基礎
全市各地高度重視平臺建設,在整合街道已有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基礎上,在全市各街道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在社區配備勞動保障專管員,明確事務所為全民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5人,經費分別在財政預算、再就業資金和退休服務費中列支,實行年初預算、年末決算、??顚S弥贫?。同時,采取財政投入、街道辦事處自籌、破產改制企業資產轉移、勞動保障部門調劑、向社會爭取等5條措施高起點為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解決了辦公活動場所,配備了計算機,建立了事務所局域網,并與市(區)兩級勞動保障部門寬帶實時聯網。全市出臺了統一的勞動保障事務所規范化建設標準、工作人員從業資格、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等文件,組織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集中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基層平臺工作人員的素質。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到2003年6月底,市區8個街道和4個縣級市19個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全部掛牌運轉,189個居委會全都配備了勞動保障專管員,形成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立體式網絡,下崗失業職工管理、職業介紹服務、就業培訓、政策咨詢等工作全面進入街道和社區,較好地發揮了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作用。2003年8月省勞動保障廳等3部門在我市召開全省街道社區平臺建設現場會,我市在會上作了街道社區平臺建設工作經驗。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街道社區職介機構提供就業崗位3.6萬個,安置下崗再就業人員2.1萬人,幫扶"4050"和雙下崗人員再就業3700人,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為弄清全市勞動力資源狀況和再就業困難群體的詳細情況,2005年上半年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實施了勞動力資源入戶調查,通過勞動力資源入戶調查,夯實了統計基礎臺帳,充實完善了各項基礎資料,全面建立起失業人員就業狀況臺帳,并將所有的資料錄入計算機實行動態化管理,全市共錄入城鄉勞動力資源242萬人,初步建立了統一、覆蓋城鄉的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實現了對勞動力的實時、動態管理。同時,充分發揮社區平臺的功能和網絡的作用,以再就業政策實效行動為契機,重點建立轄區內所有雙失業家庭以及所有失業人員臺帳,摸清其基礎情況、就業狀況、收入狀況、享受優惠政策情況等;建立跟蹤服務制度,隨時掌握并記載對援助對象提供的服務內容和就業情況。充分發揮全市信息網的功能,加強信息輻射,將就業信息及時、便捷地送到街道社區,送到每一位下崗失業人員手中,使求職者不出社區就能了解到市區就業信息。
3、狠抓崗位開發,擴大就業總量
堅持把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作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推動再就業工作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廣開就業門路,擴大就業總量。一是建立社區服務便民網。將社區建設和社區就業緊密結合,幫助下崗、失業人員組織起來,從事社區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自救勞動,重點開展家政服務、維修服務、托幼托老服務等利民服務項目。二是滲透社區管理地域,向社區管理要崗位。三是向轄區內的用工單位要崗位。部分市、區街道、居委會向轄區內的機關、醫院輸送了大量后勤服務人員。四是大力發展勞服企業和勞務型企業。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達到規定數量的社區經濟實體及其他經濟組織,創建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推動勞服企業、小企業、生產自救基地、個體經濟等領域的就業崗位開發工作。通過以上渠道全市累計提供社區就業崗位5.2萬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達3.8萬人。堅持把著力點放在轉變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上,通過強化輿論宣傳、落實激勵政策措施,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實現靈活就業和自謀職業。近年來先后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再就業"十佳典型"、就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五十佳"等評選活動,市委、市政府先后兩次召開表彰會,對自謀職業典型和再就業十佳人物進行表彰獎勵,極大地調動了下崗失業人員多渠道自謀職業的積極性。迄止去年底,全市靈活就業人數已達6.18萬人,其中,自謀職業的2.04萬人。
4、實施"三萬工程",加大援助力度
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深度,努力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做得更實、更特、更好,我市每年在全市都實施"社區就業超萬人,優惠政策進萬家,培訓萬人進社區"的"三萬工程"。通過加大投入,加快構筑了一批再就業市場、再就業一條街和再就業小區。全市已形成各類再就業基地126個,吸納安置下崗失業職工1.8萬人。強化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將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班開進街道社區,促進技能培訓由"定單式"向"菜單式"過渡,努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素質和再就業能力。近幾年來,全市街道社區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6萬人,培訓創業者2450人,其中,1482人已成為小老板,共吸納97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為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就業,市政府加大再就業政策扶持力度,如連續3年放寬就業政策范圍特別是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對男45周歲、女40周歲以上再就業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實現靈活就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組織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干部將再就業的優惠政策送到下崗失業人員家中,安排街道和社區專管員為下崗失業職工核發了6萬份《再就業優惠證》。