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局有關農業發展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27 10:26:44

導語:農糧局有關農業發展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糧局有關農業發展情況匯報

近年來,縣農業和糧食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抓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出臺的有利契機,緊緊圍繞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F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優勢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1、蔬菜產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生產,把商品蔬菜生產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大事來抓,并多次召開促進商品蔬菜等農業主導和優勢產業發展調度會,今年5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規模蔬菜生產給予政策資金扶持,蔬菜產業得以大發展。今年新增規模蔬菜基地4個,其中3個百畝以上商品蔬菜產業基地,過埠果木“誠綠果蔬合作社”200畝、“過埠四季春蔬菜場”110畝,過埠長慶蔬菜基地110畝,樂洞魔芋基地26畝;建設2個有機蔬菜生產基地(豬肚子10畝、果木20畝),有效緩解了我縣“吃菜難”的問題。

2、有機(優質)大米種植與加工:我縣依托省新世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事有機大米、優質大米等生產、加工、銷售。該公司2011年注冊,同年12月,公司基地生產的有機大米、有機粥米通過了國家有機轉換認證。公司生產“高山梯田”牌有機大米、有機粥米等產品在(上海)農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12年生產銷售有機大米200多噸,生產銷售優質大米1300多噸。今年在上堡、金坑鄉建設有機水稻生產基地800多畝,在縣上堡、文英、聶都、思順、金坑等鄉鎮高海拔地區建設優質水稻基地4000畝。

3、刺葡萄產業蓬勃發展。我縣的刺葡萄產業主要依托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公司,舉全縣之力支持公司擴規模、樹品牌、拓市場,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2年初召開了第一屆“中國刺葡萄資源保護與利用研討會”,擴大了影響;2012年4月在第五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上,公司提供的2009年、2010年兩款刺葡萄酒均獲大賽金獎,樹立了品牌。由于在基礎設施、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都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先進水平,不僅是農業科技和標準化生產示范推廣基地,而且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樣板,公司建立了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科技示范園,2012年6月被省科技廳批準為省級科技示范園。2013年君子谷新增面積250畝,建設了刺葡萄育苗基地5畝,并流轉了六塊山地,準備進一步擴大刺葡萄基地種植。

4、特種養殖方興未艾。2009年創建的鄉創業園特種養殖基地,現有存欄野豬300頭和存籠野雞600羽,年產值400萬元以上,并每年可帶動100余戶農戶從事配套產業。我縣有規模養兔場有4個,上半年肉兔出欄5628只、存欄12322只,同比增長1.6%、4.6%。2012年我縣特種水產總產值2823萬元,其中網箱回魚養殖產量達1838噸。棘胸蛙、仿生態甲魚、倒刺耙等特種養殖發展迅猛,在市場供需穩定調節下,亦隨市場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特種水產總量960噸,同比增加30噸、增長3.2%。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縱深推進

1、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穩步發展。今年新增農民合作社10家,全縣達到147家,其中省級示范社12家,今年新增7家。各類合作社總注冊資本13112萬元,其中貨幣股金6090萬元、實物折資7022萬元。聯結帶動農戶7612戶,覆蓋農戶率達14%。合作社在農村經濟中起到了較強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2、家庭農場得到蓬勃發展。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我縣上半年開展了全縣家庭農場調查摸底工作。據調查,全縣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203個。在我局指導下,目前已有29個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進行了登記注冊,經營項目以生豬、苗木為主。

3、農業品牌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到目前為止,縣已擁有農業方面的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7件、市知名商標10件,商標注冊總數達到了156件,其中涉農行業注冊商標占六成以上。有六個農業龍頭企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認證,認證產品涉及茶葉、臍橙、大米等21個產品,認證面積達到83591畝,其中無公害認證3萬畝、綠色認證5萬畝、有機認證3591畝。農業注冊商標和“三品一標”認證的產品產值達到4.33億元,占農業商品產值的57%以上,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4、切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初步建立了“政策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愿,依法有償”的流轉新機制,截止今年上半年,我縣已流轉耕地面積20190畝(其中:轉包3960畝,轉讓745畝,互換1038和出租10941畝,其他3506面),占承包面積的20%左右。

