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源配置防范和遏制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7 10:46:44
導語:公共資源配置防范和遏制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地深化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共資源經歷了從無償使用到市場化配置,又從價值忽視到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近些年來,因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高潮的興起,如何在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中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構建保廉體系,筑牢防腐堤壩,防范和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腐敗是各級政府在新形勢下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公共資源源配置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建設相對滯后。目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整體上看還存在運作經驗不足、制度不夠健全、管理不夠到位的現象。
2、管理不集中和監管體制不健全。分散的管理導致滋生腐敗。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建設、國資、國土等部門都設有自己的配置交易機構,負責監管公共資源配置交易的活動。而交通、水利、公路、城管等部門監督的工程,仍然游離在進場交易之外,自己的資源配置自己招標,很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不僅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也容易產生“權利尋租”。同時。多頭監管的形式弱化了監督。從形式上看,政府部門統管著公共資源,但是各行業的行政主管,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所以制定適合本部門、本行業的監管規定,自成體系,從而導致市場主體無所適從,從而在管理的資源配置上增加成本,降低行政效能。
3、操作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多政府部門對信息的、資格的審查、開標的評標等制度規定不詳細,程序操作不規范,監督管理不到位,同時由于受到專業部門的限制,專家庫專家面太窄,人數少,保密性差,很容易相互“勾兌”串通。還有個別單位無視有關法律規定,明招暗定,弄虛作假。而且由于評標委員會沒有依法“獨立”,又沒有操作性強的評標、定標細則,導致評標、定標缺乏客觀標準,隨意性大,感情因素、行政色彩濃,這就為滋生腐敗提供了土壤。
4、思想觀念的轉變還未到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這項工作開展以來,部分單位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這是目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意識不強。
上述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公共資源配置交易工作的健康發展,制約了監督效能和交易效益的發揮,導致了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腐敗。因此,防范和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腐敗,改革公共資源配置交易管理與監督體制、監管機制和運作方式,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防范和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腐敗問題的對策
1.要統一思想認識。公共資源配置工作不僅僅是經濟領域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廣大群眾干部關注關心的熱點、重點和焦點,所以各級各部門應要切實、高度、重視地抓好此項工作。同時要清楚地認識到實施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是優化資源配置、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體制機制、改善投資環境、從源頭防腐促廉、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實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也有利于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近些年來,為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確保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監察機關按照“公平競爭、公開有序、公正誠信、廉潔高效”的目標,致力于建立規范的招投標運行機制,致力于建設優質便捷的招投標服務平臺,把政府采購、工程建設、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工作納入集中監管平臺,初步建立起了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從根本上減少“權力尋租”、“暗箱操作”等腐敗現象的發生,有力地推進了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的良性發展,從而更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腐敗問題的產生和蔓延。
2.要健全和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是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新事物,與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特殊國情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建立競爭、供求和價格機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借助市場化機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才能夠運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公共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具體來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能夠比較充分地發揮交易市場的價格、價值確定的功能,信息聚集、輻射功能,中介聯系、服務功能,平等競爭、激勵功能,資產配置、重組功能,市場監管、防腐功能,等等。其中,最為關鍵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價格、價值確定功能,能使交易各方圍繞市場競價展開活動,盡量排除人為因素的干擾;二是市場監管、防腐功能,能使掌握公共資源的政府部門和官員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尋租,謀取不正當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減少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機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還能夠將市場的效率優勢和國家的政治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公共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在計劃經濟的時期,政府掌管的公共資源常常被看作是為社會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的無償性、共享性的公共產品,往往重投入、輕產出,重建設、輕經營,重社會利益、輕經濟效益,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再直接審批具體的資源配置,而是通過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授權,發揮市場競爭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同時,統籌兼顧,協調各方,防范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后性所帶來的弊端,遏制腐敗分子在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對公共資源的侵犯,從而達到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梢哉f,搭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不僅僅是一種制度創新,還能夠有效防止公共資源使用和交易中腐敗問題的發生。
3.要規范運作機制。規范的運作機制是保證市場化改革沿著健康軌道發展的重要保障,是防范和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腐敗的有效手段。我們在啟動每一個改革項目前,都應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周密的實施方案,先謀后動,規范運作。同時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汲取成功經驗,召集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對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反復征詢意見,形成相關的配套制度,并成立相關的委員會,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在積極推動改革實踐的同時,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形成制度。明確了有關公共資源項目市場化配置的實施范圍、操作程序和工作規則,為推動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提供制度保障。要出臺為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提供公開公平的交易環境。在推進平臺建設過程中,始終把平臺的規范化運作作為重要環節,重點突出“推、統、管”三個字?!巴啤?,就是把所有能推向市場交易的公共資源全部推入交易中心;“統”,就是對進入交易中心的項目,實行統一運作,實現程序、信息、結果“三公開”,使公共資源配置在陽光下進行;“管”,就是抓住市場化配置關鍵環節,加強監督管理,對干預招拍掛、搞虛假招投標的,依照有關規定,予以嚴肅查處。
4.強化監督檢查,協調管理。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可以有效地預防腐敗的發生,實踐證明,只有建立與“陽光工程”相適應的監督機制,完善監督環節,增強監督實效,使監督工作深入到“陽光工程”的每一個環節,讓“陽光”普照每個角落,才能保障“陽光工程”健康、順利、有序實施。同時在各類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提前介入,積極開展對招標文件制定、評標委員會組成、招標工作紀律和評委守則制定及開標、評標、定標等過程的監督,做到事先預防、事中監察和事后督查有機結合,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防范措施,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糾正,才能防范并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腐敗。
總之,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構建公共資源配置交易市場的新體制新機制,不斷從源頭上防范并遏制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腐敗現象,努力開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局面。
- 上一篇:高級會計師申報材料
- 下一篇:學習執行力活動心得體會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