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匯報

時間:2022-10-23 05:05:00

導語: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匯報

20**年是我市深入實施“以港興市、全面跨越”戰略的第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發展、平安、和諧”工作主線,按照年初提出的“總量做大、產業做強、產品做精、基礎做實、和諧做好”的總體要求,努力做好“以港興市、工業強市、服務富市”三篇文章。全市經濟平穩、協調、快速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亮點紛呈,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三大需求保持旺盛,經濟效益穩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年初預定的經濟目標超額或如期完成,全年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數字亮點

從主要統計數字看,全市經濟運行亮點閃爍,可以用8個“第一”、11個“突破”來概括。

8個“第一”分別為:全市GDP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7.0%,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省各市第一,連續2年位居長三角16城市第一;全市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41.6%和44.5%,增速均位居全省各市第一;全市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7%,限額以上工業投資增長65.0%,增速均位居全省各市第一;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達到16.7%,連續4年位居全省各市第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4.8%和28.9%,增速均位居全省各市第一。

11個“突破”分別為:全市全年GDP突破400億元,達4**億元;人均GDP突破40000元,為42118元,按美元計算突破5000美元,達到5539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0億元,達到52.5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0億元,為35.**億元;工業產值突破600億元,為642.53億元;臨港工業產值突破400億元,為430.1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重工業比重突破50%,首次超過輕工業,達到55.7%;漁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047元,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突破40億美元,為40.76億美元;出口總額突破20億美元,為23.86億美元。

二、基本特點

(一)全市經濟快速發展。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0%,增速高出全國5.6個百分點,高出全省2.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44.57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178.00億元,增長23.4%,其中工業增加值128.79億元,增長20.1%,建筑業增加值49.21億元,增長33.2%;第三產業增加值184.43億元,增長15.5%。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從上年的12.5:41.6:45.9調整為11.0:43.7:45.3,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上升明顯,升了2.1個百分點。20**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出815億元,增長18.8%;海洋經濟增加值262億元,增長18.3%,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64.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各縣(區)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據市統計局對各縣(區)GDP初步核算,各縣(區)生產總值和增速分別為:定海區165.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普陀區127.43億元,增長18.0%;岱山縣65.67億元,增長17.1%,嵊泗縣47.32億元,增長14.5%。

20**年,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比上年增長17.0%。近10年,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穩步發展,年均增長幅度為14.2%,特別是近5年,全市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長幅度達到17.1%,加上近幾年受人民幣匯率上升和戶籍總人口下降雙重影響,我市人均GDP節節攀升,1996年人均GDP達到1024美元,跨過1000美元關口,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計算,花了整整18年時間;從1000美元到2000美元,又用了7年時間,2003年達到2316美元;2005年躍過3000美元,達到3572美元;20**年又超過4000美元為4352美元;20**年跨越5000美元,達到5539美元。

(二)工業生產快速發展。20**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64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增速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產銷率為95.6%。工業產品出口勢頭迅猛,工業出貨值204.**億元,增長44.6%,增速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臨港工業發展繼續加快。20**年,全市臨港工業總產值430.1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增速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高出全部工業產值增速4.8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調整出現可喜變化。重工業比重首超輕工業,對工業貢獻率大幅超過輕工業。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重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5.7%,首次超過輕工業,輕重工業比為1:1.25;重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貢獻率達到86.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5.5個百分點。船舶工業成為比重最高、增長最快的行業。20**年全市船舶修造業產值192.87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0%,比上年提高8.8個百分點,成為比重最高的工業行業;船舶修造業產值增速達到80.3%,高出全部工業總產值53.2個百分點,在全市主要工業行業中增長最快,比增速位居第二位的機械制造業快60.1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規模效應逐漸顯現。2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上億元企業達87家,比上年增加15家,87家億元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72.50億元,比上年增長36.7%,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8.0%,對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達到了73.0%。產值上億元企業行業主要分布在船舶修造業、水產加工業等。