(三)農業科技推廣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縣積極開展水稻、蔬菜、魚類、畜禽等新農藥、新器械、新品種等農業新技術示范和推廣,主要推廣了旱育拋秧、測土配方施肥、水稻高產集成栽培技術、畜禽標準化養殖、農作物綠色綜合防控、蔬菜無公害生產、豬沼果(魚、竹、菜)生態模式等新技術,每年推廣新技術達10多萬畝(頭);推介了陸兩優996、Y兩優1號、中浙優1號、五豐優T025、天豐優19等17個水稻優良品種,我縣的良種覆蓋率得到95%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在抓好科技推廣的同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得到了加強,理順了基層農技推廣體制,成立了農業綜合站,“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縣、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正在逐步完善運行。

(四)農業生產安全監管不斷加強

一是強化農業行政綜合執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強了對我縣農資市場的執法檢查,做到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凈化農村市場,保護農民利益。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發放宣傳單(冊)、技術培訓等方式,進行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業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提高農資經營戶的法律意識。對全縣重點的農藥、種子、化肥經銷點進行跟蹤監管,定期或不定期對經銷商進行檢查,要求建立健全經營臺帳、檔案,使我們對經銷商的監管更加全面,使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追責更加快捷。

二是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監測。為確保全縣人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畜產品上,縣城派駐了2名檢疫員專門負責縣定點屠宰場的動物產品檢疫,各鄉(鎮)有1-2名檢疫員負責交易市場的動物產品檢疫。對縣生豬定點屠宰場進行了定期“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檢測,按日屠宰量的10%抽檢。對縣城蔬菜我們在南北兩個市場每周進行抽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跟蹤處理。近年來我縣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五)爭資爭項取得新突破

今年1-7月份,我局爭取了現代農業新品種展示、糧食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陽光工程培訓等項目資金4655.89萬元,特別是爭取到了“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省羅霄山脈和集中連片地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33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4158萬元),擬在我縣十六個鄉鎮進行農業開發項目,因地適宜,進行農業綜合開發,發展地區特色農業,開展農村金融服務用于扶助當地貧困婦女,提供培訓和信貸支持,加強農村基礎建設。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實現縣“生產條件有大改變、生活條件有大改善、社會事業有大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態環境有大改觀”五大突破,全面提升農民增收致富的農業生產水平。

(六)休閑農業實現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縣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探索休閑農業發展路徑,實現了休閑農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共有有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個——上堡梯田,全市十大“優秀鄉村游示范點”1個——龍勾夢園橙鄉,具有代表性的休閑農業景點9個(上堡梯田、陽嶺4A級森林公園、杰壩“七星望月度假村”、鉛廠鎮關刀坪“茶香苑”、鉛廠鎮長河壩村“竹樂園”、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聶都溶洞、龍勾夢園橙鄉、齊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農家樂旅游點53個,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500萬元、農民從中增收150多萬元。休閑農業逐漸發展成為我縣重要的特色新型產業、農業“接二連三”的重要紐帶和農民居家增收的新渠道。

(七)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把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縣上下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投入,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民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連續三年增幅超過10%:201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155元、同比增長12.4%,2011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639元、同比增長11.6%;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55元、增長增長13.3%,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主要做法

1、加大宣傳力度,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一是積極宣傳中央1號文件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中央1號文件下達后,我局在認識組織學習的基礎上,及時組織干部職工,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使中央的政策深入人心,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和宣傳國家、省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二是切實做好糧食生產“四補貼”政策落實工作。做好面積核實工作,補貼資金按此數據和標準由財政通過農民一卡通發放,全部及時足額發放到戶。通過對政策措施的宣傳貫徹落實,大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2、強化技術服務,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一是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縣、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的基本思路,我縣農技推廣體系各項改革工作基本到位。豐州鄉農業綜合站按省建設規范建成辦公。正爭取上級支持將上堡、豐州、龍勾、、金坑、聶都、關田列入新建站項目,將橫水、長龍、鉛廠、揚眉、過埠、文英、杰壩、思順、樂洞列入改(擴)建站項目。目前,上堡、龍勾農業綜合站項目正在建設中。二是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組建以縣農糧局高、中級技術職稱為主的骨干隊伍組,全面負責科技入戶工作的技術指導工作,研究解決有關技術方面的問題,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骨干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持職業中專、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及廣大科技人員參與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遴選農業科技示范戶。在全縣遴選了戶有一定文化基礎、種養水平較高、樂于助人的農業科技示范戶,按照10:1的比例選聘了農技指導員,實行農技指導員包村聯戶制,采取集中培訓、分戶指導等方式,指導科技示范戶應用新品種、新技術,通過科技示范戶帶動廣大農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加強技術指導。年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班20期,培訓農民1萬余人;鄉農技技術人員長期駐村蹲點、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指導技術。四是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了縣“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基地”、“新世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縣創業園特種野生動物養殖場基地”、“縣長龍鎮南田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基地”等20多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工作,使它們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農業科技示范戶和農民的培訓基地。

