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計劃草案的報告
時間:2022-08-08 04:03:00
導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計劃草案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繼續深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超額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2億元,比上年增長75.8%,完成年度計劃的106.7%,其中:一產業增加值0.72億元,增長3%;二產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91.5%;三產業增加值8.28億元,增長50.5%。
(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優勢產業增長勢頭強勁,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服務業穩步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煤炭電力工業逐步發展壯大,全年新開工建設了霍林河一號露天擴建;改擴建寶發、滿都拉等地方煤礦4家;新建坑口電廠,擴建鴻駿鋁電自備電廠、金源口電廠等一批電力項目。全年煤炭在建規模達到1800萬噸,煤炭產量突破2000萬噸,在建電廠規模250萬千瓦,建成投產裝機容量30萬千瓦,全年發電量9.3億度。以鋁產品為主的冶金工業加快發展,已建成15萬噸鋁、6萬噸碳素生產能力,全年完成鋁產品5.5萬噸、碳素4.8萬噸。化工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新開工南澳半焦項目,新建腐植酸鹽等項目共5家,腐植酸產量完成17萬噸。源源公司、泰豐公司等產值超億元的一批地方企業逐步增加。開發區的載體作用顯著增強,預計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80%。
農牧業結構得到優化?!安瞬菪蟆比⑥r格局形成,全市畜牧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牧業年度牲畜存欄33萬頭只,增長58%,其中:肉羊存欄25.8萬只,奶牛存欄1074頭。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以上。畜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肉類總產量3595噸,增長21%;牛奶產量2000噸。農牧業產業化穩步推進,草原興發、科錫羊業等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全年加工肉羊20萬頭只,已形成加工能力40萬頭只。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商業零售繁榮活躍,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加快,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4億元,增長29.6%,交通運輸、旅游業快速發展,公路貨運量達到260萬噸;旅游收入1.64億元,增長21%。信息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實現郵電業務收入0.32億元,增長14.3%。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萬戶以上。金融業取得新突破,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7億元,增長21.6%,各項貸款余額24.5億元,增長15.4%。保險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686萬元,增長85%。房地產業繼續健康發展。
(二)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各項稅收完成情況較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財政總收入完成3.3億元,比上年增加1.4億元,增長72.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加0.8億元,增長67.9%。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完成情況較好,累計增收0.76億元,占財政總收入增收的55%。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200元,比上年增加1254元,增長15.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715元,比上年增長675元,增長22.2%。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年城市居民和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21平方米和17平方米。
(三)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認真貫徹國家和自治區的各項改革措施,吸引借鑒各地的經驗做法,不斷深化改革,改革開放取得了積極進展。中電投霍煤集團企業剝離社會工作進一步加快,學校已全部剝離完畢,其它社會事業正在穩步進行。農村稅費改革進展順利,在全市范圍內取消了農業稅。事業單位改革正在準備啟動。金融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對外開放成果顯著。*年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通過國家驗收,全市已形成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全年共爭取上級投資3072萬元,增長53.6%。全年共引進資金33.3億元,增長69.9%。這些資金的爭取和引進有力促進了我市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
(四)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圍繞重點建設項目,努力擴大投資規模,投資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投資主體趨于多元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4億元,增長84.3%,招商引資、民間投資比重明顯上升,非國有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超過80%以上。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是促進投資增長的重點。全年共實施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34個,竣工使用項目16個。工業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82.9%;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6億元,建成房屋面積20.11萬平方米,國道304線南出口、創業路、中心路和雙興街改擴建工程完工,城市排污、農網改造等國債項目基本完工,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五)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于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方針政策,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就業和再就業投入繼續增加,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98.5萬元。通過各種渠道安置各類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86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816人,安置“4050”人員2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兩個確?!焙汀叭龡l保障線”政策得到落實。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3萬人,失業保險2萬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100%。扶貧工作得到加強,共發放扶貧救助資金72.5萬元,救濟災民3144人,扶持507人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群眾生活得到保障。
(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五個統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隨著“科教興市”戰略的實施,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48%。教育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24%,高考升學率達到77.44%,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良好,教育結構和布局在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素質提高,中小學在校生達1.3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0.71%。醫療衛生事業得到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機制和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初步建立。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7‰以內,低于計劃控制指標。文化體育、新聞、環保、民政、殘聯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過去的五年,我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和加入世貿組織等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經濟社會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五年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0.3%,超過計劃2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6%,超過計劃1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67億元,超出“十五”計劃目標的76%;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5.6%,超過計劃1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2.4%和13.8%,分別超過計劃5.2個和8.1個百分點。到*年全市形成規模以上的企業20家,有年產值超20億元的大型企業中電霍煤集團,產值超億元的一批地方企業正逐步增加。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組建了經濟開發區,興建了鋁電、坑口電廠等一批重點項目,為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市容市貌大為改觀,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水利設施強化,城市防治能力得到加強。所有這些都為“十一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相對滯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環境約束加??;經濟和社會發展還不夠協調,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不夠協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認真研究,逐步加以解決。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安排的基本思路: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工業,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50億元,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69%,三次產業比例2:70:28。