重點工業鄉鎮生產勢頭良好。20**年,全市有14個鄉鎮工業產值超10億,其中超20億的鄉鎮有8個,超50億的鄉鎮有2個。沈家門街道工業總產值70.51億元,比上年增長37.4%,總量居各鄉鎮(街道)之首;六橫鎮工業總產值54.40億元,比上年增長92.3%,在各鄉鎮街道中總量居第二位,增速居第一位。

(三)漁農業平穩發展。20**年,全市漁農業總產值99.92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漁業總產值89.70億元,增長6.7%。水產品產量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23.83萬噸,比上年下降1.1%。遠洋漁業好于上年,產量為16.26萬噸,增長8.0%。水產品分品種看,小黃魚產量增長最快,產量為4.53萬噸,增長76.4%;其次為頭足類,產量為18.50萬噸,增長23.2%;帶魚、蝦、蟹產量分別下降14.8%、8.2%和11.4%。20**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4949公頃,比上年下降4.1%。其中糧食作物10246公頃,下降5.8%;蔬菜9679公頃,下降2.4%。年末生豬存欄13.28萬頭,比上年增長1.7%,其中能繁殖的母豬1.37萬頭,增長10.5%,生豬出欄20.58萬頭,下降2.6%。家禽出欄135.38萬只,增長1.5%。

(四)海洋服務業穩步發展。20**年,全市以港口物流、海上運輸和海島旅游為特色的海洋服務業在上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港口物流業平穩發展。20**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28億噸,比上年增長12.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451萬噸,增長12.4%;集裝箱吞吐量8.**萬TEU,增長19.4%。全市貨運量及其周轉量增長較快,全市貨運量9299萬噸,貨運周轉量782.2億噸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13.4%和17.2%。以港口為依托的集裝箱運輸業務快速發展,近幾年,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單位數量增長較快,20**年末,我市共擁有集裝箱車1552輛,比上年末增加862輛。

海運業穩步發展。20**年末,全市共有海運船舶1559艘,比上年增加28艘;海運運力250.25萬載重噸,比上年末凈增24.27萬載重噸,增長10.7%;單船運力1605載重噸,比上年提高129載重噸。海運貨運量6986萬噸,比上年增長12.4%,海運貨物周轉量777.30億噸公里,增長16.5%。

海洋旅游業較快發展。20**年,我市相繼被授予“中國十大節慶城市”、“中國海鮮之都”等稱號,吃、住、游各業齊頭并進。全市共接待游客130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2%;實現旅游總收入85.34億元,增長16.9%。國際游客增長較快,全年共接待國際游客19.93萬人次,增長19.7%,增速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各大旅游景點游客接待量均保持一定增速,其中桃花島共接待游客74.68萬人次,增長23.7%,為游客增長最快的景點;普陀山接待游客320.33萬人次,增長11.8%。星級賓館客房入住率為55.6%,比上年上升3個百分點。

(五)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20**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9.6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74.61億元,增長30.7%。工業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工業投資達到93.01億元,增長60.8%,工業投資高速增長點主要集中在船舶、石化、電力三大行業。

房地產投資較快增長,商品房銷售旺盛。20**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39.15億元,比上年增長18.3%。本年房屋竣工面積122.46萬平方米,增長11.9%,增速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本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6.50萬平方米,增長48.7%,增速比上年提高44.1個百分點;商品房空置面積15.3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8%。

各縣(區)投資快速增長。市本級和四縣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超過10%。定海區投資增長最快,全年共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5.69億元,比上年增長58.8%,增速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其次為岱山縣,全年固定資產投資34.84億元,增長38.6%。

(六)對外貿易勢頭良好。2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40.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3%。其中進口16.90億美元,增長55.1%;出口23.86億美元,增長47.1%。外貿依存度逐年提高,從2002年的34.0%提高到20**年的76.2%。

