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發展交流
時間:2022-11-27 03:52:00
導語:行業協會發展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行業協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是民間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它類別的社團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相比較,最大的不同點在于行業協會與企業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并直接作用于經濟建設。
在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年至19**年為起步階段。當時一些工業部門針對我國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只有部門管理,沒有行業管理的狀況,在對國外行業管理進行考察研究的基礎上,開始組建行業協會。19**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包裝技術協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從而邁出了我國企業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的第一步。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啟動和19**年中央國家機關機構改革綜合作用的直接成果是,政府部分權力下放,企業活力增強,行政隸屬關系開始弱化,一批地方性行業協會取代了二級公司,國務院一些部委的專業司局在機構合并、人員精簡后,相應成立了一批行業協會。至19**年,全國性行業協會發展到170多家,約占全國性社團總數的11%。從1992年至19**年為平穩發展階段。1992年四屆人大召開后,政府機構改革的步伐開始加快,輕工、紡織兩總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行業管理即將步入新階段。特別是1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在培育和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作用,進一步推動了行業協會的發展。到19**年,全國性行業協會登記注冊416家,約占當時全國性社團總數的23%。從1998年到現在,應為行業協會的充實發展和鞏固提高階段。在這一階段,政府機構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20**年國家9個工業局撤消后,均轉為行業協會,加上我國加入WTO等因素,使行業協會在不斷提高質量的基礎上,數量上也有所增長。到目前,全國性行業協會已近700家,約占全國性社團總數的40%。
縱觀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組建和發展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歷史進程同步推進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部門直接管理企業,行業協會是不必要的;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情況下,行業協會是應運而生并逐步發展的;當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實現政企分開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時候,行業協會是可以得到迅速發展并發揮重要作用的。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行業協會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不斷發展壯大,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深入開展行業調查研究,為政府加強宏觀經濟管理和制定行業政策提供依據,同時為企業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推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有利地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了企業改革的深化,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市場體系的發育成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但是,從當前我國行業協會的整體情況看,能夠圍繞協會章程規定宗旨任務積極開展活動,較好發揮作用的,只占行業協會總數的1/3;開展活動但發揮作用一般的占1/3;受種種因素制約和影響,不能正常開展活動的占1/3。顯然,這種狀況很難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和加入WTO的形勢要求。因此,要把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放在加強和改善民間組織管理的全局上,重點考量、認真對待。
一、充分認識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的重要意義
朱榕基總理在國家機關黨的第十三次會議上講到,中央國家機關要抓三個轉變:一是轉變政府職能,二是轉變工作作風,三是轉變工作方式。如果這三個轉變不進行,政府機構改革的成果將付之東流;如果人減了、廟撒了、職能不變,人員隨時就會膨脹起來。改革逼迫我們盡快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使行業協會的作用真正得到發揮,并承擔政府轉移出去的一些職能。這實際上是政府機構改革后對行業協會的培育和發展提出的一個新的迫切要求飛由此可見,能否下大氣力,盡快培育和發展一批能真正發揮作用的行業協會,是關系到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成果能否鞏固和繼續推進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培育發展行業協會是入世后新形勢的需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政府和企業都要遵守斗WTO的規則。就企業而言,它將面臨的是國際性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要使自己的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行業協會作為全行業廠家、商家的代表,凝聚集體的力量參與競爭,以維護企業的利益。同時,隨著跨國經濟貿易的逐步增多,經濟貿易糾紛也會不斷產生,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介入爭議,解決糾紛,維護企業利益和聲譽。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入世后,無論是進一步規范國內市場競爭秩序,還是依WTO規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都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培育發展行業協會,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二、正確處理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的有關問題
在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其中有些是民間組織普遍存在的共同性問題;有些是行業協會存在的特殊性問題,即使是特殊性問題,如果置于一定范圍看,也可能成為普遍性問題。就行業協會來說,當前應該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關于行業協會的設立標準
以往,我國行業協會的設立,基本上是以國民經濟分類的中類為標準的。這種規定,在當時條件下,為防止社團組織“過多過濫”起過一定作用。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新行業的出現,原有的國民經濟分類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中類標準的界定,究竟是依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多少計算,還是按產值產量、社會影響評估,很難有科學的依據。特別是在動態運行情況下,所謂分類標準,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因此,要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就不能拘泥于中類標準。現在,有的同志提出:為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應降低行業協會的“準入門檻”。我認為這種提法不太準確。因為WTO就是規則,對所有成員都一樣,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是法規,所有社團都要遵守,都要符合社團的設立條件,不能因社團類別而易。有鑒于此,認為抬高或降低“準入門檻”,都會使游戲規則遭到破壞。因此,行業協會的設立應以政府和企業的雙向需要為標準則更為恰當。
(二)關于行業協會的職能任務
在行業協會的培育發展還沒有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大背景下,協會如何從職能上定好位,找準自己的工作點,處理好政府、協會、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確實是很值得研究探索的問題。我們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的目的,就是要實現行業管理。行業管理是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針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并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實現。這些措施包括財政、金融、分配、產業等宏觀經濟政策,也適當運用一些行政干預手段,但更直接和經常的應是通過行業協會進行調控。在實現行業管理的過程中,政府行為和非政府行為的密切配合、有機銜接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職能分解問題上,哪些職能屬于政府的,哪些職能是分給行業協會的,要認真研究,科學劃分,把握好度。如果把本屬于政府的職能硬要行業協會去做或本應由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而得不到,都不利于行業協會的生存和發展。
(三)關于行業協會的政策支持
行業協會不同于其他中介組織,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國家在制定行業政策時,應該把行業協會納入進去。各級民政部門作為民間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在制定有關政策時,也應該考慮到行業協會的特點,除了通過政策調整,解決好民間組織共同存在的人、財、物和其他一些問題以外,主要還是會同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就長期制約行業協會發展的地位不順、職能不順、體制不順等突出問題展開調查,研究對策,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用法律法規明確行業協會的性質和地位,用政策推動行業協會的發展,以使其肩負起行業管理的重任。
民政部門作為民間組織的登記管理機關,有責任、有義務為培育發展行業協會作出努力,這種努力最根本的就是為協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面對著這樣一個重要的課題,首先要搞好調查研究。通過調研,真正弄清行業協會的現狀及所存在問題,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策,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不久前,廣東省民政廳對行業協會下了一番功夫,作了個調查,并提出了調查報告。部里對這項工作很重視,希望各省也盡快行動起來,認真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爭取在不太長時間內有個大的進展。
- 上一篇:社團黨建工作創新交流
- 下一篇:非政府組織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