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匯報

時間:2022-12-15 12:33:00

導語: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匯報

**縣地處****市區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北岸,是以農業為主,農林并舉的偏僻半山區貧困小縣。轄區內8個鄉鎮,總人口2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4萬人;城鎮人口6.1萬人;林區人口4.5人。

全縣原有企業125戶,職工2.1萬余人。其中國有企業86戶,職工1.2萬人;集體企業39戶,職工0.9萬人。由于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眾多企業在轉軌和改革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從1992年至1996年,相繼有22戶國有企業破產,近40戶企業嚴重虧損,長期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有13,2****名職工下崗或失業,其中下崗職工7004人,失業人員6204人,給社會和政府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困難和再就業問題,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從1997年開始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把保障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促進就業與再就業工作作為全縣重點工作之一,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推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到目前,全縣已有10,61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占原有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的80.4%。安置新增長勞動力就業2,370人,吸納農村及外地流入人員就業1,945人,靈活就業人員2,765人。20****年全縣從業人員達29,400人,接待求職登記1,190人,全縣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9%,保持了全社會的安定團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一、幾年來就業與再就業的工作情況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h委、縣政府始終站在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全局高度,把就業再就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落實工作任務,強化推進措施,齊抓共管,千方百計地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與再就業。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真正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擺上突出位置

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就業再就業工作納入政府一級目標,作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先后成立**縣實施再就業工程領導小組和**縣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就業再就業工作責任體系??h主要領導經常聽取就業再就業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工作會議每年都有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議題,多次召開全縣大型工作會議,部署和落實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總結經驗,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保證了全縣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的順利完成,年年超額完成市局下達的任務指標。去年完成1,885人,占計劃的110%。

(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專題推進工作

一是從縣情出發,制定系統的政策和管理辦法??h政府先后出臺了《**縣再就業工程實施方案》、《**縣再就業工作優惠政策》、《**縣再就業工程考核辦法》和**縣“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規定,為保證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促進就業再就業提供扶持政策,從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發揮勞動力市場功效,規范下崗失業人員的管理,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執法監察等方面,為進一步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動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h政府為了更好地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從鼓勵國有企業發展第三產業、創辦服務型企業、自謀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方面,不斷充實和完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為就業和再就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創造寬松良好的就業環境。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再就業優惠證發放使用管理辦法》,建立了《優惠證》申領發放程序,就業狀況跟蹤反饋和統計備案制度,嚴格按照《優惠證》發放范圍和條件,確定專人負責,保證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都能領到《優惠證》,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盡快實現再就業。目前領證人員已達到1,571人。財政、工商、地稅、物價、經貿、衛生、城建等有關部門,在提供場地、辦理證照登記、稅費減免、信息政策咨詢、業務指導、法律援助等方面,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私營個體就業給予了極大的扶持優惠條件,使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內吸納就業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主要渠道?,F在全縣有私營企業69戶,個體工商戶4,583戶,從業人員10,767人,在上述領域內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已達5,362人。

三是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從九八年開始,勞動部門與盛大實業公司合作創建了通河再就業中心市場,安置了近300人就業。吸引社會投資組建的天寶商城、惠中鞋城等商貿企業吸納從業人員近1100人,已成為廣大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基地。從去年以來,我們把發展各種社區服務業、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和靈活就業崗位作為拓寬就業再就業渠道的一個突破點,積極推進,取得了新進展。圍繞服務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居民,設立勞務服務站、搬家、商品配送、餐飲旅店、復印打字、學生飯桌、修理修配、聯防保安等社區服務業,創造社區就業崗位820多個,把就業再就業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為了重點解決“4050”困難群體的再就業問題,縣政府開展就業援助活動,籌集60萬資金,開發出城鎮街道小區保潔保綠、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員、清潔員等公益性崗位125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23人。

四是大力開展再就業培訓工作,轉變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增強自主擇業能力。依托勞動保障部門再就業培訓中心、原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和縣職教中心、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等培訓基地,組織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幾年來,共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09期,有5,750名下崗失業人員接受了再就業培訓。并且,逐步從轉變觀念培訓過渡到職業技能培訓,把二者有機結合,使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既能從思想上提高對市場就業的理解和認識,又能使自身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拓寬了自主擇業的領域,增加了實現就業再就業的機會。同時,大力推行就業準入制度,縣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和〈****市招工技術工種從業人員培訓鑒定辦法〉的意見》,對重點行業、重要崗位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做到持證上崗,努力營造一種“要就業,先培訓,獲資格,準就業”的良好氛圍。積極探索開展創業培訓,從市局培訓中心請來專業教師授課,邀請已成功創辦小企業的老板講創業的自身體會,培訓37人,現有16人開辦了自己的小企業。

五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公共職業介紹所的職能作用,按照勞動力市場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要求,加大了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增上微機管理設備,形成了用工、求職、介紹綜合信息服務網絡,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求職登記、職業介紹指導、培訓申請、辦理用工手續、檔案管理和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就業服務。并通過縣電視臺、公示欄和發放傳單等形式,及時各類用工和勞務信息,開展現場招聘活動,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搭橋牽線,周到服務。同時,組織開展勞動用工和清理勞動力中介組織的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宏觀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力度,清理和整頓街頭勞務市場,嚴厲打擊非法勞務中介活動,共清理非法勞動力中介組織4個,凈化了勞動力市場,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勞動力市場的正常秩序。目前,除各部門為促進就業再就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而無償開展的中介服務活動以外,全縣只保留1個公共職業介紹機構。