出口結構調整明顯。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首超初級產品。全年以船舶出口為主的工業制成品出口總值11.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6.3%,占全部出口總額的48.5%,高出以水產品為主的初級產品出口比重1.2個百分點。歐盟成為比重最高增長最快的地區。20**年,我市對歐盟出口8.85億美元,增長91.2%,增速比上年提高23.9個百分點。普陀區出口高速增長。20**年,普陀區出口總值6.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倍。

(七)消費品市場穩步發展。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增速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長較快。全年零售業零售額97.93億元,增長17.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8.60億元,增長16.8%。從限上批零企業商品銷售分類來看,吃、穿、用類商品普遍保持較快增長。在統計的25大類商品中,有11大類商品零售額增幅超過20%,只有2大類商品比上年有所下降。

(八)企業效益大幅提高。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考評得分為237.45,比上年提高25.89分,高出全省平均8.26分,在全省各市中列第五位,比上年上升了2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32.27億元,比上年增長5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總額20.80億元,增長73.1%,增速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九)財政收入快速增長。20**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52.56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億元,增長44.5%。

各主要稅種均保持較快增速,企業所得稅增長最快,增速為70.3%,營業稅和增值稅比上年分別增長41.0%和23.3%。

各縣(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迅速,其中定海區和普陀區增速超過50%,分別增長51.4%和52.2%,市本級和岱山縣增速超過40%,分別增長44.8%和42.8%,嵊泗縣增長20.8%。

財政支出快速增長。20**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6.52億元,比上年增長38.5%。各縣(區)財政支出快速增長,其中普陀區增長最快,增速為53.9%,市本級、定海區、岱山縣和嵊泗縣增速分別為35.6%、37.5%、29.2%和32.7%。

(十)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1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6元,比上年增長13.3%,增速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725元,比上年增長16.7%,增速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漁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47元,增長14.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584元,增長18.1%。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逐漸縮小,從上年的1:2.10調整為1:2.04。

(十一)漁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進一步加大。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外來務工者逐漸增多。20**年,全市漁農村勞動力為38.2萬人,比上年增長3.5%。同時,我市積極落實漁農民轉產轉業的各項政策,漁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20**年,漁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員11.57萬人,比上年下降8.5%;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2.28萬人,增長11.6%,其中工業從業人員增長12.2%,建筑業增長10.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4.35萬人,增長8.1%。

(十二)金融運行穩健。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61.71億元,比年初凈增110.22億元,增速為24.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20.58億元,比年初凈增15.68億元,增速為7.7%。全年貸款投放超百億,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84.35億元,比年初凈增111.10億元。工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為貸款主要投向,年末工業貸款余額120.72億元,個人貸款余額105.05億元,分別占貸款余額的24.9%和21.7%。

(十三)價格上漲偏快。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2。消費品類價格和服務類價格都不同程度上漲,消費品類價格上漲較快。全年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4.9,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1.9。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是拉高物價的主要因素。全年食品類價格指數110.1,漲幅前三位的食品主要是油脂、肉禽及制品、蛋,價格指數分別為126.9、126.7和125.4。

三、運行看點

(一)全市經濟各季度快速平穩發展,經濟發展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全市GDP各季度累計增速呈平緩的“N”形,第一季度GDP增速最低,為16.3%,第二季度GDP累計增速最高,為17.1%,第三季度略有回落,為16.5%,第四季度又較大回升,為17.0%;全年GDP增速振幅為0.8個百分點,比上年降低0.6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全年穩定高速發展。全年各月全市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速均保持在27%以上。其中1月份超過40%,達到46.7%;2月、4—7月累計增速超過30%。臨港工業穩定快速發展,全年各月累計增速均超過30%,其中1月增速最高,達到48.9%。船舶修造業穩定高速發展,全年各月累計增速均超過70%,增速最高的1月份達到90.3%。

(三)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平穩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除5月份低于20%,為18.8%外,其他各月累計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工業投資呈高位起步溫和回落又小幅回升態勢,2月份累計增速最高,達到1.8倍,然后逐月溫和回落,9月份為全年相對低點,增長57.3%,后三個月又逐月小幅回升,全年增長60.8%。

