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建設匯報
時間:2022-10-23 03:06:00
導語:敬老院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省地處華北,東臨渤海,環繞京津,全省轄11個設區市,172個縣(市、區),總人口693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831萬人。由于歷史、自然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較多,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占農村人口的比例較大。據統計,全省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29.8萬人,占全省農村總人口的比例為0.6%。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雖在全省形成了制度,但供養面窄、供養水平低,特別是鄉鎮敬老院服務功能差的問題一直存在。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后,隨著“三提五統”和農業稅的取消,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逐步走入了窘境。敬老院設施陳舊落后、環境臟亂差、管理服務混亂的問題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已無法再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最基本的服務。
20**年,國務院新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頒布實施后,我省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新條例作為推動全省五保工作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及時將全省符合條件的農村五保對象納入了供養范圍,同時,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將敬老院由過去的鄉建鄉管改為縣建縣管,提出了“以敬老院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提高集中供養率,全面開創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新局面”的思路,把縣辦農村敬老院建設作為推進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總抓手狠抓了落實。經過幾年的努力,隨著一所所設計規范、式樣新穎、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的縣辦中心型和區域性敬老院的建成使用,我省五保供養工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年11月底,全省共投入10.2億多元,新建和改擴建農村中心和區域性敬老院320多所,新增床位5萬多張,使全省農村敬老院總床位達到了8.1萬張。目前,農村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對象6.7萬人,集中供養率提高到23%;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1896元。農村敬老院真正成為了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頤養天年的幸福家園,同時,帶動了整個五保供養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全省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平均供養標準也提高到了1439元。全省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吃穿住等生活標準,都達到或超過了當地居民的平均水平。
一、創新思路,加強領導,把敬老院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20**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確立了財政供養為主的農村五保供養體制,明確了各級政府在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中的責任。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條例》,切實改變我省五保供養工作狀況,我們針對實際情況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三點共識:一是實行集中供養是搞好農村五保供養的最佳途徑。農村五保對象老弱病殘居多,自我照料生活的能力普遍較低,村委會的照料也不如敬老院專業全面,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遠不如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二是鄉鄉建院模式管理成本高,不利于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每個鄉鎮一所敬老院,規模較小,服務人員少,不利于服務管理的專業化、標準化,且重復建設,建設管理成本較高。三是五保供養資金縣級統籌為集中建設敬老院提供了條件。我省五保供養資金由縣級財政統籌安排,上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全縣實行統一標準,鄉鎮之間不再具有差別,一個敬老院輻射幾個鄉鎮的模式完全可行。
根據以上認識,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省五保供養工作的基本思路,即:改革現有敬老院鄉建鄉管的模式,實行集中建院,縣建縣管;以敬老院建設為切入點,全面提高集中供養率,從而帶動全省五保供養水平的提升。
為貫徹落實這一思路,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各級黨委、政府溝通,得到了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五保供養工作,多次聽取民政廳專題匯報。省政府主管副省長宋恩華同志不僅多次下鄉深入基層,調研指導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工作,還親自分包建設一所敬老院作為自己的聯系點,并指示召開全省會議,親自部署,要求把敬老院建設作為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加以抓好。他在簽發文件、工作調研、召開會議時多次強調,要加快敬老院建設步伐,在政策上優先落實,資金上優先籌措,“要把敬老院建成農村中最好的房子”。省領導的親歷親為,帶動了全省各市、縣黨委、政府對農村敬老院建設的高度關注,為我省敬老院建設工作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
二、整體部署,統籌規劃,對敬老院建設提出明確方向