同時,狠抓優惠政策的兌現落實,全市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256萬元,累計發放社保補貼2475萬元。同時,全市各地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為契機,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進一步規范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推行"一站式"、"零距離"服務,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熱情周到、優質、高效的服務。市政府始終將幫扶弱勢群體的工作擺在社區就業"第一實事"的高度來抓,1998年以來每年都開展機關單位結對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活動,街道社區普遍建立起再就業困難弱勢群體臺帳,開通"綠色通道",全市累計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3960人。2005年10月份,全市面向全市城鎮戶籍、在法定勞動年齡以內、具有勞動并有就業愿望條件的成員均為下崗失業人員的家庭,聯動開展了"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突擊月活動,此次"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活動主要實行托底安置,確保至少一人實現就業。通過開發崗位、政府購崗、強化培訓、落實政策以及舉辦招聘會等活動,共幫助218戶"零就業家庭"中356人實現再就業,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對"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全市無"零就業家庭"。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通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全市街道社區進一步強化了勞動保障服務平臺職能,開發了一批就業崗位,提高了就業服務水平,全面落實了再就業扶持政策,切實幫扶了一批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解決了再就業困難家庭的困難,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觀念還存在誤區。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一些職工的擇業觀念還沒有轉變,認為"單位就業"才是充分就業,對充分就業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社區就業不是就業,認為社區是服務行業,對市場不熟悉,缺乏獨立創業和冒險精神,有畏懼心理,認為社區就業沒有保障,報酬低,存在著惰性思想等。這些思想和觀念大大影響了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主動尋找就業機會和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因此,各級政府尤其有關職能部門要密切協作,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政策和觀念宣傳教育,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進一步引導廣大職工樹立靈活就業也是就業的新理念。
2、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社區就業的政策,但是,政策的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由于政策原則,一些失業者享受不到再就業扶持政策。此外,社保補貼力度還不大,社區就業人員保障面不大,還有不少人有后顧之憂。當前要貫徹國務院通知精神,迅速出臺本地實施意見,要從積極的方面想辦法,加以完善和改進,既要立足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圍繞建立長效就業機制積極探索。當前要繼續嚴格執行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優惠政策,重點要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和社保補貼政策落實工作。
3、社區就業投入不足。典型的就是社區辦公房和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嚴重影響工作人員開展工作的積極性,相關部門時有推諉扯皮現象,由此影響到充分就業社區是否能真正保持"充分"。此外,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不平衡,部分社區對照"六到位"要求還有缺項,功能不全,特別是社區平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作用還未能充分發揮等等。各地各部門要立足于本地實際,積極向政府反映,要加大對社區投入特別是工作人員的經費問題,同時要狠抓街道社區平臺建設,在政府宏觀指導下,相關部門支持配合下,依托街道和社區,進一步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4、充分就業相對缺乏穩定性。充分就業社區職工往往勞動報酬偏低,休息休假、職業安全等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一些企業沒有與勞動者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且缺乏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加上勞動者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勞動技能,導致充分就業社區勞動者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不高,"充分就業"難以長時間內相對穩定。因此,有關職能部門應當一方面依托職業訓練中心和就業培訓網點,積極組織各種職業培訓,提高求職者獲得崗位的能力、站穩腳跟的能力;另一方面嚴格執行《勞動法》,加強勞動保障執法力度,督促有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使他們的勞動報酬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有法定休息休假日、職業安全有保證、養老及失業等保險費都按時足額繳納,從而使求職者實現穩定就業,確保充分就業社區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