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供銷總社情況匯報
時間:2022-08-26 10:12:00
導語:縣供銷總社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縣政府和上級社的正確領導下,2011年是供銷社為農服務社推進年、專業合作社提升年、基層網絡拓展年、破解難題攻堅年、機關作風建設年。一年來。堅持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改革與穩定并舉、發展與服務并重、系統與本級并抓,一切服從大局、一切服務經濟,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真抓實干、團結苦干,職能工作全力以赴、邊緣工作不推不讓、維穩工作常抓不懈,盡心盡力,爭先進位,充分發揮供銷社在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全縣供銷社經濟進入了發展恢復期和經濟運行質量提升期,全行業實現了三個三”一是三超”經濟實績超計劃、超序時、超同期)二是三無”無重大安全事故、無重大越訪事件、無重大違法違紀案件)三是三個率先”為農服務、網絡建設、經濟發展實績在全市同行業率先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如東供銷社的為農服務、行業管理、網絡建設、扭虧解困、信訪穩定、作風建設和黨建紀檢等工作在全省系統總結推介,并得到縣領導充分肯定。
助農增收取得新進展一是服務農業。
也是供銷社工作的立足點和突破口,構建和諧社會和服務新農村建設是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必須抓實抓好。積極履行為農服務職能,以“三社兩店一化”村級服務社、專業合作社、基層供銷社,農資農家店、農村超市,網絡連鎖化)為載體,重點突出“助農增收”努力實現“富農強社”一年來,堅持圍繞中心、維護大局,積極參與服務新農村建設。如東供銷社企業改制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四光”成為“四無”縣級社,基層企業人走樓空,網破線斷,形成為農服務網絡“散”服務陣地“丟”服務項目“少”服務實力“弱”情況下,履行職能,務實創新。把為農服務社建設作為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組織機關干部和企業負責人到通州、如皋、興化、安徽等地參觀學習;主任室分組劃片,走村到戶,踩點選址,各鎮聯絡指導;做好推進會議準備工作;積極實施省政府“為農服務工程”興辦為農服務“五件實事”供銷社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縣社機關緊縮開支,增收節支,擠出30多萬元用于“為農服務工程”建設,特別是九、十月份深入村組,扎實推進服務社建設,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任務,15家新建服務社全部通過省三星級驗收,7家省三星級復檢,為近幾年通過省級驗收最多年份;新建“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累計14個(其中全國總社首批示范專業合作社2家、全國總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示范專業社4家、省市“四有”合作社7家)入社成員總數1418人,帶動農戶7828戶,幫助成員年均實現純收入1.229萬元,實現銷售總額9622萬元,利潤總額590萬元,注冊品牌總數5個,獲得認證總數5個。雙甸綠野富硒玉米、綠野富硒水稻、江洋出口蔬菜、海晨蟹苗、長青棉花、聯發禽業等一批供銷社興辦的合作社成為特色品牌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專業合作社,服務新農村建設”項目,獲創新如東建設優秀成果獎和全縣“十佳”創新發展金點子。結合“五走進”和“三名”名品、名企、名人)活動,培植典型、培育亮點。有2人獲全市首屆“十佳”農產品經紀人;1人為全市首屆優秀農產品經紀人;2人獲全省百佳農產品經紀人,1人獲提名獎,為全省獲獎量最多的縣。縣委書記周鐵根在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上充分肯定了供銷社為農服務工作,中華合作時報》江蘇科技報》和全國、省、市總社等向各地推介如東供銷社的做法。
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二是服務創建。
堅持以大局為重,創建文明城市、實施環境革命是縣委、縣政府全年工作的重點。積極參與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和“放心消費縣”創建,服務“兩大創建”中鍛煉機關作風建設。今年重點配合做好縣城拆遷地塊中涉及原供銷社改制企業的人和事的掛鉤幫扶和行政服務推進等工作,顧全大局,勇于擔當,經過艱苦工作,限期完成,不拖后腿,不設障礙,內部消化,自行化解,無一釘子戶、無一超期拆遷戶,縣社拆遷幫扶工作得到縣委、縣政府肯定。供銷大廈拆遷合同的簽約,確保了縣城建設項目整體推進。掘港農場改制期間,積極參與中心工作,走村到戶,通宵達旦,通情達理,維護穩定;為服務省級“放心消費縣”創建工作,著力推進“兩個市場”兩個配送中心”建設,積極實施“新網工程”完善農村流通市場建設,按照“小超市、大連鎖”小網點、大網絡”思路,建設農資和日用工業供應“兩張網”供合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建有配送中心8家、農資農家店210家。加強行風建設,強化管理,規范運作,推進商品質量承諾制度、商品準入制度和經營管理“六統一”制度,連”住企業、鎖”住質量、管”住價格、穩”住市場,完善農資服務體系,逐步形成鎮鄉村“三位一體”聯購分銷、聯合合作的連鎖網絡,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組織農資星級連鎖店評比,推進農資連鎖和誠信體系建設,實現放心農資全覆蓋;為支持“三夏”生產,5月份成功舉辦2011年度農藥商品推介會,推出100多個優質高效農藥產品,落實農藥貨源150余萬元,平抑了價格、穩定了市場,支持了生產,為全縣農業豐產增收奠定了基礎。
信訪穩定取得新局面三是服務大局。
