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15 11:50:00

導語: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情況匯報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社區衛生工作情況匯報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認真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方案》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暫行辦法》,新農合工作從20*年9月1日全面啟動后,初步取得了“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衛生得發展”的成效。城鎮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向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功能轉化?,F將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政府引導、組織,農民自愿參加,籌資政府出大頭、個人出小頭,對農民疾病住院醫療費用給予一定補助,抵御疾病風險,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醫療救助體系。20*年我市新農合工作作為省級試點縣(市)之一,全市參合村覆蓋率達到100%,共有160033戶509568人參加新農合,占全市農業人口的94.9%。到目前為止,全市新農合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合作醫療基金運管平穩,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真心擁護。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新農合工作穩步推進。市委常委會、市長辦公會多次專題研究新農合工作,把實施新農合作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組建了新農合管理中心,各鄉鎮(街道)、村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同時經過充分調研,結合實際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暫行辦法》和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方案》,確保了我市新農合工作機構、人員、經費、管理四到位,保證了新農合的順利實施。

20*年度新農合補償基金每人每年50元,其中參合個人繳納10元/人年,中央和省政府16元/人年,*市政府3元/人年,*政府21元/人年。所有籌集基金,除按規定提留風險金外,全部用于參合人員住院補償,??顚S?。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做到了在規定時限內,參合人員登記造冊,發給《合醫證》,籌集基金到位和核對公示,及時啟動補償程序。

2、基線調查,科學測算,合理制定補償方案。經過開展基線調查,在省和*市專家組指導下,我市堅持“兼顧參合人員的普惠性、公平性以及較高的受益面”原則,20*年度我市明確了鄉鎮、市直和市級以上醫療機構補償起付線分別為200元、600元和1200元,支付比例分別為55%、40%和20%,年度累計補償封頂線統一為每人年度2萬元。并對低保戶、特困戶、重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二女計生戶”和“一女貢獻獎戶”等特殊人群個人繳納的10元/人年由市財政給予補助的優惠措施。補償方案運行7個月后,市衛生局和“新農合管理中心”對基金使用的情況進行反復分析、測算、比對,及時調整“二次補償”方案。從2007年5月1日起對部分住院醫藥費用的起付線與支付比例作了相應的調整:按規定生育并住院分娩的納入正常的補償范圍;精神病病人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年度累計總醫藥費用超過2000元的,給予一次性補助1000元;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醫藥費用支付比例由原來55%調整為60%;在市直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醫藥費用的起付線由600元降低到500元(中醫院由原來500元降低到400元),同時將支付比例由原來40%調整為45%;將小兒科用藥目錄列入醫保范圍。并對5月1日之前已補償的對象按新標準給予追補。截止2007年6月底,全市已有15701人次的住院醫藥費用得到補助,累計住院總費用9379.90萬元,實際補償金額1642.74萬元,占住院總費用的17.5%,人均補償1046.26元,一次最高補償為11880元,累計補償超過10000元的有45人,累計最高補償為20000元的有兩人。預測年度基金使用率達81.5%。

3、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共濟互惠意識得到提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嚴格把握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廣播、報刊、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開設宣傳專欄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的、意義和具體做法,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參合率。20*年度全市共印發《致農民朋友一封信》16萬封,大、小宣傳彩頁12萬張,宣傳小冊子3萬份以及各種宣傳標語和專欄???。市、鄉鎮(街道)、村各級和有關部門積極引導,逐村挨戶廣泛動員,極大提高了農民共濟互惠的意識。

4、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圍繞規范管理,我市多次組織新農合管理、經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經辦機構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市財政劃撥專項經費,為新農合管理中心、各鄉鎮(街道)合醫辦和各定點醫療機構配備計算機、打印機等必備設施,為全市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礎。20*年8月,我市建成新農合計算機數字平臺并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全市“信息管理系統聯網”運行,對全市各鄉鎮(街道)和16個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參合患者醫療信息實行統一監管。

5、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監管,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按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的規模、服務能力、硬件設施等條件核定了16家“新農合”定點醫院,緊緊圍繞“為民、便民、惠民”工作目標,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工作規范等規章制度,切實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嚴格用藥規

定,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實行“新農合”制度后,參合對象已從合作醫療中受益,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各定點醫療機構積極簡化報銷程序,做到參合對象當天出院,及時拿到報銷補償錢款,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6、加強基金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運行。嚴格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務管理細則》,按照“錢帳分離”和資金封閉運行的要求,實行資金專戶儲存。各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管理中心、財政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認真開展補償基金審核、補償基金墊付與撥付基金工作。市新農合管理中心每天均做到網上巡視檢查,做到基金使用“當天明了,當旬抽查,當月審核”,每月及時公示有關住院補償情況,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定期派專人負責各定點醫療機構巡回督查資金使用及病例核銷情況,定期對基金運轉情況進行督查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及時報送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新農合工作初步取得了“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衛生得發展”的成效,主要有: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極大提高了農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抵御疾病的風險,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2)新農合制度實實在在為農民患者減輕了醫藥費用負擔,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群眾直接感受到黨的惠民政策的溫暖;(3)各定點醫療機構抓住新農合的機遇,強化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取得多贏成效,促進了醫院的發展;(4)政府完善實施了醫療衛生、民政和有關部門互相配套的農村醫療救助保障體系,妥善解決了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等特殊群體的醫療救助問題,為新農村建設和共建和諧社會注入了新的內涵;(5)全市已形成“有病人幫我,無病我幫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博愛共濟的文明意識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新農合制度雖然減輕了農民部份醫藥負擔,但農民仍要承受大部分醫療費用,必須加大投入,完善機制,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比例。二是新農合管理機構的運行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應及時分析、評估基金運行狀態,做到補償機制更加公平性、合理性,提高參合對象補償的普惠率。三是我市尚有4個鄉鎮衛生院因不具備條件,未列入定點醫療機構,不方便農民群眾的就醫就診。四是農村醫療機構醫技人員嚴重缺乏,技術隊伍業務素質不高,醫療服務能力不強,已不適應農村群眾的就醫需求。五是各鄉鎮(街道)、村工作發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