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廣局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5-27 08:58:00
導語:市文廣局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工作所取得的成效;2010年工作思路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陣地設施不斷強化,綜合文化站建設取得突破、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服務基層年”活動扎實有效、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兩節一晚會”提升檔次、體育特色逐步彰顯,各項賽事捷報頻傳、文化市場規范有序,專項行動成效明顯、文物保護不斷加強,青瓷甌樂藝術團正式掛牌成立、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提升文化體育活動的品質為重點,擴大文化輻射力、以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為重點,增強文化軟實力、以引領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為重點,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以舉辦和參與大型體育賽事為重點,實現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加強機關內部建設、細化任務分解和責任落實、強化基層文體隊伍建設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全局廣大干部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積極探索科學發展新路徑,圍繞“文化惠民”,著力強化基層陣地設施建設、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培育區域文化特色,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文化體育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我市的綜合競爭力。
一、陣地設施不斷強化,綜合文化站建設取得突破
市體育館工程進展順利,主體結構、混凝土結構、暖通管道安裝全部完成,網架、行架施工。文化商務區文化設施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年底之前可基本確定,預計明年10月份開工建設。以迎接全國文化先進縣、**省東海文化明珠工程復查為契機,著力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多次召開全市文化站干部會議,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全國文化先進縣迎檢和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積極開展調研,找準制約綜合文化站建設的瓶頸,及時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參謀,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解決了經費保障、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站長待遇等問題,并順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縣及省級“東海文化明珠”復查。5月份,會同市委宣傳部在觀海衛鎮大歧山村召開了慈溪市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現場推進會,對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建設作專題動員部署。為加快推進體育強鎮創建工作,專門舉辦了創強培訓班并前往相關鎮(街道)進行實地分析指導。截至目前,全市已申報村落文化宮創建單位37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創建單位20個、文化明珠企業創建單位20個,附海鎮創建2009年**省東海文化明珠工程,白沙路街道武陵橋村、周巷鎮蔡家社區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示范村(社區),我市的文化明珠企業創建工作在全省文化工作創新獎評比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宗漢街道、附海鎮成功創建省級體育強鎮,龍山鎮徐福村等7個村成功創建省級村級體育俱樂部,慈溪市搏擊健身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通過**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驗收。今年已完成健身路徑安裝42條,籃球場30片,門球場4片,完善了健身路徑安裝招標工作,70條健身路徑正在進行安裝招標,對城區100余條健身路徑等健身設施進行了檢查,維修、更換或撤除72件。
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服務基層年”活動扎實有效
在今年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局結合市“服務品質提升年”活動,提出開展“文化體育服務基層”活動。以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為基礎,切實抓好公共文化星光惠民工程,依托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文化網絡,全年完成送戲下510場次,送電影下鄉4390場,組織開展“相約星光下,文化送百村”、“橋城之夜”廣場文藝周周演等綜合性文藝演出100場次,實現了“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全市70%的村、社區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鎮(街道)圖書館實行“一卡通”,為農民群眾借閱圖書提供了方便。大力開展“農家書屋”創建工作,周巷鎮萬安莊村等5個圖書室被寧波市文廣局命名為寧波市首批“農家書屋”稱號。廣泛開展各類培訓,壯大基層文體骨干隊伍,先后組織文化站干部、村落文化宮、文化明珠企業文化指導員、文藝骨干舉辦培訓班,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為增強基層體育指導隊伍的力量,舉辦了全市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為推廣花式團體操、健身氣功等體育健身項目,舉辦培訓班吸引愛好者達200余人。創新服務方式,率先在龍山鎮開展了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服務市場化運作試點工作,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
三、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兩節一晚會”提升檔次