3、加強農資管理,維護農民合法利益。近幾年來,我局以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為主體,以農資管理和打假護農為工作重點,依法辦事,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一是加大宣傳,營造良好工作氛圍。通過印發宣傳單、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業法律法規,使之家喻戶曉。二是創新機制,規范農資市場體系。主要建立農資經營誠信體系,特別是在種子經營方面,建立種子經營檔案。三是加強監管,嚴厲打擊制假販假。建立農資經營市場準入制,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嚴格執法,從源頭上治理農資坑農害農案件的發生;取締販假、售假、無證經營等非法行為,杜絕一切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切實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

4、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農業生產后勁。一是積極爭取農業項目。近幾年,我局積極爭取到農作物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糧食高產創建、沼氣國債、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等一大批農業項目,為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二是認真組織實施項目。我局對項目建設實行了嚴格的管理制度,進行陽光操作,項目資金實行??顚S?,嚴禁挪作他用,設立專項帳戶,實行專帳管理;項目建設施工按規定實行招投標制度,嚴格按程序辦事;項目建設物資儀器的采購按照政府集中采購制度執行,沒有私自購買行為;對項目建設的質量管理,嚴格按規劃設計施工,每個環節嚴格把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通過農業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提高了我縣農業生產后勁。

5、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保障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提高防控水平。抓好春、秋兩防,切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實了強制免疫等各項制度,除“春、秋”兩防進行強制免疫外,還結合每月補免周制度。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蹄口疫、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四種,確保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由于疫病防控工作及時到位,我縣沒有造成大面積流行,生豬疫病損失減到了最小,化解了生豬生產的風險,保障了養殖戶的利益。

二是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筑牢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植保植檢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突出抓好以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飛虱為主的病蟲監測與預防宣傳工作,及時點好測報燈,開展田間系統調查和測報,及時準確病蟲情報。大力開展綠色防控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工作方針,宣傳推廣對路農藥和有效的防治技術,統防統治示范區做到“統一用種、統一藥劑消毒、統一時間、分戶防治”的方法,把病蟲為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農作物豐產豐收。并加強了防治指導,在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技術人員下鄉進行防治監督指導,在長龍、杰壩、古亭等鄉鎮組織農民技術骨干、示范戶進行病蟲防治知識培訓,大力宣傳、推廣生物農藥的使用。

三、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我縣雖逐步加大了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但由于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撐不足,農業基礎設施體系不夠完備,生態環境脆弱,抗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不足。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后,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且農產品安全監管涉及面廣,任務繁重、責任重大,當前的技術力量、檢測設備及經費保障還不適應工作要求。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少,農產品加工水平遠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農企聯結機制不夠健全,帶動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較弱。

(四)農業規模相對較小,工作有特色有亮點的較少,尤其是在全市叫得響的不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高產創建活動為重點,著力奪取糧油再豐收。按照“五統一”的要求,在長龍、杰壩集中連片開展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創建活動,努力奪取今年糧食增單產、穩總量的目標。

2、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優壯強龍頭企業,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知道,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優化招商舉措,加大招商力度,力爭農業招商工作實現新突破。積極拓展農產品市場,大力推介我縣優質農產品。

3、以項目建設為重點,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精心篩選和包裝項目,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努力實現項目爭取新突破。認真實施在建項目,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充分發揮項目的發揮最大效益。

4、以科技入戶工程為重點,著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公益性職能,大力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農村實用人才等培訓,提升服務農業的能力。大力推廣農業“三新”技術(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辦好“三新”樣板示范,培育科技示范戶和帶頭人,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5、以強化監管為重點,著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進一步強化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超市的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抓好農作物病蟲疫情的預測監控,加強農業抗災救災,努力減輕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給農業造成的災害缺失。

6、以隊伍素質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服務農業的水平。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三送”活動,切實加強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扎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黨風廉政建設,完善各項制度,優化黨建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一支廉潔高效的農業干部隊伍。統籌做好干部作風建設、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征地拆遷等工作,確保農業系統的和諧穩定和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