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局保障工作的責任感的報告
時間:2022-06-04 09:41:00
導語:社會局保障工作的責任感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經區委、區政府研究,今天在這里召開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大會,主要任務是總結20*年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今年工作任務。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切實增強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0*年,是全區各項工作整體上水平之年,也是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全區各級各單位始終站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堅定不移的把就業和社會保障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緊抓不放,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在全區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一是各項考核指標全面超額完成。全年新增就業人數736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377人,分別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的184.2%、135%;全年安置公益性崗位295人,免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和創業培訓987人、提供職業介紹11*人,新增勞務輸出1374人;完成“兩?!睌U面2310人;接收企業退休人員8947名,全區社區管理服務率達到62.6%。區百幫就業服務中心、勞動保障部門分別被評為“省再就業工作先進企業”和“市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全區共發“再就業優惠證”8660本,基本做到應發盡發。組織實施“社區幫扶萬名4050人員就業項目工程”,在6個街鎮成立勞務型服務公司,基本做到“出現一個、吸納一個、安置一個、保障一個”。成立區就業再就業培訓中心,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5256名。投入1100多萬元新建區百幫創業園,吸引14家非正規勞動組織入園創業,300多人在園區實現就業。目前,全區非正規就業組織已發展到236個,安置1203名下崗失業人員。全年投入再就業資金125萬元,發放小額貸款177萬元,落實“4050”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140萬元,工商、稅務部門為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770萬元。三是社會保障和勞動監察工作繼續加強。全區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全年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84萬元,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核發失業保險金和協保生活費2668萬元,有力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深入開展《*省勞動合同條例》、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等執法檢查和專項檢查,進一步健全勞動爭議預防和調解機制,切實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四是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制定出臺了“六個一”工作機制,強化目標責任和推進力度。大力加強平臺建設和服務網絡建設,健全鄉鎮和街居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完善管理服務功能,規范工作流程,基本實現“一條龍”服務。大力加強勞動保障工作隊伍建設,區服務中心和專管員、協理員隊伍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明顯增強,為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區就業和保障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從深層次來看,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社會轉型的加快,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難也在增加,歸納起來看,一是隨著我區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大量的失地農民面臨新的擇業,全區現有3-4萬失地農民,而且還將繼續增加,如何使這些農民實現就業方式的根本轉變,已是我區經濟社會轉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突出問題。二是隨著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大中專畢業生的增加等,城鎮失業、待業人員的就業壓力繼續加大,加上農村富余勞力轉移的加快,就業供需的多種矛盾相互交織。三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許多人員難以就業,另一方面許多企業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用工,這與失業、待業人員就業觀念、自身素質以及培訓服務水平相對滯后有很大關系。四是管理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與就業、保障任務日益加大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街道、社區承擔就業和保障的任務越來越重,而服務的手段、職能、水平和人員、經費仍然較為薄弱,有的僅停留在應付、一般化的工作水平,特別是大批退休人員進入社區管理,給我們的服務管理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五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一部分困難人員的保障水平比較低,城鄉保障水平和社會救助體系亟待加強。這雖然是社會性的共性問題,但在我區也有所表現。六是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還不夠完善,勞動合同管理基礎仍然薄弱,不依法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逃避社會保險義務、侵害勞動者權益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這些問題雖然有的是共性的社會問題,有的是改革、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必須要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特別關注,這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也是我們在推進經濟社會轉型中必須下功夫去解決的問題和矛盾。
二、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全面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水平
