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報告

時間:2022-06-17 09:22:00

導語:環保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報告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省環保局總結20*年全省環保工作,提出2009年全省環保任務。

一、主動融入海西發展,20*年全省環保工作取得新進展

20*年,全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四求先行”和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要求,以污染減排為主線,以“水源保護與廢氣等生態環境整治”為民辦實事項目為載體,群策群力,扎實推進,全省環保工作在加快生態海西建設中取得新的進展。全省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分別比20*年減排1.3%和3.77%;12條主要水系水域功能達標率和Ⅰ類~Ⅲ類水質比例分別為96.4%和94.4%,設區市、縣級市和縣城飲用水源達標率分別為99.1%、95.4%和95.1%;9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6.3%,23個城市中有22個環境空氣達到二級標準,水和大氣環境質量均有所改善;森林覆蓋率繼續位居全國首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優越的生態環境質量成為*發展的優勢所在、后勁所在,成為海西建設的重要品牌。

(一)服務發展大局,發揮環保協調優化作用

年度減排目標如期實現。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年度兩項指標均如期完成。一是以工程促削減,全省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燃煤電廠中脫硫設施安裝覆蓋面已達93.5%,華能福州電廠按省政府要求時限建成4臺機組的脫硫設施,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1年多;廈門嵩嶼、漳州后石、寧德大唐、福州可門、江陰、泉州南浦等電廠已建脫硫設施穩定運行;三鋼1#、2#燒結機和三安、鑫海、億鑫鋼鐵廠全面建成脫硫設施,廈門明達玻璃、福州福耀玻璃建成爐窯脫硫工程。新建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廠,已投運的污水處理廠加快管網配套,廈門水務集團下屬各污水處理廠減排作用進一步發揮,泉州市各縣(市)都建成污水處理廠,福州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管網配套力度加大,減排效果明顯。關停、淘汰落后企業、生產線,全省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709萬噸。二是以制度抓落實,蘇增添副省長集體約談了減排任務重、進展相對滯后的污水處理廠、重點減排企業及所在市、縣(區)政府負責人,省環保局也約談了重點脫硫項目企業和治理單位負責人;省直部門聯手打好減排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對污水處理廠未按期建成投產的羅源、泉港、霞浦、福安實施區域限批。各地也建立相關制度,福州市時小雨副市長約談鋼鐵企業和污水處理廠法人代表,漳州市市直11個部門主要領導分別掛鉤督查,莆田市實施共同責任追究制度。減排政策體系已成為我省減排工作的“亮點”和“推進器”。三是以投入推進度,省級財政新增減排專項資金1億元,人行福州支行、省發改委、經貿委、環保局聯合出臺金融機構支持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建甌等市針對運營商難以確定的情況,由地方財政先行墊款建設污水處理廠,確保了建設進度。四是以監管保運行,全省已對近300家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在線監測監控,實施在線監控“日調閱、周分析、月匯總、季通報”,開展重點污染源核查,確保治理設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

服務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堅持服務優先,提高服務質量,實行專人負責制,有效促進了重點項目建設。對于滿足環境準入條件的項目,簡化手續、加快評估、縮短時限;對不符合環評要求的,及時溝通、解釋,主動在技術和政策上提供服務、咨詢和指導。特別是在中央作出“保增長、擴內需”的重大部署后,進一步加快審批速度,去年10月份至今已批復重點項目環評文件111個,項目總投資達553億元。同時,加強環評和驗收監測管理,建立環評質量評分和通報制度,對存在不正當競爭、環評報告質量差以及其他違規行為的環評單位予以通報,努力規范服務行為。

推動協調發展的能力有效提升。根據各區域環境稟賦、功能定位,編制并向省政府上報《*省生態功能區劃》,努力為各區域自然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產業的合理布局提供決策依據。積極參與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基本完成主體功能區環境政策研究報告。完成湄洲灣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工業區產業布局規劃,廈門、泉州、漳州和莆田市港口總體規劃,海西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等的環評審查。加強對資源型和重污染行業的管理與指導,禁止審批鎢、鉬、錫、銻及稀土礦開采、冶煉等限制類項目,嚴格控制氟化工、鉛鋅冶煉等重污染行業建設。

(二)著力改善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

飲用水源保護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完成。圍繞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要求,牽頭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調度和巡查制度。15個城市湖庫型飲用水源地整治項目共完成投資1.92億元,建設水源地圍網或綠化帶39公里、截污工程23公里,搬遷保護區內居民183戶,搬遷關閉養殖場、工業企業和餐飲單位42家,建成3座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同時,投入2416萬元在324個建制鎮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界標,并建成圍網或隔離帶42公里。各地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規范保護區管理,保障飲水安全。三明市制定水源保護生態補償辦法,努力幫助保護區內群眾改善生活。通過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各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優良并有所改善,其中縣城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了11.5個百分點。