(四)對外貿易全年起伏較大。20**年前4個月全市進出口總額累計增速起伏較大,最高的2月份達到60.5%,最低的4月份僅為5.8%,相差54.7個百分點;下半年呈震蕩走高態勢,全年累計增長50.3%;出口總值前4個月起伏也較大,此后幾個月相對較為平穩,累計增長速度也較快,均超過20%,其中10、11兩個月累計增幅超過30%,全年累計增幅超過40%,達47.1%。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增速較為穩定。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月累計增速均超過15%,而且保持相對穩定,各月累計增速差低于1個百分點。9月累計增速最高,為16.5%,第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略有回落,全年增長16.2%。

(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半年漲幅逐月加大。上半年,各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在102.6—102.9之間。7月份累計達到103.1后逐月上漲,11月累計達到104.1,全年累計達到104.2。

四、發展支點

(一)臨港工業特別是船舶工業繼續助推全市經濟快速發展。20**年全市臨港工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66.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為69.0%,拉動工業增長18.7個百分點。其中船舶修造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0.0%,比上年提高8.8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為62.6%,拉動工業增長17.0個百分點。

(二)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減,經濟發展后勁增強。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27.7%。工業投資增長迅速,是拉動全市投資快速增長的主動力。20**年全市工業投資93.01億元,增長60.8%,增速比上年提高20.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33.3%,比上年提高6.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8.0%,拉動投資增長16.1個百分點。

(三)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逐步增強。隨著我市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和海洋旅游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入島游客快速增長,全年旅游接待人次增長13.2%;我市城鄉居民收入連年快速增長,去年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10%;我市消費環境也不斷改善,一大批國內知名品牌零售商如歐尚超市、蘇寧電器、國美電器等商家入駐,消費環境不斷改善。在三者的合力拉動下,我市消費日趨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16.2%,為近三年最高。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發展方式將逐步向投資、出口和消費協調拉動的發展方式轉型。

五、關注重點

(一)關注宏觀環境變化。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20**年全國經濟工作總體要求為:防止經濟增長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全面上漲和防止資產泡沫。財政政策以穩健為主,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為收緊銀根減少流動性,20**年央行共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與此同時央行共6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如此高頻率地調整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為歷年來罕見。據專家分析,20**年宏觀調控的力度將比20**年更大,其執行力度也更加有力。雖然在20**年準備金率頻繁調整的環境下,我市經濟依然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產業發展良好,固定資產較快增長,全年新增貸款仍然有111億元,但是,需要全市上下跟蹤并分析可能出臺的貨幣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對我市經濟的影響,提出應對方案和措施,謀求宏觀大環境緊縮下,小區域經濟如何快速發展之策,力求發揮自身的各種優勢,確保全市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

(二)關注物價上漲背景下低收入戶的生活。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2,創出了近10年的新高。拉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食品類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全年食品類價格指數上漲10.1%,其中油脂、肉禽及制品、蛋的價格漲幅均超過20%,分別上漲26.9%、26.7%和25.4%。不斷攀升的食品價格直接導致城鄉低收入戶支出增加,生活水平下降。全年城鎮居民低收入戶恩格爾系數為39.5%,比全市平均高出3.7個百分點;漁村居民低收入戶恩格爾系數為41.5%,比全市平均高出5.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低收入戶恩格爾系數為51.9%,比全市平均高出11.7個百分點。

(三)關注工業行業發展不平衡。20**年,在全市9個主要工業行業中,除船舶修造業產值增速大幅高出全部工業外,其他8個行業產值增速均低于全部工業。其中增速低于10%的行業有6個,增速比上年下降的行業有7個。作為傳統產業的水產加工業下降更為明顯,20**年水產加工業實現產值162.16億元,僅增長7.9%,與上年相比,增幅回落6.8個百分點。因此在培育新的增長點的同時,要加大對傳統支柱產業的投入和關注,通過挖潛改造、產業整合等手段釋放傳統產業潛力,形成傳統產業穩步發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共同拉動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