根據省、市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2005年全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多層次、全方面、寬領域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運行機制,進一步抓好再就業基地、勞務型服務公司、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等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就業,逐步建立適應城鄉一體發展要求的就業保障長效工作機制,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具體任務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0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3500人、“4050”人員1300人),提供公益性崗位190人,失地農民就業3000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3700人;免費提供職業介紹3000人;農村新增勞務輸出8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萬元;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100%,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率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加快解決好當前就業和社會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快完善“三大服務平臺”,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完善區街居三級網絡服務平臺。這幾年我們在三級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人員配備都上了一個大臺階。今年,關鍵是要進一步發揮三級就業保障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按照“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開放度和使用率,在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效果等方面,務求有新的突破,真正建成設施完備、制度健全、運行正常、作用明顯的勞動保障綜合服務窗口。要加快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規范全區勞動用工信息網絡的管理和使用,加強對基礎信息系統的更新和完善,建立上下聯動、覆蓋全區、豐富及時的勞動就業信息網絡體系,加大力度將信息向基層延伸,努力擴大服務的覆蓋面。二是完善非正規就業組織服務平臺。重點抓好區百幫創業園建設。要在強化管理、發揮作用上狠下功夫,真正發揮好“孵化器”作用,促進更多加工制造類非正規就業組織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百幫創業園更好地落實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并與扶持小型企業發展緊密結合,把百幫創業園建成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的舞臺,建成全區再就業的示范基地和亮點,打造包河區再就業的品牌。要合理規劃,加快進度,完善功能,加快二期工程建設,確保年內實現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800—1000人的目標。三是完善“4050”人員服務平臺。重點是抓好勞務型服務公司建設,這是一個新型而有效的就業服務組織。要以此為平臺,繼續實施“社區幫扶萬名‘4050’項目工程”,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有就業愿望的“4050”人員吸納進來,并在挖掘空崗、提升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實現托底安置。要將勞務型服務公司這種模式向包河工業區、各鄉鎮延伸,鼓勵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將服務面向失地農民、失業人員、城市無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擴展,進一步發揮其“就業容量大、組織程度高”的作用。要規范勞務型服務公司的運作,重點是建立健全人員、檔案、保險等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工資發放程序,嚴格規范資金管理。
(二)建立健全“三項制度”,加快形成就業保障的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城鄉統籌就業制度。加快實現城鄉統籌就業,是我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迫切要求,也是解決失地農民就業的一個重要手段。要加快制訂實施城鄉統籌就業工作規劃,在做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同時,統籌推進失地農民、農村富余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的就業和服務工作,特別是要把失地農民納入勞動就業服務管理的范疇,按照統一的服務內容和標準,為他們提供各項服務,逐步使失地農民與城鎮勞動力享受同等的就業權利和就業政策。根據我區失地農民增加較快、就業矛盾逐漸加大的現實,最近,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就業的若干意見》。這個文件的出臺,是區委、區政府在解決被征地農民就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在原來每年列入100多萬元就業專項資金基礎上,再增加100萬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失地農民就業,目的是要讓失地農民能夠逐步享受到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的一些政策。這個政策的核心是“一證兩補助”,即經過調查摸底核實后,發給失地農民優惠證。凡持優惠證的失地農民每人可享受一次免費的轉崗或職業技能培訓費用補貼。對于職業介紹機構,凡是成功介紹并簽訂兩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區財政給予每人8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對于用人單位,凡與持證失地農民簽訂三年以上合同的,區和鄉鎮(街道、工業區)財政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用工補貼。這個意見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希望各級要宣傳好、執行好,真正發揮政策在失地農民就業上促進和服務作用。
二是積極探索建立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困難群體救助體系,是關心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穩定的現實要求。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好全區特困群體大排查活動,各街道、鄉鎮和區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要準確摸清各類特困人員的基本情況,更好的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依據。要積極探索對特困人員的救助制度,加快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建立政策扶持、特殊救濟、社會救助、日常援助“四位一體”和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四級聯動”的社會救助長效機制,努力解決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大病救治、因病返貧和子女上學救助等問題。當前,我們對各類特困人員,尤其是城鎮下崗失業、失地農民中,有就業意愿、有勞動能力、符合勞動年齡段的生活特困人員,要有針對性地重點開展幫扶,積極開發各類社區就業崗位,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疽笫牵簾o論是下崗失業人員,還是失地農民,夫妻雙方至少有一個有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要進一步落實“兩個確?!?,扎實推進城鎮各類社會保險和農保擴面工作,規范城鄉低保,確保應保盡保。要高度重視農村養老質量,加快改造義城、大圩敬老院,提高全區“五?!崩先巳朐郝屎腿朐豪先吮U下?。
- 上一篇:環保局城區綠化工作方案
- 下一篇:文化局文化思想宣傳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