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學習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匯報
時間:2022-07-28 03:56:00
導語:市區學習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有限的耕地資源上發明出較高的產值,就必需積極改變小規模經營方式,采取一定措施進行土地資源的整合。要在尊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依照“依法、自愿、有償、有序”原則,利用經濟手段,推動土地使用權有償流轉,形成土地集中使用和適度規模經營。要借鑒鎮采取企業租賃的形式建立企業生產基地,六)牢牢抓住新形勢下的土地流轉不放松。土地流轉是發展高效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區耕地資源有限。大力發展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
加快推進我區農業產業化、規范化、市場化進程,為學習借鑒先進區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經驗。一行人,赴市考察學習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疾靾F先后實地觀賞了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區域化管理農藥獸藥配送中心、外貿食品有限公司、堯洼社區入口農產品區域化建設農資專營店以及興安街道區域化基地現場,聽取了農產品質量檢測、配送中心、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介紹,總體感覺市現代農業發展快、基地規模大、龍頭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市場效益好,對我區現代農業發展有較好的借鑒作用。下午,考察團召開了座談會,每位參與考察學習的同志都結合各自實際,談感受、找差距、提建議,認真謀劃今后發展的思路和措施。此次考察,使各鄉鎮、各有關部門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現將考察情況演講如下:
一、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已經成為國內國際市場上的名牌產品。主要特點是蜜桃、大姜、大蒜、大蔥、蘆筍、牛蒡、櫻桃、草莓、肉食雞、布列塔尼亞兔等優新品種。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農產品基地規模大。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規范化、國際化進程。市在已建成蜜桃、姜蒜、蘆筍、草莓、櫻桃、淡水養殖等個“中國特色之鄉”基礎上,初步形成了萬畝的大蔥、蘆筍、大蒜、辣椒、西瓜、草莓等優勢產業帶,區域特色經濟明顯。
鞏固企業自屬基地,
二)農產品基地規范高。依照“基地規模化、形式多樣化、生產規范化”要求。發展合同基地,擴大監控推廣基地。目前,已建成蔬菜規范化示范基地.萬畝,規范化推廣基地萬畝,并對所有基地,建立管理檔案,實行統一農業化學投入品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確保農產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全部達到規范化。
扶優扶強發展潛力大、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三)工作運行機制活。政府因勢利導。做到有主導產業就有龍頭企業,形成“龍頭圍著市場轉,農民跟著龍頭干”新格局。大力推廣“公司+農戶+規范化”公司+基地+農戶+規范化”公司+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基地+規范化”等新型經濟模式。通過龍頭企業,收購農副產品,提供信息服務,提升產業發展,對農民實施全方位帶動,不只打通了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直接通道,實現了一家一戶條件下的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生產,而且加速推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協助當地農民參與了二次分配增收(即土地租金+工資)并對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村小城鎮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該市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家,
四)企業經營效益好。目前。年加工能力多萬噸,帶動發展基地萬畝,輻射帶動農戶.萬戶。
二、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市緊密結合實際,近幾年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推行規范化生產,不時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機制,實施國際化戰略,形成了以入口創匯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有力的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促進農業產業化優化升級。近年來,
一)大力培植農業龍頭企業。市堅持把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促進農業產業化優化升級、提高農產品入口創匯能力的牛鼻子”突出外向型、強帶動,著力發展大項目、深加工項目,加快培植拉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一方面,重點扶持,培強做大已有龍頭企業。該市對發展潛力大的家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項目審批、基地建設、基礎設施配套以及資金、稅收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促其膨脹規模,做大做強。市外貿食品公司通過連續增加投入,開發新產品,擴大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了年加工農產品萬噸的能力,年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入口創匯萬美元,全國家最大食品制造企業之一。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建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該市農產品資源豐富、產品品質優良的優勢,大打農業招商引資牌,加快引進外資龍頭企業。目前,已有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德國、法國、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到該市興辦了農產品加工企業,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加工水平,開辟了新的入口渠道。由德國??怂辜瘓F獨資興建的福克斯(中國)食品公司,經過連續追加投資,總投資已達萬美元,以大姜、大蒜、圓蔥、胡蘿卜為原料生產的調味品,全部入口歐美市場,年入口創匯萬美元,帶動發展生產基地萬多畝,成為該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
提高入口農產品質量。一是狠抓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立足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抓了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二)積極推行規范化生產。規劃建設了萬畝成方連片的蔬菜、瓜果入口創匯優勢產業帶,萬畝設施農業基地,個特色專業鎮,個肉雞、肉鴨、豬、牛、羊和特種畜禽養殖小區,促進了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在調優、調良、調精上狠下功夫,建立自己的規范化基地,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建成國家級大姜生產示范區的基礎上,先后銜接了萬畝省級“無農藥殘留放心菜”基地和“全國園藝產品入口示范區”建設,組織實施了省入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被確定為全省個放心菜基地區之一。二是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參照國際通行規范,制訂了大姜、蘆筍、牛蒡、大蔥等種入口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范,出臺了蔬菜、果品、畜牧個規范化生產規程。投資多萬元建立了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畜牧化驗檢測中心,重點鎮、專業批發市場和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了檢測機構,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檢測網絡。外貿食品公司蔬菜檢測中心在全省首家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委的認可。三是積極搞好質量、品牌認證。該市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已有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家獲得IS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家獲得國家認監委HACCP體系認證,家獲得IS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家獲得國家農業部有機食品質量認證,家獲得OFDC質量認證。
建立高效有序、多元化的農產品銷售體系。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多元經營、多路出擊”戰略,
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鞏固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傳統市場的同時,重點開辟北美、歐盟等新興市場,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市里專門成立了信息中心和配送銷售中心,加強對農產品銷售的領導和服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向流通領域延伸,共同推進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去年,通過積極爭取,外貿食品公司設立了濰坊海關通關預錄處,為農產品入口提供了方便。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實現產品由生到熟、由冷凍到保鮮、由初加工到精深加工轉變,既提高了入口農產品的附加值,又有利于打破國際技術壁壘。目前,該市農產品入口已拓展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入口產品發展到蔬菜、果品、畜產品、糧油制品、水產品等大類多個品種。
