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匯報

時間:2022-11-08 01:07:00

導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匯報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代表柯街鎮人民政府,就我鎮的新農合工作向大家做一匯報,不妥之處請予指正。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為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而推出的重大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減輕醫療負擔,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一、領導重視,工作扎實,成績顯著

從我縣開展新農合工作開始,柯街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作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把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讓農民得實惠、改善民生,建設和諧新柯街的“一把手工程”來抓,并以此為契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在新農合的實施過程中,統籌安排,精心組織,認真落實,抓實抓好新農合的各項工作,柯街鎮的新農合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08年全鎮有26047人參合,1—10月共補償基金1501997.40元,受益人口為54635人次,其中補償基金達6000元以上的15人,達到封頂線15000元的1人,受益人次和基金補償為全縣之首。

2009年9月全縣籌資動員大會結束后,全鎮上下迅速掀起了宣傳發動的熱潮,鎮、村、組干部積極投身于籌資工作,廣大人民群眾參合熱情高漲,踴躍參合,截止2009年10月31日,共有26511人參合,收繳基金473000.00元,參合人口較去年增加464人,參合率達99.27%,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日前,全鎮醫療證審驗和數據核對工作全面結束,基金已全部上劃縣新農合辦公室的基金專戶,又好又快的完成了2009年的籌資任務。

二、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醫療機構得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我鎮的開展和實施,基本實現了“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醫療機構得發展”的目標。

1、減輕了參合患者經濟負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參合農民患者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補償,經濟負擔明顯減輕,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

2、加快了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步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定點醫療機構無論是月均住院人數、還是人均門診人次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業務收入明顯增加,充分說明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既強化了農民群眾衛生健康意識、提高了農民群眾的醫療健康水平,有利于定點醫療機構加快自身發展。

3、推動了經濟社會趨向和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讓許多無錢就醫的患者看到了希望,“小病拖、大病磨;小病拖大、大病拖垮”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的相當比例的農民看病貴、不敢看病和看不起病的問題,不僅受到了大多數農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同時也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不僅積極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也更加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試點工作中,問題和困難不容忽視

我鎮的新農合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

1、宣傳工作仍不到位,宣傳工作存在突擊性、不持久性的特點。雖然宣傳規模很大,宣傳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每年都是在籌資時才匆匆上陣,籌資開始則宣傳開始,籌資結束則宣傳結束,沒有形成經常性的宣傳機制,在宣傳工作上沒有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還存在一些盲點和誤區。部分群眾風險意識較弱,而回報意識較強。

2、穩定完善的農民籌資機制尚未建立。部分群眾自我保健意識不強,參加合作醫療仍然主要靠政府行為,參合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村組干部工作難度較大,工作僅靠政府行政干預,沒有必須的工作經費支撐和保障,籌資基本靠村、組干部的無償勞動完成,村組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無法調動,給籌資工作帶來許多問題和困難。

3、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尚未完全理順,個別鄉村醫生思想認識存在嚴重問題,完全不按照新農合的規章制度辦事,分解處方,串換開藥,亂收費;有的習慣濫用藥物,開大處方,直接收取現金,不給參合農民減免補償。這些行為的存在,沒有給參合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嚴重挫傷了參合農民的積極性。

4、鄉鎮衛生院是為新農合服務的最主要力量,但鄉鎮衛生院能力建設中的軟件建設急需解決,人才短缺是困擾基層衛生院發展的關鍵,也是導致參合病人外流增加參合基金支出的一個原因。

5、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質量與新農合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部分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較差,專業技術素質低,無法保證對病人及時做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不能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價廉的醫療服務,滿足不了當地農民群眾合作醫療的基本需求,與“大病不出縣,常見多發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的目標相距很遠。

6、合管辦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困難。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尚缺乏法律依據,許多工作只能是行業管理,無法律支撐,缺乏監督力度,加大了監管難度。

7、合管辦經的工作經費不足和難以落實。新農合經辦機構是一個新成立的機構,每年需要一定的工作經費才能正常開展工作,但目前合管辦存在著工作經費嚴重不足,或承諾拔付的經費難以兌現,經費的不足制約了新農合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探索新農合健康發展的機制,完善各項工作措施

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農合工作能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議解決和處理好以下問題。

1、穩定、長效籌資機制是合作醫療持續發展的前提,探索建立參合費收繳機制,改變目前參合費由村組干部(鄉村醫生)無償勞動收繳的狀況,在收繳參合資金時財政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調動村組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定點醫療機構是新農合的直接受益著,在積極參加宣傳動員工作的同時,是否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在新農合補償基金中,提取適當比例的資金用于新農合的籌資工作?

2、理順合管辦人員身份、職稱問題,培養造就一批責任心強,業務技術精,監管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兌現縣委、政府承諾的每個參合人員1.00元工作經費拔付合官辦,保障新農合工作正常開展。

3、加強鄉鎮衛生院的能力建設,盡快選派一批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并出臺相關政策,保證他們的工資等相關待遇,讓下去的人員能留得住,使鄉鎮衛生院得到長足和穩定的發展,讓更多的參合農民能在鄉鎮衛生院得到診治,減少轉往縣、市、省級醫療機構診治的人數,降低參合基金不必要的支出,減輕參合農民負擔。

總之,新農合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各位領導、各位委員和各位同志的關心支持下,發揚成績,找出差距,克服困難,努力工作,把我鎮的新農合工作做好,讓它永遠成為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撐起了農民醫療的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