供銷社和農村商業是全縣重點特困行業,信訪穩定是縣委、縣政府的全局性工作。作為老字號商業企業,面廣量大,事關全縣農村穩定和供銷事業發展。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穩定也是生產力”新概念,把維護穩定、維護大局作為供銷社工作的大事、要事來抓,上為政府挑重擔、下為企業解困難,如履薄冰、不負重托,確保全縣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來,堅持穩定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認真學習宣傳《信訪條例》引導信訪、規范信訪,班子成員深入一線,現場辦公,緩解矛盾、化解風險,以穩定促發展,重點做好四大板塊的信訪穩定:一是做好破產企業穩定工作。組織專門班子,集中做好6家破產企業改制完善重組工作,妥善處理、及時化解相關問題和矛盾。正式簽訂供銷大廈拆遷合同;二是做好農村商業穩定工作。農村商業矛盾多、困難多、信訪多,涉及到主任室大量工作精力,認真履行縣政府賦予全縣農村商業歸口管理職能,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盡其所能,化解風險,緩解矛盾,未發生大面積、大范圍群訪事件;三是做好特殊群體穩定工作。農村商業和供銷社改制企業是弱勢困難群體,縣社作為全縣特困企業、下崗人員、離退人員、傷殘軍人、債務訴訟、疑難雜癥、群訪越訪“七多”行業主管部門,工作更難、困難更多。積極呼吁,多方協調,爭取相關政策,使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解除了部分困難人員后顧之憂;為確保穩定,以主要精力抓穩定,基層一線,做好重點單位、重點人的思想工作,把問題解決在基層,重點破解了一批疑難纏訪積案,主動為黨委政府分憂解難,2011年接待和辦理各類信訪38件(次)辦理各類信訪21件(次)接訪近300人次,信訪辦結率100%信訪積案辦結率100%信訪歸檔率100%未發生重大信訪事件,縣社信訪維穩工作受到縣表彰。
扶貧濟困取得新效果四是服務民生。
群眾測評滿意率為100%上級和各類傳媒宣傳報道供銷社學踐活動稿件72篇(次)省級以上36篇(次)結合“五走進”大興調研之風,學踐活動有聲有色、有序展開。機關人員撰寫學習心得和調研文章36篇,編印成集,有15篇學踐調研報告在省以上刊物發表;學踐活動中,縣表彰五個獎項,供銷社獲得四個獎項,1人被評為縣先進個人、信息工作先進單位、領辦‘兩社’服務新農村建設”獲整改落實優秀成果、如東縣為農服務社建設實施意見》獲機制創新優秀成果,分別受到縣委表彰。鞏固和體現學踐活動成果,確立“供銷為民、合作惠民”價值理念,開展關注民生、奉獻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系列主題活動,2月份,黨組成員踏田進村,慰問掛鉤鎮村困難家庭;3月初,開展扶貧濟困獻愛心活動,募集一批價值15萬元的衣服、鞋子物品,全捐贈給縣慈善會,直接用于解困幫扶;6月份,結合“五走進”組織機關愛心募捐1000元,向貧困戶贈送9箱150瓶殺蟲劑、除草劑等農用物資扶持掛鉤村貧困戶發展生產等;9月份,縣社主任走訪慰問袁莊鎮特困戶、老黨員、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戰士、烈軍屬、傷殘軍人等。組織創建為農服務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資農家店等,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行業經濟取得新業績五是服務發展。
人手少、經費緊、任務重、壓力大、困難多的情況下,貫徹科學發展觀,結合推進“新網工程”加強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巧做“無米之炊”實現“無中生有”以作風建設為抓手,行業協會為載體,聯合合作為平臺,難中求進,守住“窮攤子”過好“苦日子”堅持以維護機關正常運行和確保省、市重點培育骨干龍頭企業,積蓄為農服務實力,因企制宜,跟蹤服務,配合做好農資公司煙墩橋農貿市場的申報立項和政府政策扶持;支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骨干企業如東供合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發展連鎖、構建網絡,推進“新網工程”支持發展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網絡,提高商品配送比例、市場占有率和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貢獻份額,努力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等;全縣供銷社主要經濟總量提升、效益增長、位置前移、發展趨好。2011年商品銷售總額15.8億元,完成年計劃105.5%同期增22.3%消費品零售3.81億元,完成年計劃101.87%,發展是硬道理。如東作為全省“四無”無網點網絡、無房產地產、無本級資產、無股權企業)縣級社之一。同期增19.1%;農資銷售2.23億元,完成年計劃105.9%,同期增11.5%農副產品購進總額5.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2.03%,同比增18.3%實現利稅97.4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8.25%,同比增7.36%,新發展項目2個,投資額2550萬元,占年計劃的110.87%同期增410%市場交易額6000萬元、農副產品交易額6000萬元,分別占年計劃的130.34%和12011%同期增30.43%提前半年實現全行業扭虧解困目標,實現五項主要經濟實績全面超計劃、超同期、超全省縣級社平均增幅,繼續保持全市縣級社綜合考核先進榮譽。
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回顧一年工作。落實“五個服務”實現“五新成效”主要得益和體現“五個好”