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結合民間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推出了“上林之韻”傳統節日系列文化活動,共舉辦文藝演出、戲劇表演、演唱會等24場次。引進鋼琴、薩克斯協奏音樂會、上海越劇院經典劇目等高水準文藝演出42場,全國乒乓球超級聯賽、海峽兩岸女排精英對抗賽、全國cba青年男籃邀請賽等高水平體育賽事8場。配合中心工作,組織小分隊下鄉開展“科學發展觀文藝演出”23場。會同市委宣傳部、市計生局等單位,舉辦了慈溪市首屆國策宣傳文化節。為滿足慈溪老百姓對現場參與高水準文藝演出的渴望,5月份,我們協同相關部門與中央電視臺“中華情”欄目聯合,舉辦了“中華情·魅力慈溪”大型文藝晚會,并取得圓滿成功。為傳承和弘揚徐福文化,9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徐福文化節在達蓬山舉行,在期間的徐福文化國際論壇上,中日韓三國的徐福文化學者齊聚一堂,以“徐福和徐福文化”為主題,圍繞徐福文化的含義、特征、影響和資源開發等進行了論證。以“文化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為宗旨,精心組織市第八屆藝術節,共組織開展了“祝福祖國”聯誼展演、第四屆民間藝術周、農民“種文化”暨第六屆新慈溪人文化活動月等各類文藝活動280余場次,充分展示了近年來我市文化藝術領域的豐碩成果,實現了文藝活動群眾性、時代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結合,達到了城鄉互動、文化惠民的目的,參與觀眾達30余萬人次。
四、體育特色逐步彰顯,各項賽事捷報頻傳
群眾性體育活動如火如荼,新春“會展杯”羽毛球比賽、新春輪滑表演賽、市機關運動會羽毛球、中長跑比賽等豐富了群眾的節日生活。以全民健身活動月、全民健身活動日為依托,健身活動內容豐富,8月7日,在市人民大會堂舉辦了首個全民健身活動日健身展示,8月8日,花式團體操參加寧波市全民健身日活動表演,獲得最佳展示獎。隨著群眾性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我市出現了廣場健身的熱潮,群眾自發形成的鍛煉場地遍地開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長河鎮人民政府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市演出公司孫鳳英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專門來我市,對龍山鎮村級體育工作進行調研。聯合寧波市體育局,在四灶浦十塘閘南側5000米水域,設立了寧波市水上訓練基地。配合相關部門舉辦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承辦了寧波市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組隊參加了寧波市第七屆農民運動會拔河比賽,獲得第二名,參加全省風箏比賽,獲得2枚金牌,組織安排庵東鎮龍舟隊參加全國龍舟邀請賽,獲得第九名。組隊參加了寧波市中小學生乒乓球、射擊、田徑等七個項目的比賽,共獲金牌34.1枚,團體總分586.5分,金牌數和團體總分雙雙列寧波各縣(市)區第二。7月份,我市代表隊參加省第九屆田徑運動會,獲得2枚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并獲得體育道德風尚運動隊稱號。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我市運動員丁延潔、馮迪燦、胡玲玲在賽艇、田徑等項目上分獲一枚銅牌。
五、文化市場規范有序,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高效完成印刷企業等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年檢換證工作,審核換發包裝裝潢許可證241家、其他印刷品印刷許可141家,打字復印許可證154家,建立了全市其他印刷品印刷企業和打字復印單位的檔案庫,健全“一戶一檔”的規范化檔案資料。深入開展調研,逐步完善文化市場培訓與服務長效機制,著力提高者經營素質、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選擇對企業真正有所幫助的信息,包括各類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生產知識、經營管理策略、技術操作技能等,傳遞給企業,切實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強雙向溝通,建立部門與經營單位的互動機制。進一步加強了對衛星電視的監管,在各賓館飯店開展了對衛星頻道和播放內容的自查自糾活動。廣泛開展文化市場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制作宣傳板、發放圖書資料、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等,牽頭開展全市娛樂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指導網吧行業協會做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宣傳發動和消防安全培訓及演示工作的落實。扎實開展十小行業——小音像店(網吧)整治與規范工作,突破單一監管模式,豐富管理手段,全面落實制度上墻、持證上崗,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和扶持、兼并措施,提升網吧和音像店的服務水準、行業形象。進一步規范和創新執法工作,積極開展文化市場打擊整治非法經營活動(場所)攻堅戰,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努力維護市場秩序。以開展“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和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為契機,堅持集中整治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執法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落實責任與科學管理相結合,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經營活動,大力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截至11月中旬,共出動執法人員1778人次,檢查文化市場經營單位2466家次,受理舉報28次,立案查處60起,罰沒款218484元,聯合工商、公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28次,取締無證193家,配合工商部門取締“黑網吧”145家,收繳非法音像制品14545盒、書報刊6082冊(份)、電子出版物1260張、游戲機339臺、線路板245塊、取締非法演出8場。
六、文物保護不斷加強,青瓷甌樂藝術團正式掛牌成立
