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促發展匯報

時間:2022-10-21 02:13:00

導語:科學發展促發展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促發展匯報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是黨中央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提出的要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統計局去年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江蘇省昆山市榮登榜首。昆山市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根本原因就在于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實施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措施。

爭創經濟發展優勢。近年來,昆山市積極推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了“三大戰略”:外向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外資對產業集聚提升的引領作用;民營企業趕超戰略,扶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促進一批民營企業進入跨國公司的核心生產體系;服務業跨越戰略,在保持傳統服務業特色和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通過實施“三大戰略”,實現了經濟結構由依靠外資帶動為主向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由以制造業為主向制造業與服務業并舉的轉變,呈現出產業升級加快、經濟充滿活力的良好態勢。目前,信息產業產值已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8%。

積極轉變增長方式。一是調整招商引資策略,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明確了招商引資的科技含量、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生態影響四條標準;引導投資強度低、占用土地多、能耗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外轉移,為高層次產業發展騰出空間,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二是推進載體建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導和扶持企業推進科技創新,發揮留學生創業園、軟件園作用,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昆山已成為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工程示范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市。三是注重生態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以生態理念規劃產業發展,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在3年時間里共投入10多億元,建設大型生態公園和“綠色走廊”,使城區綠化率提高到40.47%。

全面實施富民工程。確保群眾收入尤其是農民收入有較大增長,是昆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以“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為目標,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勞動力培訓,統籌城鄉就業,鼓勵群眾創業,使全市城鄉勞動力基本實現了充分就業。200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600元和8450元。不斷完善以低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拆遷補償、征地補償為主體的“五道保障”,使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鎮職工三大保險參保率均接近99%,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9%。堅持處理好“平均數”與“大多數”的關系,完善和落實低收入群眾的就業、創業、就學、居住等方面的幫扶措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減少低收入家庭。

統籌城鄉環境建設。一是統籌城鄉規劃。把市域927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最大限度地整合城鄉資源。目前,全市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鎮,90%的工業產值來自各類園區,初步實現了城鄉空間布局合理、資源集約利用。二是改善基礎設施。在合理調整鄉鎮布局的基礎上,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建設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鄉鎮。三是加強環境整治。中心城區全面落實城市綜合環境管理措施,農村全面開展“清潔河道、清潔村莊、清潔家園”工程,污水管網基本覆蓋城鄉。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完善國民教育體系,使全市初中、高中及高等教育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3.5%和51.1%,并解決了2.5萬“新昆山人”的子女入學問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改善醫療條件,形成了“衛生監督垂直化,疾病控制一體化”的公共衛生體系框架。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自治水平。加快發展文化、體育等事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建立健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的社會預警體系。通過這些舉措,初步形成了全市人民“共處一地、共保安寧、共創繁榮、共樹新風”的和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