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4:36:00

導語:政工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工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關鍵要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而政工師就是這支隊伍的骨干。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有效地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擔負起時代重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工師隊伍的建設。最近,市思研會對本市政工師隊伍建設情況開展了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了解和聽取了來自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黨組織書記的情況反映和意見,探討了加強政工師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有關加強政工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本市政工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據調查,全市自**年起在企事業單位開展政工職稱評定工作以來,目前已有4萬余人獲得初級職稱,3.6萬人獲得中級職稱,7156人獲得高級職稱。

這支政工師隊伍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扎根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線。他們忠誠黨的事業,熱愛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長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為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創造和探索了許多新經驗、新方法,為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現在:一是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為推進上海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二是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確保了上海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目標的完成;三是堅持把思想工作與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地把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四是堅持培育和實踐上海城市精神,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載體和方法,提高了城市形態文明、功能文明和市民素質文明;五是堅持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加強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庭院文化建設,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堅持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深入困難多矛盾集中的第一線,化解群體性矛盾,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

二、目前政工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1.年齡結構不盡合理。這在政工師隊伍的高端部分顯得尤為突出。從增量上看,**年評審通過的高級政工師年齡分析,46-55歲的有671名,55歲以上的有160名,兩項相加占總數的86.7%。從存量上看,全市7156名高級政工師,有3968人已退休,占總數的55.4%,另有相當部分的人也接近于退休年齡。高級政工專業人員的年齡結構明顯老化。主要原因:一方面對高級政工師有著特殊要求,成長期較長,至少要在政工崗位10-15年,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長期從事這一工作,等"三十年媳婦熬成婆";另一方面由于受社會流動、機構撤并、人員精減、職業選擇等因素的影響,政工崗位的社會職業聲望不高,對高學歷的年輕人沒有大的吸引力。

2.思想穩定度不高。突出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企業產權重組、流程再造中,政工部門往往成為先行被精簡的機構,擔心職位去留,影響了行為方式;二是面對多樣、多變、多元、多選的環境,缺乏成就感和實現感。究其原因,關鍵是政工干部的利益維護、實現和發展。由于一些單位沒有完全落實好政工干部的各種待遇,使他們較長時間處在付出與所得兩極的不協調。造成一些有專業背景、職業特長的同志不想、也不愿意繼續從事政工工作。

3.繼續教育支撐不夠。由于政工干部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結構的局限,部分政工干部包括高級政工師對知識經濟、信息技術、社會領域等方面的知識較為生疏,還不完全具備多元化社會中開展工作的能力,如觀念陳舊、方法老套,尤其是面對多樣人群的"失語癥"等。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較為專業的、符合基層實際需要的繼續教育培訓大綱。往往是在評審前脫產培訓一陣,評聘后培訓也就結束。缺乏系統性、專業化的繼續教育,客觀上影響了政工干部的知識更新和能力儲備。

三、加強政工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1.優化政工師隊伍年齡結構。建議通過選調充實一批,雙向交流一批、定向培養一批等途徑,優化政工師隊伍年齡結構。要選調具有較高學歷和專業背景的優秀青年人才充實到政工部門,要發揮企業黨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體制優勢,讓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門中符合條件的黨員兼任書記或副書記。同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近年來參加工作的優秀文科大學生,依托各級黨校進行定向培養,從而在動態中優化政工隊伍年齡結構。對通過選調和交流途徑充實到政工隊伍中有突出業績的優秀年輕干部,評審高級政工師政策可適當傾斜。

2.建立杠桿調節機制。目前全市政工師80%以上在第一線工作,穩定這支隊伍對于保持企業、社區的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建立以職稱評定、薪酬福利為內容的利益杠桿機制,保持政工干部隊伍的穩定。建議市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從宏觀上進行政策統籌,盡快解決本市政工專業人員退休后待遇還不能完全兌現的問題。要在政策層面上體現出"政工專業是受人尊重和令人向往的職業"。

3.統籌政工隊伍建設規劃。適應黨建全覆蓋的新要求,把基層政工干部的培養納入全市人才開發的總體規劃,建議制訂《上海市政工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綱要》,明確政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任務和階段性實施計劃。并要將社區工作者、新經濟組織黨建指導員、社區工會網格化指導員等作為培養政工干部的重點,政工職稱評定要向社區和"兩新"組織延伸,使之成為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新的增長點。

4.實施政工師繼續教育。要培養既通曉宣傳思想工作,又熟悉經濟、法律、黨建等知識,能說、能寫、能干的復合型政工人才和隊伍,辦法就是加強繼續教育和堅持實踐磨煉。建議加大對政工師評聘后的繼續教育力度,每2-3年要組織中級以上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要委托專業部門研究制定《政工師繼續教育大綱》,形成包括教育內容、素質要求、測評標準等在內的繼續教育指標體系,使政工師素質提升和經常性的學習培訓有所依據。同時,要以需求為導向,采取統一培訓與分級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心理咨詢師"、"企業培訓師"、"企業文化師"等高層次培訓,并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頒發職業證書。

5.加強動態和長效管理。15年來,全市評定為初、中、高級政工系列職稱的共有7.7萬多人。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背景下,針對政工師隊伍變化大、流動快、新人多的新情況,亟待加強動態管理。據了解,目前外省市也考慮制定《政工師隊伍管理條例》,建立和完善政工師隊伍動態考評機制、激勵機制、交流機制和保障機制,逐步向職稱評定與職稱管理相統一、效能考核與動態聘用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轉變。建議參照這種做法,研究制定《上海市政工師隊伍管理辦法》,探索動態管理、長效管理的的方式方法,使政工隊伍建設和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