《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于2009年4月16日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繼續加大了對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區的保護巡查力度,實地考察了余杭區良渚文化遺址,深入了解借鑒大遺址保護工作經驗。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任務,共調查文物點1400余處,新發現文物點450處,行政村普查覆蓋率達100%。在第四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前后,開展了以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虞氏舊宅技防方案編制完成,報省文物局審批,全年正常對外開放,成功創建國家aa級景區,今年以來已接待觀眾3.5萬人次。審核并公布了第三批慈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首批慈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及傳承人名單。經省非遺中心審核,《越窯青瓷甌樂》、《庵東曬鹽技藝》、《龍山水火流星》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越窯青瓷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及傳承人孫邁華被列入2009年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及傳承人名單。《越窯青瓷甌樂》、《越窯青瓷工藝美術》已由省文化廳推薦,上報文化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市青瓷甌樂藝術團正式掛牌成立,為加快推進青瓷甌樂的市場化運作,于9月3日晚,在市人民大會堂以歌唱祖國、歌唱慈溪為主旋律,舉行了首場匯報演出。歷時半年多創作完成的甌樂精品——大型甌樂音畫《上林瓷風》在市第八屆藝術節閉幕式上首演,獲得圓滿成功。青瓷甌樂《月下笛》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中華元素”創意大賽,在眾多決賽節目的角逐中,列總分第一,榮獲金獎,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七、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和要求,今年3月份以來,我局結合文化體育工作實際,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局黨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推進,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好科學發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努力做到服務與自身建設統一,服務與長效管理統一,服務與持續發展統一,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三個過硬”的要求,較好地完成了學習實踐活動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規定動作,自選動作創出了特色,提高了全局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八、存在問題
1.文化品牌打造仍有待重視。除青瓷甌樂以外,我市缺少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2.上林湖越窯遺址申遺工作的進一步展開面臨困難。文物保護與民生建設的矛盾十分突出,亟待找到結合點加以解決。
3.文化產業發展缺少指導性意見。作為文化行業主管部門在引導文化產業發展上由于找不到抓手,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創新發展模式,建設效益和諧新慈溪”的關鍵之年。文化體育工作將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目標任務,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努力開創文化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設文化大市的要求,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結合我市實際,以“品質文化、農村文化、產業文化、地域文化”為突破口,在文化工作的深度、廣度和特色上下功夫,堅持文化創新,更加注重百姓的民生福祉,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使城鄉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進一步塑造文化大市新形象。
二、重點工作
(一)以提升文化體育活動的品質為重點,擴大文化輻射力。針對城鄉居民對文化生活不同層次的需求,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設施的作用,精心設計載體,組織開展既具有藝術吸引力又能為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體育活動,主動適應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要求。
(二)以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為重點,增強文化軟實力。加強調研與協調,全面實施《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規劃》;努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以越窯青瓷甌樂為基礎,爭取在國內外形成一定的影響,以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為媒介擴大慈溪的知名度。
(三)以引領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為重點,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按照我市服務業跨越式發展行動綱要的要求,逐步完善產業布局,發展專業影院、會館(所)和專業培訓、文化傳媒等機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積極推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四)以舉辦和參與大型體育賽事為重點,實現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全力做好第十四屆省運會的各項參賽準備工作;以市第十三屆全民運動會為契機,將我市群眾體育工作引向深入,把群眾體育的熱情推向高潮。
三、工作目標
抓住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七大工程建設的政策優勢,進一步健全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確保新農村文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群眾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努力構建相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市場規范管理,建設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繼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力度,促進文博事業全面發展,不斷打造地域文化名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機制創新,順利完成兩家單位的改制任務。整合文化資源,培育產業主體,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健全完善文化系統各項建設,努力提高文化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具體工作
(一)陣地設施建設方面
1.全面推進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督促各鎮(街道)按要求(《進一步加強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實施意見》)抓好綜合文化站軟硬件建設,確保文化干部到崗到位,落實文化站長待遇;指導綜合文化站充分發揮陣地設施作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按照考核標準,對綜合文化站實行全面考核,落實獎勵制度。
