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管理服務匯報

時間:2022-07-02 11:09:00

導語:雙擁管理服務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擁管理服務匯報

沿海和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鄉村,市位于下游南岸。加快經濟轉型、強化民生保證的同時,市將精神有機融入雙擁工作,明確“以人為本、統籌協調、軍民融合、服務發展”整體思路,把“宣傳教育有聲勢、軍地協作有力度、破解難題有成效、改革創新有突破”作為細化目標,走出了一條“以感情為基礎、共建活動為載體、法規機制為保障”雙擁工作新路,形成“跨地域擁軍”社會化擁軍”等雙擁新品牌。從年起,連續四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

一、優化雙擁環境,增強軍民凝聚力。強大的凝聚力是精神的力量之源,也是雙擁工作深深扎根于基層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在軍地軍民團結共建的大環境下,我市狠抓思想認識、組織機構、工作措施、宣傳教育和經費保障“五到位”,有力地確保了雙擁工作制度體系的科學有效性。

(一)傳承精神,堅持涉軍優先的工作思路。精神的首要之義是“團結拼搏”,雙擁工作的核心是加強和鞏固軍民軍政團結。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從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做好做實雙擁工作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的思想,始終把雙擁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列入黨政“一把手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通盤考慮,熱忱關心并大力支持駐軍部隊的改革和建設。特別是在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擴大、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始終不渝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內容,變危機為契機,提出雙擁工作優先議定、雙擁經費優撫保障、涉軍問題優先解決、軍隊發展優先支持、軍人事務優先辦理的“涉軍五優先”工作思路,確保駐軍部隊建設專項經費地方部分及時撥付,民兵訓練經費全力保障,雙擁目標任務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二)創新模式,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近年來,我市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經驗科學地應用到雙擁創建中,形成了兩項機制:一是三級聯創機制。我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由26個市級機關部門組成,市委、市政府領導和駐軍部隊首長直接擔任正副組長,堅持每季小組會,每月辦公會,定期召開議軍會和軍地聯席會。全市八鎮一區均建有雙擁服務機構,村(社區)分別建有一支雙擁志愿者隊伍,在全社會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市的雙擁組織和服務網絡。二是績效考核機制。我們把雙擁工作內容納入“協調”建設的重要考核內容,分解目標、責任到人,對各責任單位進行雙擁創建工作群眾滿意度測評和動態督查。年,我們進一步出臺考核細則,將創建目標分成7大類29小項,讓雙擁工作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公開透明運行。

(三)凸顯特色,形成多維立體的宣傳網絡。按照“堅持方向,豐富內容,拓展領域,注重實效”的雙擁宣傳思路,我市廣泛開展“國防教育三進(家庭、學校、社區)”、活動,通過舉辦國防形勢報告會、雙擁主題征文等形式,使國防觀念融入到社會每個細胞,不斷激發廣大市民愛國擁軍的熱情。我們還通過命名“雙擁街”,設置雙擁標志牌,發表雙擁主題文章,開展雙擁周及雙擁月廣場活動,著力營造環境及輿論宣傳氛圍。近年來,我們先后舉辦了在央視七套專題播出的“相約.雙擁情”大型文藝晚會和文化廣場雙擁舞臺等文娛活動。年還組織全市抗美援朝功臣觀看了朝鮮平壤藝術團來我市演出的“永聯之夜,老兵情懷”歌舞晚會。

二、強化項目擁軍,提高部隊戰斗力。按照“對方所需,盡己所能;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積極進取,實事實辦;軍地聯手,無償支持”的四項共建原則,我市全力支持駐軍部隊現代化建設,逐步形成了跨地域擁軍、社會化擁軍、實事擁軍、科技擁軍等特色項目。

(一)跨地域擁軍。作為開放型港口工業城市,我市在做好與本地軍民共建的同時,跨出地域與東海艦隊“艦”、望遠三號測量船、裝甲兵某師等單位,開展軍地共建活動,與子弟兵共享港城現代化建設成果。遠望三號測量船經常執行國家重大的航天工程遠洋測量任務,船上官兵長期遠離陸地,缺乏必要的文化生活,我們專程到為該船購置音響設備,豐富官兵的業余文化生活。東海艦隊“艦”全體官兵被授予“榮譽市民”。通過軍地雙方互動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二)社會化擁軍。為使雙擁工作更好地瞄準基層,深入基層,服務基層,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在發揮好雙擁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和學校,自發與部隊開展“三聯活動”(公益事業聯辦、區域治安聯防、思想工作聯做),把雙擁工作引向基層,扎根于群眾,開創了軍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信互助、共同發展”的社會化擁軍新局面。四年來,全市民營企業共向駐地部隊贈送各類物資及慰問金近萬元。為提升我市消防減災能力,江蘇飛翔集團特向市消防大隊捐贈價值120萬元的a類泡沫消防用車一輛。部分社會組織,如個體勞動者協會,積極配合工商部門,對辦理工商登記、從事經營活動的重點優撫對象和退伍軍人優先辦理營業執照,減免相關規費。

(三)實事擁軍。我市結合城鄉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兼顧軍事需求,配合部隊做好技術保障、信息化工程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動員和組織地方力量支持部隊完善訓練演習、戰備執勤等軍地應急指揮機制,切實提高部隊作戰能力,確保部隊“打得贏、不變質”。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資11450萬元,為駐軍部隊建設訓練基地、修筑“擁軍路”、提高官兵伙食標準、購置軍用設備、新建部隊辦公樓。每年春節和“八一”期間,市、鎮兩級黨委、政府都要組團慰問駐軍和周邊部隊,四年來累計贈送慰問金792.6萬元。