重點流域環境整治深入推進。省政府批準實施閩江、九龍江流域年度流域整治計劃,年度共投入13.6億元,155個重點整治項目基本完成。閩江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水域功能達標率和I類~Ⅲ類水質比例分別為99.4%和98.5%;九龍江水質總體良好,水域功能達標率和Ⅰ類~Ⅲ類水質比例均為87.7%。省環保局、經貿委、國土資源廳、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聯合下發敖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意見,開展聯合督查。各設區市也分別制定實施轄區流域整治規劃、計劃,著力改善水質。

城鄉環境治理統籌推進。會同省委農辦等11個部門制定了《關于扎實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編制實施《*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和《*省省級生態村考核驗收管理辦法》,以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為載體,推進農村環境治理,新增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6個。會同建設、海洋等部門繼續開展海漂垃圾整治。繼續配合農業部門開展養殖業治理和沼氣工程建設。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由省政府批轉實施加強機動車尾氣環保年檢工作的意見。

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制定實施《關于在海峽西岸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行動綱要》(試行),組織、指導各地加強生態市、縣建設。強化對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區的環境監管,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綜合評估中,得到國家的高度評價,我省有7個保護區被評為“優”。南平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通過省級驗收,上報環保部審定。龍巖市環保、土地、礦管、林業、水利等部門還聯手開展龍津河上游礦山企業專項整治,恢復礦區生態環境。

(三)注重環境安全,努力保障社會安定穩定

環境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省直9部門聯合開展全省環保專項行動,對涉嫌違法的238家企業立案調查處理,掛牌督辦151家,相關環境違法案件和有關責任人分別被依法嚴肅處理。全省共妥善處理環保110投訴4.25萬件,及時處理環境污染、環境擾民和環境違法現象。組織開展環境矛盾糾紛排查和重信重訪治理以及環境后督查,對歷年來領導批辦的重點案件,環保專項行動掛牌督辦的環境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的處理和整治情況,逐項進行現場督查,有力遏制了污染反彈。

污染隱患得到排查。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環境安全百日專項督查行動,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消除隱患。組織開展全省放射源單位隱患排查,共檢查406家,督促關停企業嚴格執行廢棄放射源安全貯存制度。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調查和非經營性工業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專項檢查,嚴格規范危險廢物的轉移和處置。

(四)夯實工作基礎,增強環境管理支撐能力

環保隊伍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各級財政都設立了211環??颇浚哟蟓h保投入。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標準化建設,全省通過標準化驗收的監測站增至31個,省環境監察總隊和14個市、縣通過環境監察標準化驗收。加強排污費征收、稽查,全省排污費完成征收入庫4.33億元。加強業務培訓,舉辦多起全省范圍環保專業培訓,環保系統干部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規范要求,組織對全省25萬多家普查對象進行數據調查、匯總,為“十二五”污染減排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注重普查成果的開發和應用,開展城市生活產排污系數調查測算,啟動相關專題研究。我省普查工作進展和工作質量得到了國家污普辦的充分肯定。

環保法規、規劃、政策取得新突破。加強環境立法工作,《*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若干規定》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并報請省人大審議,啟動《*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制定和《*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工作。完成“*”環保專項規劃中期評估,加強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編制《*省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規劃》,提交省政府審定。加強環保行政監察,組織開展市、縣(區)政府環保工作年度考核,并對考核結果予以通報。注重環境政策創新,與人行福州支行、*銀監局聯手將企業和個人環保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由商業銀行對環境違法企業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綠色信貸”政策成效初步顯現。出臺《*省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標準》和《*省環境保護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促進環保依法行政。我省的這一作法得到了環保部的高度評價。

環境科技、產業和宣教力度加大。國家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中心)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建設,省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頒布《*省先進環保實用技術征集與推廣實用實施辦法》,利用“6·18”、“9·8”平臺,征集污染減排技術需求56個、成果62個,促成17個項目對接轉化,對接項目總投達3.38億元。組織環保產業單位參加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達成技術合作、推廣和對接意向14項。全省環保及相關產業產值近300億元,增幅保持在15%以上。在國內率先引進、推廣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該技術被列為20*年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A類)。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月活動,繼續組織創建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和環保部指導幫助下,全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