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健康發展。一是抓好政府引導和服務。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龍頭帶動、部門聯動、全民行動“一導三動”區域化建設推進機制,四)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成立農產品質量平安辦公室,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具體負責區域化建設的規劃、綜合協調和組織領導以及各項措施的督促落實,確保區域化建設扎實開展和有序推進。二是搞好企業自律。該市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多、產品雷同性較大的實際,先后建立了蔬菜協會、大桃協會等行業協會,引導企業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防止了企業間無序競爭,增強了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三是發展合作組織。通過依法規范“訂單農業”扶持引導農民自發組建合作組織,有效地加強了產業化經營各環節的聯系,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目前,該市已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服務組織家,連結農戶萬多戶。這些合作經濟組織,上聯加工企業和市場,下聯農戶,統一與加工企業簽訂銷售合同,統一為農民提供物料、種苗和技術,全方位為農民提供服務,解決了企業分散生產與集中加工的矛盾。四是加強合同化生產。通過協議、合同、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規范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和鞏固了企業與農民之間的聯系,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三、對我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及建議
認識到市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定位上、市場化運作上都體現了一種新的理念、新的機制。與市相比,通過這次之行考察學習。區農產品基地規模、龍頭企業、服務及檢測體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從表面上看,主要是特色農產品總量、運行質量和發展速度上的差異,但從根本上看,還是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經營機制和發展理念上的差異。因此,學習借鑒經驗,最根本、最關鍵的首先必需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置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以思想和觀念的創新,實現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必需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思想解放的水平決定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把解放思想作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產業規模的關鍵來抓,
一)牢牢抓住解放思想不放松。實踐已證明。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運作,堅持全省、全國爭位次,國內、國際搶市場,勇做產業發展“領頭羊”要根據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各鄉鎮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宣傳方式,積極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走出去、請進來,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并學會用算帳對比和典型示范帶動的方法,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干,不時增強基層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整合全區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農民群眾的教育培訓力度,大力培育產業型、務工型、工商型等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和增收致富身手。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
二)牢牢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放松。各鄉鎮應結合各自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選擇-個產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發展,重點突破,建立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使我區農產品有數量、有質量、有規模。要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的區域布局尤其是農作物的區域布局,依照資源的比較優勢配置生產項目,打破“小而全”生產模式,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形成規?;?、專業化的生產格局。下步,建議在各鄉鎮實施“十、百、千”工程,即:每個鄉鎮選擇個村,每個村確定個帶頭戶,帶動發展畝以上的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并依托科技入戶工程等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施肥、統一組織生產管理模式,狠抓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推行規范化生產,由點及面,加快拓展,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要逐步建立新型農技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作用,整合農業、水利、畜牧、林業等部門的科技資源,空虛蔬菜、果茶、經濟作物技術力量,探索建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及時解答農民疑難問題,搞好現場服務和指導,加快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一是支持培育好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最有效的方式是農工貿一體化建設,
三)牢牢抓住農業產業化發展不放松。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發展的肯定要求。起重要作用的不全在于產前,而是產后加工和銷售上,這就需要農業龍頭企業來領引,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加工增值比例。通過企業把市場信息,科技效果帶給農民,農民按企業要求生產農產品,然后經過加工、轉化、增值進入市場,企業同農民共享增值利益,通過一個龍頭企業帶起一個或幾個產業的發展。為此,要大力支持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產業規劃、基礎設施、政策優惠、資金支持、科技投入、人才引進與培養、組織引導農民等方面認真加以研究,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群體,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二是積極爭創農產品品牌。引導企業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著力加強產品基地和產業品牌建設,立足規范化生產基地優勢,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積極搞好農產品商標注冊,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規范化示范區、名牌產品。三是開拓搞活市場流通。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有效載體,實現農產品價值的重要場所。為此,要不斷開拓新市場,完善功能與配套建設,積極探索現代營銷方式,通過設置產地批發市場和城市“批發中心”專賣店”展銷專柜”或配送直銷、網上交易等,最大限度地激活流通,擴大品牌影響,從而促進由“產業”產業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突破的關鍵所在因此,
四)牢牢抓住農業重點項目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不放松。抓好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抓好農業慣例工作的同時,必需牢牢抓住年初確定的全區個農業重點項目建設不放松,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一年接著一年干,通過-年的努力,集中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區,并將其作為推進農業農場化、農民職工化、生產基地化、產品規范化的有效途徑,創新機制,大膽發展。
農民分散經營、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顯得越來越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有效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的重要途徑。目前,五)牢牢抓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放松。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時推進。全區各類協會雖然不少,但真正運轉正常、發揮作用的只是少數。要盡快地將分散的小規模農戶組織起來,引導農民依照自愿互利的原則,組建新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辦民管民受益,克服“小規模、分散化”家庭經營的弊端,解決“小生產、大市場、銷售難”問題。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合作組織+農戶”股份合作”等新的組織形式,支持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興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產品生產、銷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上一篇:機電車間工人個人小結
- 下一篇:農委機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