2.積極爭創省級東海文化明珠、省級文化示范村(社區)、寧波市級基層文化宮。2010年,計劃創建省級東海文化明珠工程2個(滸山街道、掌起鎮),省體育強鎮4個,省級文化示范村(社區)1個,寧波市級基層文化宮10個。
3.大力開展本市級的陣地創建工作。以慈溪市級村落(社區)文化宮建設為基礎,推進文化明珠企業、圖書館“書香工程”創建工作,提高文化陣地在村(社區)、企業的覆蓋面。
(二)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方面
4.廣泛開展送文下鄉。繼續開展“百場戲劇進農村”活動,計劃送戲下鄉演出650場。舉辦“相約星光下·文化送百村”、“橋城之夜”周周演等活動,將100場歌舞、曲藝、小品送到村(社區)演出。
5.精心組織創作節目調演。整合資源,以鎮(街道)、村(社區)互動聯誼的形式,加強基層文化交流,組織農村文化進城區展演。
6.抓好品牌文化活動。舉辦農民“種文化”暨第七屆新慈溪人文化活動月系列活動、慈溪市第九屆十大青年歌手大獎賽、第十屆全民讀書月等品牌性活動;總結龍山鎮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工作經驗,推廣公共文化市場化配送模式。
(三)體育方面
7.引導群眾體育不斷深入。以“隆重、熱烈、和諧、安全”為主題,辦好市第十三屆全民運動會(5-10月)。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活動日等為主要抓手,引進高水準體育賽事,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加老年體育人口,積極開展爭創老年體育特色鄉鎮和達標村活動。壯大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培養體育骨干,助推群眾體育蓬勃發展。
8.扎實開展競技體育工作。配合寧波市組隊參加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做好我市70名參賽運動員的訓練、協調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時梳理各訓練點校,做好人才的挖掘選送,在9月份之前,完成2011年寧波十六運會運動員注冊工作。
9.抓好體育設施的管理和新建。重點是要探索一套適合體育館發展的新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場館設施的作用。繼續做好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擴大健身設施的覆蓋率,計劃新建健身路徑50條,籃球場40片,門球場4片。
10.做好省體育強市復查迎檢準備工作。2011年我市將迎接省體育強市復查,按照復查的標準,繼續抓好省體育強鎮、省級村級體育俱樂部和體總分會的建設工作。爭取創建省體育強鎮4個、省級村級體育俱樂部8個、壯大體總分會組織,及早完成復查的各項指標。
(四)文化市場管理方面
11.組織開展業主教育培訓。繼續完善業主教育培訓機制,把文化市場管理的著力點放在提高業主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業主守法經營意識上,通過崗位培訓、定期考核、專題講座等形式,確保教育培訓取得實效。
12.加強文化行業協會建設。通過指導行業協會工作,促進行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引導文化行業全面提升文化市場的檔次和品位,使不同的文化行業從環境上、服務上充分展示經濟強縣(市)的文化品位。
13.進一步探索文化市場社會化監督機制。在依法加強文化市場行政監管,堅持不懈地開展以打擊無照經營、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未成年人利益為重點的文化市場專項治理的同時,加強電話舉報監督、網上監管等制度建設,通過擴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義務監督,完善文化市場社會化監督機制。
(五)文化遺產保護方面
14.加強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以《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為龍頭,啟動上林湖大遺址保護,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矛盾,確保申遺工作穩步推進。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認真總結,扎實做好資料整理、數據錄入,根據普查結果撰寫普查報告,編輯出版文物普查精華圖錄,公布新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
15.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I建慈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和非遺保護中心。加強對民俗文化的保護,結合民間傳統節日,舉辦“上林之韻”文化系列活動。辦好“中國文化遺產日”暨市第五屆民間藝術周活動。做好非遺項目申報,爭取申報寧波市級非遺代表作名錄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2項。
16.繼續打造青瓷甌樂文化品牌。加強與藝術院校合作,爭取推出更多甌樂精品,使青瓷甌樂藝術團走出去,開展文化藝術交流,進一步擴大影響,樹立品牌。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機關內部建設
堅持以制度管人,按原則辦事、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嚴格規范干部職工的工作行為,確保政令暢通,做到令行禁止。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扎實做好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根本性工作。不斷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加強領導班子及干部隊伍建設,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基礎條件。
(二)細化任務分解和責任落實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對主要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到具體科室、單位,明確責任人,簽訂責任狀,定期對賬,掌握工作進度,領導干部要加強對具體工作的指導,遇到瓶頸問題盡早提交局黨委商討解決,對于本部門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尋求其它解決途徑,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三)強化基層文體隊伍建設
結合綜合文化站建設的目標要求,以鎮(街道)文化站干部、村級文化體育骨干為重點對象,舉辦基層文化干部業務培訓班、基層圖書管理員業務培訓班、非遺工作業務培訓班,通過各類培訓,提升綜合文化站干部業務水平,提高基層文化體育骨干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基層文化體育工作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 上一篇:人脈積累建立忠誠客戶群論文
- 下一篇:發揮駕協組織作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