六是采取“走出去”的就業戰略,充分發揮低成本、見效快的特點,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新途徑。通過勞動力市場,大量收集勞務信息,廣泛建立勞務輸出協作關系,先后與北京京勞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省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對外勞務協作部、大連、青島開發區、秦皇島、大慶、****等城市開展勞務協作,向外輸出勞務人員??h各有關部門和組織積極主動,發揮優勢大力開展勞動輸出;縣幾大班子領導親自聯系,落實勞務輸出項目,部署輸出工作任務,強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勞務輸出工作。近三年,全縣向外輸出各類勞務人員達6,760人,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外轉移4,940人,下崗失業人員外出打工1,820人。今年初,為貫徹落實好省委“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總體要求,從富裕社會,促進就業,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進程出發,制定了**縣實施勞務輸出產業化工作方案,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二年大發展,三年成產業”的總體工作目標,各鄉鎮、各部門層層落實工作任務指標,明確責任,力爭使勞務輸出工作在短期內形成產業規模,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減輕我縣城鎮內的就業壓力,實現增收創收,富裕農民的目的。根據《20****年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舉辦了引導性培訓和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民工2,136人。上半年成功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987人。

七是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工作。目前,全縣三級勞動保障工作網絡已初步形成,已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8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6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6個,聘用工作人員6人。勞動保障局克服困難,解決了城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工作站的機構設置和辦公條件等問題,組織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的方式,對全縣下崗失業人員、社區就業崗位開發等方面進行了摸底調查工作,采集下崗失業人員基本情況、就業再就業情況的信息,充實和完善了就業再就業工作數據庫。

八是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對因企業長期關?;蚱飘a造成斷保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一是對達到退休年齡人員采取一次性補齊的辦法,為其辦理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二是對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國有下崗失業人員,根據個人的實際經濟狀況,采取首先繳納一部分養老保險費,為其建立個人賬戶,然后由企業和個人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逐年補繳養老保險費的辦法,為2,497名下崗失業人員接續養老保險關系,保證他們老有所養,解除后顧之憂。

九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營造良好的就業再就業工作輿論氛圍??h委宣傳部、電視臺充分發揮宣教媒體作用,開展內容豐富的宣傳報道工作;市再就業工程推進組對我縣再就業工作刊發了2期《工作簡報》;省電臺、《****日報》、《城鄉時報》也登發了專題報道,形成了強有力的宣傳聲勢,對實施再就業工程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三)今年上半年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

1、多渠道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實現就業再就業達847人,占年計劃的49%。其中失業人員135人;“4050”人員253人,領取《再就業優惠證》189人;其他下崗職工270人。

2、大力促進社區就業,在社區內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322人,占實現就業總量的38%。

3、政府開發醫療機構護理員、保潔員公益性崗位10個,安置“4050”人員10名,占年計劃的50%。

4、開展勞務輸出工作,城鎮內輸出勞務人員641人,占年計劃的64%。其中向日本輸出制衣女工28人;向北京輸送賓館服務員和保安員175人;大連經濟開發區220人;****塑料制品加工54人;其它地區164人。

5、勞動力市場共接待求職登記403人,各類用工信息67條,開展職業介紹活動1,340人次,介紹成功就業達539人,占計劃的54%。職業介紹工作人員全部持證上崗。

6、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完成基礎臺帳84%。

二、存在問題

我縣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所面臨的形勢仍然很嚴峻,壓力很大。一是隨著經濟結構調整,中小型國有企業退出市場競爭領域,企業改制將帶來新一批下崗失業人員,加上原有未實現就業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總量大約在1,500人左右,就業再就業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二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速度加快,數量逐年增多,擠占了城鎮內的就業崗位,加快發展,拓寬渠道刻不容緩。三是各類學校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等新增勞動力,每年都有800人需要就業。四是下崗失業人員中“4050”人員偏多,技能素質低,自主擇業難度大。五是下崗失業人員對參加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等,這些都對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從我們的工作情況看,存在困難和問題也很多。比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廣泛吸納就業的能力和主要渠道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縣城鎮內受人文、地理客觀環境的限制,靈活就業的崗位發展空間不大;做為省級貧困縣,地方財政困難,去年收入6000萬元,就業再就業資金短缺的問題仍長期困擾著我們;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雖然已經建立,但人員培訓和工作經費有待進一步落實;職業技能培訓手段落后,很難適應市場就業和勞務輸出產業化的需要。這些問題的存在,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改進和提高。

三、下步工作意見

針對我縣財力緊張,就業壓力大的實際,縣委、縣政府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培育發展勞動力市場,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就業環境,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把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納為縣政府為群眾重點辦實事之一,明確任務,狠抓落實,確保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800人,再就業率達到80%,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全縣有就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全部實現再就業。

一是完善和落實好優惠扶持政策。算大帳,算政治帳,把國家政策落實到位,真正使廣大下崗失業人員靠政府扶持,實現自主擇業和再就業。加快《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進程,確保在年底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全部領到《再就業優惠證》。

二是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優惠政策,在崗位開發、管理服務、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等方面創建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提供高效的優質服務,確保靈活就業人員老有所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三是繼續在崗位開發上下功夫。不斷強化對社區就業的指導,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和公益性崗位,解決好“4050”人員再就業難的問題。

四是積極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勞動光榮,職業平等,只要有收入就是就業的觀念,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在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方面通過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工作等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實現就業。

五是抓好就業服務的落實。在繼續做好“一站式”就業服務同時,突出抓好教育培訓工作,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定單式”培訓,組織開展觀念培訓、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下崗失業人員自身素質,更好地促進其實現再就業。

六是切實抓好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建設工作。要將“六個到位、三個銜接”切實抓好。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平臺作用,建立臺帳和數據庫,及時了解家庭狀況、就業意愿、技能培訓和安置等方面狀況,為保證政策落實和再就業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