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農業科學發展觀匯報
時間:2022-10-21 01:04:00
導語:高效農業科學發展觀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必須站在戰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對于實現農業“二次飛躍”的重要意義,用現代經營方式改革農業,更大力度地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推進高效農業規?;Y合起來,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發展高效農業的主體加以培育和推進,使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提高高效農業組織化程度,讓農民在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最近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上,梁保華書記指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有力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高效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是實現農業“第二個飛躍”的重要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是推動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有效結合點。這一論述深刻指出了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極端重要性。
一、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現實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安排生產經營,但我國目前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無法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把分散農戶組織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重組和優化配置農村各種生產要素,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推進農業分散經營向聯合經營、規模經營轉變,使農村生產力獲得新的釋放,最終實現農業“二次飛躍”。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農業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正是在家庭聯產承包基本制度不變的情況下,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的有效途徑,它有利于創新農業組織制度,突破小農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組建起來的,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強勢主體對農民利益的侵占,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讓農民分享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利潤,獲得更多的收益;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強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橋梁和紐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現階段黨和政府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政府可以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去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農民可以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向政府反映自己的要求、愿望和建議。同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國家直接扶持農民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載體,也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
二、我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實踐與成效
近幾年來,全省各地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機制創新,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主要表現為“三大合作”,即農民專業合作、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其中,農民專業合作是發展的主要形式,到2007年底,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7400家,涉及全省1/4的農戶,經工商登記注冊的2825個,居全國第二位,入社成員3.55萬人,居全國第一位,約占全國成員總數十分之一,從全省各地的實踐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呈現四種類型:
(一)產銷合作型。這是發展最早、目前數量最多的一種形式。多數由各種能人牽頭組建,為農戶統一提供優良種苗、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推廣先進技術,共同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好處是可以解決農民調整結構中的品種、技術和銷售問題,發展規模經營,實現產銷的有效對接,取得規模經營效益。目前,全省共有此類合作經濟組織3100個,占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的42%。
(二)與龍頭企業對接型。這是當前最具活力的一種形式。農民組織起來以合作社為單位主動與龍頭企業對接,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分享產業化經營的利潤。龍頭企業通過合作社可以獲得穩定可靠的加工原料,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依托龍頭企業獲得穩定銷售渠道。目前,全省共有此類合作經濟組織2330個,占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的31.5%。
(三)產加銷一體型。這是最理想的發展形式,也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一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積累,已經具備自主發展加工、流通的實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興辦加工、銷售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了農業產業經濟效益。目前,全省共有此類合作經濟組織1860個,占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的25%。
(四)農村專業服務型。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為了提高糧食等大宗產品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我省一些地方開始探索發展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秧、統一機收、統一植保等農村專業服務合作社。這類專業服務合作社為獨立經營的農戶或農業合作組織提供有效的專業化服務,創新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形式,也有利于農村專門服務合作社增加服務收入。目前,這類服務合作社尚處于起步階段,共有110個,占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的1.5%。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對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按照合作制原則,通過統一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社會化服務,實現產業集中經營,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找到了一條好路子。目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自主經營和自辦加工流通、建立農產品基地的規模經營面積達230萬畝,占全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55%。二是促進了高效農業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產業,提高農業產業效益。全省發展高效農業面積中,有60%以上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直接經營。三是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聯合購買、統一服務和共同開拓市場,降低了生產和交易成本,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和價格,而且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農民能夠分享到產業化的增值利潤。據調查,參加合作社的農戶比不入社的農戶一般增收20%以上。
三、更大力度地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推進高效農業規?;Y合起來
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省份,經濟比較發達,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農村勞動力大批轉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時機日趨成熟。我們必須站在戰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對于實現農業“二次飛躍”的重要意義,用現代經營方式改革農業,更大力度地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推進高效農業規?;Y合起來,使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現代農業的建設者、經營者和受益者。
堅持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作上堅持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現代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堅持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發展高效農業的主體加以培育和推進,使合作經濟組織成為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提高高效農業組織化程度,擴大合作組織的輻射帶動面,讓農民在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堅持優先扶持、優先服務。對農民合作組織實施扶助,是世界各國普遍采取的政策。農民合作組織能較好地解決基層組織“統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的問題,是對現行農業經營體制的完善和創新,是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要牢固樹立扶持合作組織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在項目扶持上,優先扶持農民合作組織建設高效農業生產基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自辦農產品加工流通、創建農產品品牌,開展農產品營銷推介、開拓市場;在政策扶持上,認真落實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用地、用電和農產品“綠色通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技術服務上,積極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跟蹤服務。
堅持加快發展、加強監管。鼓勵和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者、種養大戶、鄉村干部、科技人員和返鄉創業農民發揮自身優勢,帶頭創辦領辦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分類指導,依法登記,強化監管,規范入社成員、規范產權關系、規范治理結構。引導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財務核算、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利益分配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章立制,保障社員的知情權、話語權和決策權。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既充分調動合作組織發起人、生產大戶的積極性,又保護好大多數社員的權益,真正做到“民辦、民管、民受益”,促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