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1 01:24:00

導語: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匯報

社區黨建工作是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轄區內各類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工作。它是街道黨建工作的延伸,是改革開放的必然產物。我區位于茂名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街道社區面積33.3平方公里,居民人口33.2萬,外來人口5萬多人,7個街道黨工委,77個社區居委會,61個社區黨支部,是市和本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所在地。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激烈,市、區許多國有集體企業破產、兼并、重組,大量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回歸社區。各種新經濟組織、社會服務中介團體紛紛在社區安營扎寨,流動人口和流動黨員不斷增加,待接收的市屬破產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約1200人。機關學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八小時之外”的活動主要在社區,原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攬的社會職能也分離出來由社區承擔,計生、衛生、就業、老人服務、特困救濟、治安綜合治理等大量社會工作需要社區承擔處理。“單位人”逐步轉變成為“社會人”,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區成為各類群眾需求和矛盾的“聚集地”、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而多年來我們把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相對薄弱。前幾年,我區7個街道黨委中,只有50多個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組建不夠合理,相當部分居委沒有辦公用房和黨組織。社區現狀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城市的穩定和繁榮。

為了改變社區黨建工作現狀,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幾年來,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服務群眾、服務城市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鞏固基層政權,建設文明城市為目的,與時俱進,在加強社區黨建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健全組織網絡,為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我們認為,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必須科學合理設置組織機構。為此,我們遵循歷史沿革、方便管理、有利開展組織活動的原則科學劃分社區,合理設置黨組織。對一些社區居委會進行撤并,在新居民點增設社區居委和黨組織,社區發展到那里,黨組織就建立到那里。力求做到“一居一支部”,使黨建工作履蓋滲透到社區每一個角落。近年來,全區合并、調整社區居委10個,新增設社區居委15個,現已建立77個社區居委會,61個社區黨支部。目前正按照省市區關于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的要求開展工作,把應接收的黨員納入社區黨支部管理。在組建社區黨支部領導班子時,注重物色思想政治素質好、熟悉社區工作、組織協調能力強、熱心為社區服務的黨員進班子,實行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交叉任職。為了增強對社區單位的指導協調,我們還大膽探索,創新機制,去年底在河東街道迎賓社區黨支部領導班子換屆選舉時,通過廣泛宣傳、加強協調,將駐該社區的市委黨校,市、區房管所等6個最具影響力的處、科級單位的黨員領導干部選入社區黨支部作支委,提高了對社區各單位的組織協調能力,初步形成一個縱橫結合的社區黨組織網絡,為開展社區黨建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

第二、健全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協調機制,提高組織協調能力。

去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關于固本強基工程的決定,把社區7個街道黨委改為街道黨工委,61個居民區黨支部改為社區黨支部,調整社區黨建工作職能。明確街道黨工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核心,對本社區各單位黨建工作負有指導協調職責,對社區內的“四性工作”,即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負全面責任,強化了街道黨工委的領導核心地位。為提高協調社區黨組織參與社區工作的能力,我們在河東街道抓試點,建立了“河東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由河東街道黨工委和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共同組成。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為紐帶,研究解決社區黨建工作問題,指導協調社區各單位共同做好社區工作。官渡、新華、紅旗等街道也參照河東街道的做法,召開了社區黨建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有關社區工作的聯席會議,群策群力開展打擊盜竊犯罪、禁止黃賭毒、整治臟亂差等活動,化解社會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使社區治安和家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在防治“非典”、防制狂犬病等各方面的工作中發揮了較大作用。

第三、抓好硬件建設,為開展社區黨建工作創造必要條件。

目前社區黨支部管理的黨員已由原來的純居民黨員擴大到社區內各方面的黨員,承擔的社會職能也大大增加,需要必要的辦公場地。但由于大多數是舊城區的純居委、新開發區又沒留有社區辦公用房(地)。前幾年,77個居委中大多數是“三無居委”(無辦公用房、無辦公經費、無經濟發展用地),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袋著公章在街頭或家里辦公,居民辦事難,與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很不適應。為此,我們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成立專門工作組,組織人員深入這些社區居委調查研究,尋求解決辦法。足跡踏遍大街小巷,從社區辦公摟的選址論證,資金來源,直至報建審批,爭取有關部門支持、減免收費等等。在資金上,爭取市支持,采取“四個一點”的辦法,即市出一點、區出一點、街道出一點、居委自籌一點進行籌集。幾年來,先后幫助30個“三無”社區居委解決了辦公用房。條件好的還建起了黨員活動室、電教室、健身室和圖書館等。

第四、整合社區資源,積極開展共駐共建活動。

我們認為,社區黨建的目的就是為了整合社區資源,發展壯大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努力實現好群眾的愿望,增強黨的群眾基礎,營造一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社會政治局面。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也只有這樣,社區黨建工作才有生機和活力。為此,我們以服務社區為紐帶,協調引導社區單位積極參與,初步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駐共建的良好局面。如迎賓一巷有一個六個處、科級單位居住的住宅小區,道路一直未搞硬底化,雨天道路泥濘,晴天塵土飛揚,居民意見很大。市新聞媒體曾多次呼吁有關單位解決,但由于意見不一,幾年來一直無法整治。迎賓社區黨支部按照共駐共建原則,發揮協調職能,組織召開黨員、居民代表和受益單位領導會議做好協調工作。最后,市規劃、設計、供水、園林、測量等部門免費為修路提供服務,受益單位提供土地、資金,不到一個月便把路修好,節約資金7萬多元。六個單位的居民代表給居委送來兩面“共建、共治、共創、共享”錦旗,說:感謝你們為我們解決了十幾年來想辦而辦不成的事。防“非典”期間,賓南路有一個市和區5個單位居住、大部分居民是下崗職工的大院,衛生無人管,樓房四周雜草叢生,院內污水橫流,垃圾堆積如山,居民苦不堪言。社區黨支部出面做通單位和居民工作,共同出資,清除了雜草垃圾,疏通了下水道,蓋好了化糞池。該社區公產房地下排水道堵塞,路面長期水浸,也是社區黨支部出面做好房管所的協調工作,使該所出資10多萬元整治,解決了道路長期水浸、衛生差問題。去年該社區黨支部以防“非典”為契機,籌集資金清掉了60多個樓梯的垃圾,把轄區多年來的衛生死角清理干凈,美化了人居環境,深受群眾好評和支持。

以服務社區為切入點開展黨建工作,使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很好的載體,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也大大增強,居民有什么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街道和社區干部解決,共駐共建活動在社區得到廣泛深入開展。目前,全區7個街道建立環境衛生服務站76個,清潔隊92個,安全文明小區213個,社區老人服務中心6家,計生服務中心7個,家政服務中心1個,殘疾人服務中心1個。為居民提供技術培訓、就業指導、醫療保健、老人護理等各種服務20000多人次,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300多人次,扶貧幫困、為居民辦好事300多件,化解大型集體性上訪事件3宗,為市民安居樂業、共建美好家園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