國家從地位上提高供銷社、從工作上關心供銷社、從政策上扶持供銷社、從法律上保護供銷社。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賦予供銷社為農服務新職能,一是政策好。天時地利人和。要求充分發揮供銷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把供銷社列入“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別是今年來,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和各相關部門加大了對供銷社工作的扶持力度:縣政府將為農服務社建設列入各鎮農業考核目標;縣政府辦專題出臺《如東縣為農服務社建設實施意見》政府出臺以補代獎政策;政府主持召開全縣為農服務社建設工作推進會議等,好政策、好機遇,使供銷社的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省總社主任、市總社主任等領導多次到如東調研;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書記、分管縣長多次聽取供銷社工作匯報,二是環境好。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供銷社工作??h委周鐵根書記和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等領導分別專程視察調研工作,充分肯定了供銷社在困難時期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縣相關部門對供銷社工作給予了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300多名與會代表集中觀摩環堤為農服務社建設現場等等,為供銷社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三是協作好。圍繞縣政府總體部署。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示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干成事”上,不計個人得失,吃苦吃虧吃氣,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精誠團結、風雨同舟、不辱使命,帶領全行業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強化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商品質量零投訴、行業安全無事故,為農服務、助農增收的協作配合進一步增強,農資連鎖、合作經營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增強了工作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共同打造供銷社為農服務新模式,叫響“如東品牌”全國系統總結推介6個先進典型,縣以上各級宣傳如東供銷社的報道210多篇次,擴大和提升了供銷社在社會的認知、認可度,引起各界關注,宜興等市縣供銷社組團到如東觀摩。
帶頭勤政廉政,四是作風好。供銷社特定環境、特殊時期。任勞任怨,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以同志為榜樣,坐好“清水衙門”位,當好“無職無權”官,干好“最苦最累”活,清貧、清廉、清白,嚴以律己,忠于職守,表率作用好,具有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通過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競出壓力、爭出動力、改出活力,縣社機關12名同志參加競聘,新提拔3人,其中中層正職2人,占50%新增設經濟發展科,將財務管理科更名為資產(財務)管理科,將行業管理科更名為為農服務科,調整職能,理順關系,上下對口,工作對接,各項工作得到順利推進;機關同志發揚“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殊能奉獻”精氣神,團結合作,共度時艱,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和上級社交給的各項任務。中華合作時報》全國總社、省、市網站等多次專題推介如東做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作為意識,五是形象好。體現“四自”自加壓力、自作多情、自找苦吃、自得其樂)精神。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內抓管理,外塑形象。以機關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農服務社建設、資產管理等重大問題上,堅持制度創新,推進政務公開、科學決策、民主管理、依法辦事,完善了作風建設等各項制度,匯編成冊,人手一份,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規范運行;創建“學習型”機關,堅持“”制度,推行每季一點評、每月一黨課、每旬一例會、每周一學習,采取大組學習、集體討論、個人交流、主任講課,并邀請縣委黨校、紀委、機關黨工委等負責同志上黨課;為加強法制建設,宣傳廉政文化,構建和諧機關,積極參與各級黨建、組織、宣傳、紀檢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征文、研討等活動;為營造文明機關氛圍,先后組織舉行“三八”婦女節家屬聯誼座談會;510思廉日警示教育、廉政黨課;慶“七一”十一”系列主題活動等;縣社分別被評為全縣中心理論學習先進單位和縣級機關優秀黨組織;縣社機關作風建設和黨建、廉政建設的做法分別在省市系統工作會議上總結推介,供銷社整體形象得到新提升,為近十年經濟發展最好、社會各界滿意度最高的一年??h學踐辦充分肯定縣社的經驗做法,概括為:身處冷環境,干事熱情高;立足小職能,工作氣魄大;情系新農村,自身形象好。
機遇在前、重任在肩。縣社新班子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做出了大量艱苦工作,但對照上級的要求,還有差距,限于如東供銷社體制機制和經濟發展現狀,以及歷史遺留的各種突出性、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等諸多因素,全行業的運行還十分困難,為農服務網絡斷層、服務體系缺乏,因缺少資金、網絡和部門聯辦、政策扶持等支撐點,對省市政府統一部署的村級為農服務社建設、興辦為農服務“五件實事”推進連鎖經營等工作任務的難度大、困難多,農資、棉花經營主渠道地位不突出,項目建設載體、主體、信息、資源、網絡、渠道等不夠完善、暢通,農村商業企業的穩定、供銷大廈人員分流、債務償還等有待于政策扶持,為農服務等方面有許多工作因沒有資金難以開展,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待加以改善、改進。有信心、有決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助農增收的更大作用,為全市供銷合作經濟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