——全市工業增加值29億元,增長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5億元,增長78%。工業經濟綜合指數1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增長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億元,增長79%。
——財政總收入5.3億元,增長6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億元,增長6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長3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增長48.6%。
——就業和社會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措施,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依托煤炭基地和開發區,提高產業集群程度和規模效益;努力調整農牧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提高服務水平,增加就業機會,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1、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培育“四大基地”,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大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年工業生產的主要任務是:原煤產量力爭達到2500萬噸,生產鋁錠13萬噸,碳素10萬噸,腐植酸產品20萬噸,發電量18億度,加工肉羊達到20萬只以上,奶酒、建材等產量比上年增長20%以上。一是以煤炭生產為主,強化服務,做強煤炭企業,確保煤炭生產任務順利完成。二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努力增加新開工項目。除了進一步加強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外,提高入駐項目開工率。全力以赴加快鋁電、南澳化工、金源口電廠、中電坑口電廠等續建項目施工進度。積極爭取內蒙電廠續建,風力發電項目開工建設。三是積極培育市現有骨干企業,加大現有企業扶持力度,市屬企業增加值突破6億元,增長36%。
2、繼續調整農牧業結構,抓好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中心,發展城郊型農業,圍繞工業加工企業需求,大力發展畜牧業,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8%,農牧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的收入達到2300元,占純收入50%以上。
3、發展物流業,提升服務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建設市場,發展流通,使商貿物流業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建設工業園區物流配送中心、煤炭銷售交易市場,民族商場改造等重點工程項目,同時培育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新興服務業和現代化服務業,力爭使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4億元,增長69%。
(二)加強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保持投資消費協調增長
保持適度投資規模。進一步加快在建項目實施力度,對已經批準建設的項目,要積極落實好各項建設條件,推動項目落地開工;對已經上報國家待批的項目,要進一步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進入審批程序并核準建設;根據今年國家投資的重點,抓緊策劃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要繼續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努力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要達到45億元左右。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抓好霍煤一號露天擴建、鋁電(續建)、中電投坑口電廠、內蒙電廠、金源口電廠、南澳化工、地方煤礦技改等工程項目,爭取風力發電等一批新建項目開工。繼續抓好市政道路、給排水、集中供熱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建設工業園區廣場等基礎設施,續建鄉村公路等重點項目。
做好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重點做好霍林河飛機場、垃圾處理、城市中水回用、集中供熱改造、城市供水、環保、公檢法司、民政、文教衛生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國家投資支持。
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對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項目,要限期整改提高。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管理辦法》,強化對國債資金、財政預算內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各類建設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圍繞大范圍配置資源,調整開放政策,創新開放方式,招商引資以積極吸納國內外資本,承接產業轉移為重點,在四個方面取得進展。一是拓寬領域上取得新進展。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先進重化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向我市轉移。二是在創新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重視國內融資的同時,注重國外融資,在積極發展間接融資的同時,加大直接融資的力度,在繼續利用傳統融資方式的同時,利用好項目融資、產權交易等新型融資方式。三是在優化投資主體結構上取得新進展。以優勢資源,優勢項目吸引國外大企業、大集團進入我市。四是在優化環境上取得新進展。建立統一、公平、公開的市場準入制度,規范政府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和招商引資的水平,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年引進市內外資金突破30億元。
(四)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以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社會事業為重點,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支持就業容量較大的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從政策、資金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多方面鼓勵扶持各類有就業需求人員的自主創業活動,努力增加就業人員。切實加強“兩個確?!焙统鞘小暗捅!惫ぷ?,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年爭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750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630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3300人。
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在重點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切實加強民族教育。新建市二中宿舍樓和職業技術學校,努力改善教學場所條件。推進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今年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力爭達到80%以上。全市小學、初中、高中招生分別達到900人、6450人、2973人。
加強公共衛生建設。調整和優化城市醫療資源布局,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完成醫療救治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任務,切實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農村牧區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繼續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會安全保障水平。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抓好煤礦、道路交通、礦山等易發事故場所和生產環節的安全整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建立健全安全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工作。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認真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及時化解矛盾,保持社會穩定。
*年是“十一五”規劃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對于鞏固和發展“十五”以來大好形勢,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按照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乘勢而上,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良好開局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