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縣域經濟建設情況匯報

時間:2022-11-03 11:26:31

導語:加快縣域經濟建設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縣域經濟建設情況匯報

一、近幾年,民政系統工作的亮點特色

1、社會救助工作平臺初步建立。一是救助制度更為規范。完善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制度、城鄉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二是建立了“兩個平臺”,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一站式”平臺;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人工操作平臺。三是建立了社會救助自然增長機制。四是率先在全市建立城鄉低保三級聯審票決制。

2、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健全。一是救災資金發放精細化管理;二是開展“全國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

3、優撫安置、雙擁政策全面落實。一是優撫對象首推“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二是統籌城鄉退役士兵一次性生活補助,全面開展烈士紀念物保護工作,懸掛烈士家屬光榮牌。連續二屆為全省雙擁模范縣。

4、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村級地名標志設立率先在全市完成;建國以來,第一次鄉鎮勘界工作全面完成;婚姻登記實現全國聯網;實行了80歲以上的高齡補貼制度。

二、民政系統工作差距問題

1、社會救助制度執行難。一是城鄉低保難以做到“應保盡?!保欢蔷用窦彝ソ洕鸂顩r信息平臺建立難;三是防災救災體系不完善,救災資金精細化管理制度落實難。

2、優撫保障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如涉軍群體提出的持恤優待問題、退役士兵就業培訓問題。

3、城鄉社區基礎建設薄弱,還處在起步階段,社會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明顯。

4、社會養老服務水平低。人均養老床位不足4%,遠低于13%的養老床位要求,全縣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仍處全市倒數。

5、殯葬改革滯后,火化率列全市倒數第一。

三、建議

1、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中心,規范低收入家庭認定操作規程,科學界定城鄉低保對象進出標準,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2、成立減災中心,把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政府一項常態化工作,進一步提高防范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3、發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事業。一是應對老齡化,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出臺相關文件,完善和落實稅費減免、支持民辦公助養老服務,支持城鄉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二是進一步加強現有福利機構建設,提高現有管理水平。

4、構建城鄉社區綜合管理服務。一是加強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一個社區服務場所;二是建立城鄉社區便民綜合服務平臺。

5、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把殯葬改革與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納入政府考核內容,有效遏制亂埋亂葬現象,促進人文社區、美麗鄉村和文明城市建設。

6、開展雙擁創建,促優撫優待政策全面落實。

四、希望上級在頂層設計時,怎樣在政策層面上對欠發達地區進行傾斜。

一是免除民政公共服務項目方面的資金配套,完全享受西部地區的政策;二是希望財政部給予貧困地區在中央彩票專項公益金中連續支持10年;三是由于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希望上級給予貧困地區在項目建設方面優先安排。

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希望上級對本系統哪些方面進行更大力度的整體規劃、體制改革。

在整體規劃方面:一是在養老服務上,每個村(居)給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資金的支持,床位數不低于30個;二是在城鄉社區上,每個村(居)規劃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三是建立縣、鄉、村防災救災建設綜合平臺,提高防災救災能力。

在體制改革方面:一是完善社會救助立法,以依法辦事來提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建立民政公共服務法律體系,來實現民政工作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三是在管理機制上,由“辦”民政向“管”民政轉變,來提高民政事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民政設施的多元化、產業化,民政工作手段的信息化、網絡化,民政隊伍的專業化、知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