二、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分析當前環保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矛盾仍然比較尖銳。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我們的工作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第一,全省環境質量總體優良,但一些地方與人民群眾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的新要求還有差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但有的地方水源地水質超標,湖泊和湖庫化的河流出現富營養化,各流域Ⅰ類~Ⅱ類水質比例降低,部分流域水質下降,氨氮、總磷等指標接近Ⅲ類水質標準上限,個別流域甚至發生水華事件;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依然突出,面源污染特別是畜禽養殖污染比較嚴重;個別地方水土流失、亂采亂挖現象還未根本遏制。同時,我省山多、土薄、生態環境脆弱,一旦植被受到破壞,生態環境將急劇退化,生態環境狀況依然十分嚴峻。

第二,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連續兩年“雙下降”,但進一步減排的空間與實現“*”目標的要求還有差距。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陸續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們30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環境問題呈現出復合型、壓縮型、結構型特征,且現有產業結構、工藝技術水平、排放強度等無法在短期內大幅優化,排污總量還將持續增加。在前幾年減排工作中,全省上下深挖潛力,能夠計算減排量的項目大多已建成投運,進一步減排的潛力有限。在SO2減排方面,全省鋼鐵燒結機和玻璃爐窯已基本完成脫硫設施建設,到今年第二季度全省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燃煤電廠將全部完成脫硫,可繼續支撐減排量的大項目偏少。加之受經濟形勢和氣候因素影響,今年燃煤電力發電量有可能比20*年明顯增加,SO2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在COD減排方面,尚未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地方大多位于欠發達地區,建設難度較大;重點工業企業大多已開展廢水深度治理,進一步減排的潛力有限,COD減排形勢更加嚴峻,稍有不慎,將可能出現增排。此外,受經濟形勢影響,企業效益下降,部分企業可能停運治理設施、偷排污染,以降低生產成本,已建成治理設施的減排量有可能被扣減。

第三,強化環境執法監督,但監管力度與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新要求還有差距。多年來,我省堅持日常執法與專項行動相結合,嚴厲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但也應該看到,近幾年全省群眾環境投訴量不斷上升。這一方面反映出群眾的環境意識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在環境執法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環境執法監管能力總體上仍然滯后,大部分環境監察機構未通過標準化驗收,基層環境監察人員少、裝備差、經費缺的問題突出,難以適應環境執法工作的需要。二是環境執法監管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重排污收費、輕環境監管,重事后查處、輕過程監管,重行政處罰、輕整改督查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環境監管機制還難以適應環保部門職能轉變的要求。三是環境執法工作還不到位,以收代罰、以罰代處、只查不處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環境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

第四,努力提升環境基礎能力和管理水平,但履職能力與環保部門地位提升后的新要求還有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基礎能力建設滯后,全省環境監測和監察標準化建設與國家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基層環保部門的執法裝備和能力與所承擔的執法任務還不匹配;核與輻射環境監管能力薄弱,機構和人員嚴重不足,與我省核電建設進入快速發展的要求差距較大。二是環境管理還比較粗放,對重點污染企業情況掌握得還不全面,污染源動態數據庫還未建立,對準確判斷環境形勢、實施科學管理、加強執法監管造成一定影響。三是環保隊伍自身素質有待加強,干部隊伍對宏觀經濟形勢、法律法規、經濟管理等方面知識還不夠熟悉,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第五,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但宣傳手段與營造全民參與環境保護氛圍的新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圍繞環保中心工作開展宣傳還不夠及時,對環保法律法規知識、環保部門主要職責、環保重點工作和成效、以及當前環保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的宣傳還不夠,部分群眾對環保工作不了解、對環保部門不理解,甚至產生誤解。二是宣傳的形式還比較單一、覆蓋面還不夠寬,偏重大活動、略日常宣傳,重活動形式、輕實際效果,多系統內宣傳、少系統外普及的情況還未改變。三是與新聞媒體的協調聯動還不夠有力,對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組織主流媒體進行跟蹤報道、深入剖析還不夠及時,正面引導的力度還不夠大。

三、圍繞“四求先行”實踐方向,持續推進各項環保工作

2009年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是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沖刺年。我們要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環保工作,圍繞省委省政府“四求先行”實踐方向,不斷開拓創新,以積極的作為和優異的成績更好地促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

總體思路:全面貫徹黨的*、**全會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求先行”、“四個重在”、“四個帶動”,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增活力、重民生”,狠抓污染減排和環境整治兩大載體,為構建生態海西,服務和促進兩個先行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主要目標:以“水源保護、環境整治”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為龍頭,全面實施江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確保設區的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5%以上、縣(市)達90%以上、建制鎮達85%以上,力爭12條主要水系水域功能達標率在90%以上,其中閩江、九龍江、敖江、晉江、汀江、龍江、木蘭溪、交溪等“六江兩溪”流域分別達90%以上;全力推進污染減排,確保年度減排SO21.5%、減排COD0.2%;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確保生態環境狀況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