農村敬老院建設,是百年大計,必須認真研究謀劃。20**年9月,我們聯合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了《關于編制河北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十一五”專項建設規劃的通知》,并組織各市、縣民政部門對全省敬老院進行了“拉網式”普查,在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20**—2010年河北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總體規劃》。根據規劃內容,五年內全省共投資20多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敬老院866所(其中新建面積128萬平米、改擴建68萬平米),建成后敬老院床位數將達到16.2萬張,基本滿足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集中供養需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網絡,使我省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在時間安排上,主要集中在20**-2008年三年時間,完成80%的工程,使集中供養率達到40%以上;2009-2010年進行掃尾工作,重點督導和幫助工作難度大的地方完成任務。省廳的意見明確后,我們及時通知各地,使各地對今后的工作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三、多方籌措,整合資源,為敬老院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農村敬老院建設,資金是關鍵。為了確保順利完成建設目標,20**年我們從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了4000多萬元對各地進行了補助。同時,積極指導各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了多種籌資方式。一是各級政府列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項建設資金,在財政狀況較好的地方這項資金發揮了主要作用,如唐山、廊坊、秦皇島。二是發揮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作用,目前省級對各地的補助主要依靠這項資金,張家口市的敬老院建設也主要是依靠福彩公益金。三是發動社會力量為敬老院建設提供捐助。四是盤活閑置敬老院的土地和資產,將置換資金用于區域性敬老院建設。五是開展對口幫扶,引導財政狀況較好的市、縣與困難縣結對子,幫助困難縣籌集資金。六是政府出面向銀行貸款,如滄州市由市政府統一貸款,貸款本金由各縣(市、區)償還,市政府承擔各縣(市、區)1/3的貸款利息。七是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用好“霞光計劃”補助資金。據統計,2005年以來我省各級政府共籌集敬老院建設資金10.2億多元。
四、典型引路,會議推動,掀起敬老院建設的熱潮。在具體步驟上,我們采取了先行試點、典型引路、全面展開、整體推進的辦法,來推動縣辦敬老院建設。首先在工作積極性高的地區進行試點,通過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省形成良好氛圍,以此推動全省工作穩步進行。廊坊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五保供養工作,他們把敬老院建設確定為“一把手”工程,作為全市六項重點工程之一,市委書記、市長親自部署,靠前指揮,多次到建設工地進行督導。各縣(市、區)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協調落實建設資金,督導建設進度。目前已投資1.52億元新建和改建敬老院43所,集中供養7339人,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2%。廊坊的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李學舉部長和低保司米勇生司長多次親臨指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唐山市從2005年開始就制定了唐山市敬老院三年整合計劃,按照縣級建一所中心敬老院,每5萬農業人口建一所敬老院分院的總體設想,對區域中心敬老院進行了科學規劃,全市投資3.4億元,將原有的202所敬老院整合改造為85所,集中供養6173人。秦皇島、滄州、衡水等均由市長與各縣(市、區)政府一把手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把敬老院建設具體項目落實到人。秦皇島市投資1.2億多元將全市原來的80所敬老院整合成現在的13所“特困人口集中供養中心”。張家口市民政局決定將全市167所敬老院整合成60所區域性敬老院,目前已有37所建成使用。20**年3月,省廳在廊坊召開了全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現場會議,重點總結推廣了廊坊、唐山、秦皇島、張家口市的工作經驗。這幾個市的共同點是積極性高、起步較早、規劃統一,不同點是財政狀況有好有差,建設規模和建筑標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20**年9月,當廊坊、唐山等地敬老院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后,省政府又在廊坊召開了由各市主管市長、財政局長、民政局長等參加的五保供養工作現場會,主管副省長宋恩華親自到會部署,并提出了兩個倡導:一是倡導每一名縣(市、區)委書記牽頭建設一所敬老院,每一名縣(市、區)長牽頭建設一所敬老院;二是倡導縣(市、區)每一名科級干部對口幫助一名五保供養對象。會后,各市、縣積極響應,按照會議要求制定了本地具體規劃和建設方案。石家莊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各縣(市)敬老院建設經費由市縣兩級財政按照5:5、4:6兩種比例負擔,每縣(市)擬建4所中心型敬老院。滄州市政府于20**年11月召開了“敬老院建設現場工作會議”,確定了工作目標,市長與各縣(市)政府一把手簽定了敬老院建設責任狀,確定到2008年底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唐山遷安市市長親自審批敬老院規劃圖,為敬老院建設開綠燈,市財政安排7600多萬元在全市興建了6所統一標準、同一模式、同一施工的帶電梯的花園式敬老院,為五保對象提供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其他各地也在積極行動,在全省掀起了大力興建敬老院的熱潮。
五、理順體制,強化管理,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務管理水平
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資金實行縣級財政統籌安排后,縣建敬老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明確。國務院新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頒布后,我們結合本省實際及時下發了《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對供養資金、供養標準和敬老院建設有關問題提出了要求,設定了五保供養標準的低限,提出了敬老院建設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各地對縣建中心和區域性敬老院的管理體制也進行了大膽探索,全省新建和改擴建的中心和區域性敬老院全部實現了由縣級民政部門直接管理,管理人員納入了事業編制、實行財政開支。為激勵各地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推進敬老院服務管理的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全面提高服務管理水平,省民政廳開展了星級敬老院評選活動,制定印發了“河北省星級敬老院”標準,對敬老院的基礎設施、制度建設、服務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各市、縣根據當地實際認真制定了《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規章制度》,健全了人員培訓、崗位職責、財務管理、飲食衛生、民主管理、文化娛樂等具體制度。有的地方還制定了《敬老院服務人員績效百分考核辦法》或《目標考核責任制》,落實具體責任,規范服務行為,并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倡導積極向上的服務理念,營造爭先創優、奉獻服務的工作氛圍,使五保對象切實感到家庭般的溫暖,使敬老院真正成為五保對象的溫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