(四)科技擁軍。在支持部隊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地方優勢,積極為部隊輸送科技、知識、人文等軟實力要素,廣泛開展送科技進軍營、送文化進軍營、送法律進軍營、送服務進軍營的“四送”活動,為駐軍部隊贈送電腦、組建網站、建設自動化電子指揮系統和電子值勤監控系統。市圖書館、科技博物館等免費向部隊開放,讓官兵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技術,為科技強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細化優待政策,凸顯政府公信力?!白尶蓯鄣娜顺蔀楦辉5娜恕笔冀K是全市各級黨政領導的時代責任,也是雙擁工作務實創新的基礎。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在落實上級優撫安置政策的基礎上,突出在人性化、細節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優撫對象的生活質量。

(一)確保優撫對象“生活好”。我市先后制定落實《市擁軍優屬工作補充規定》、《市優撫對象撫恤定補標準實行自然增長機制》等一系列地方性優撫政策,每年撥款1500多萬元提高優撫對象的撫恤定補標準,撥款820余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現役軍人和老復員軍人立功榮譽金、重點優撫對象一次性生活補助金、60歲以上參戰涉核退伍軍人慰問金和軍隊離退休干部節日慰問金。同時,不斷加強生活困難退伍軍人的經濟救助,將生活確有困難的及時納入低保,遇突發事件的及時進行臨時救助,確保優撫對象的基本生活略高于當地一般群眾。

(二)確保優撫對象“醫療好”。出臺《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細則》,進一步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的醫療報銷比銷。一至六級殘疾軍人的醫療費用100%報支,其他重點優撫對象住院自付部分不超過20%,門診自付部分不超過30%,重點優撫對象在定點醫院出院結報時,持《醫療保險卡》和《撫恤優待對象優待證》,可同時落實“報銷補償”、“醫療救助”、“醫療補助”三項待遇,享受醫療報銷“一站式”服務。該項服務推行一年多來,優撫對象醫療補助實現了實時補助,極大地減輕了優撫對象的醫療困難。

(三)確保優撫對象“住房好”。近年來,我市將幫建房工作列為農村“六個五百萬”實事工程之一,在幫建過程中,優先考慮住房困難的優撫對象。四年來,我市共為136戶農村重點優撫對象建房408間,讓他們全部住上了樓房。同時,我市積極響應“南北掛鉤扶貧”的號召,為豐縣和宿豫縣的優撫對象幫建房屋275間,用實際行動為他們解決住房問題。

(四)確保退役士兵“安置好”。按照“以貨幣安置為主,就業安置為輔,強化配套服務,取消城鄉差別,實現一體化安置”的辦法,全市四年共接收退役士兵1591人,發放自謀職業安置金6500余萬元。為確保退役士兵滿意就業,以來,我市每年舉辦“擁軍愛民專場招聘會”,為退役士兵和現役軍人家屬提供余個就業崗位?!笆型艘凼勘殬I技能培訓基地”成立以來,我們優配骨干教師,精選熱門技術學科,每年組織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免費培訓,為有需求的退役士兵全部提供了高質量的培訓服務,參訓退役士兵雙證獲取率、就業率、滿意率100%,真正實現了退伍士兵“當年退伍、當年培訓、當年安置”的工作目標。

四、深化軍地共建,發展地方生產力。雙擁也是一種生產力。近年來,全市軍地雙方密切協作、共同努力,著力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的良性互動、同步發展,為“協調”建設積聚了強大的動力。

(一)以服務經濟為優先方向,共建實力。駐軍各部隊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在抗擊自然災害、抵御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市保增長、促發展、調結構,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邊防檢查站積極推行船舶在港“零待時”服務,實行商用船只入出境手續一次性辦結制,為相關企業提供預約辦證、上門辦證等服務,為企業化危為機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以服務民生為根本目標,共建文明。駐軍各部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紅星助學、慈善募捐、無償獻血、義務植樹、學生軍訓等公益活動,爭當人民群眾的勤務員,為改善民生傾情盡力。以來,人武部、邊檢站、消防大隊等駐軍部隊積極參與“愛滿港城”慈善募捐活動,除單位集體捐款外,官兵個人還累計捐款18萬元用于救助地方困難群體。邊檢站官兵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先后與18名貧困學子和20戶空巢老人結對。市人武部積極響應省軍區號召,在地方積極開展“雙扶雙帶”活動。市消防大隊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關注我市老年人和兒童福利事業,引導市民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四年來駐軍各部隊共扶貧幫困480戶,軍訓學生3.4萬名。

(三)以平安創建為有效載體,共建平安。駐軍各部隊與地方雙方共同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擔當突發事件和急難險重任務主力軍,共同打造“平安”。市消防大隊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建立起一套行為規范、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消防行政管理機制,四年來,各駐軍部隊共參與搶險救災6200余次,減少地方直接經濟損失近1.5億元。特別是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抗震救災中,各駐軍部隊更是大力弘揚精神,為我市抗擊災害、援川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雙擁工作任重道遠。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我市將把雙擁創建置于十二五規劃的大局中通盤謀劃,按照“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總要求,以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為契機,傳承和弘揚“精神”,繼續以促成效、創佳績的工作目標和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務實精神,高標準高質量做好雙擁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反映時代要求的雙擁品牌,譜寫新時期“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