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匯報

時間:2022-07-08 09:34:43

導語: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匯報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已臨近9月底的目標工期,行百里者半九十,鎮毫不松懈,持續加力,一方面對已整治的自然村進行再鞏固再提升,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管護長效機制,按照“政府引導、行政村指導、理事會主導、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向著干凈、整潔、有序、創新的目標穩步推進。

一、基本情況

鎮共17個行政村(社區)、400個自然村,目前所有自然村均已完成整治,已有10個行政村(社區)接受了縣里的整村驗收。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啟動以來,鎮各村共成立理事會310個,建立微信群340多個,籌資78.83萬元,其中群眾自籌73.18萬元,縣直部門幫扶5.65萬元,共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9500多戶,清理村內溝塘水渠287個,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1436噸,規范禽畜散養610戶,清理亂搭亂建930戶,清理廢舊廣告牌、非法小廣告1966個,清理無功能建筑13092平米。

二、主要做法

總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的工作經驗,鎮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推進整治行動:

1.強化組織領導。鎮里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專班;17個村(社區)組建了工作組;自然村均成立了理事會。發揮鎮領導組的引導作用、行政村工作組的推動作用、自然村理事會的抓手作用,凝聚起全鎮干部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形成的共識。

2.突出主體責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環境衛生實行門前“三包”;理事會參與整治與維護,制定并完善村規民約和村莊公共環境衛生保潔制度。目前資金來源主要以村民自籌、大戶捐資、黨員干部募捐和雙聯系單位幫扶。從共治、共管到共享的推進,凝聚起了全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有我的主動作為意識,有力推動村民自覺抓好房前屋后環境衛生。

3.完善保障機制。實行日報表、周調度、月考核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根據每日工作推進、每周工作調度,對后進村實行約談,見山見水見真章,起到督促進度、查擺問題的效果。派駐幫扶工作組,針對部分村建設項目多、工作任務重、人員力量弱的現實困難,選派幫扶工作組到村幫扶整治工作,縮短問題反映的時間,提高困難解決的效率。

4.加強宣傳發動。通過發放《一封信》《募捐倡議書》等材料,建立自然村微信群,制作并張貼宣傳版畫、宣傳標語,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車、村組廣播等進行宣傳造勢(全鎮已發放《一封信》25000份、《募捐倡議書》2000份,制作宣傳版畫、標語966個,簽訂三包責任書9500多份)。同時,鎮在17個行政村(社區)制作經425幅墻體彩繪,通過寫生山青水綠美景圖畫等,打造“高顏值”人居環境,為人居環境整治增添亮色。通過各類宣傳發動,形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

5.突出示范帶動。開展示范戶評選,選出“最美庭院”307戶、“黨員示范戶”296戶、“清潔示范戶”569戶、“門前三包示范戶”634戶,在村民間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組織村干部、理事會成員、黨員代表到到推進快、推進質量高的村進行參訪交流,起到以快帶慢、以強帶弱的促進作用,既能打開后進村的工作局面,也能提高全鎮工作一盤棋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6.實行以檢促進。整治工作就是干凈、整潔、有序、創新,不大拆大建。在迎接全縣行政村整村驗收考核的同時,鎮每月對各村上報完成的自然村進行全覆蓋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鎮級獎補的主要依據,通過問題的發現和整改促進整治成效的提升。

三、存在問題

1.資金缺口較大。各村整治工作的資金來源主要以村集體墊資、群眾自籌、黨員干部和大戶捐資為主,雖然各自然村均有募集資金,但由于整治工程量大,各村動用人員、機械等參與整治的費用較高,導致資金缺口大。

2.理事會作用不強。整治過程中,部分自然村理事會作用發揮較弱,配合行政村開展整治行動不夠積極主動。

3.村民參與度較低。相對于村莊公共環境中的道路兩旁、溝渠水塘等整治效果突出,村民自己房前院后的整治和家禽圈養成效較弱,村民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

4.整治質量有待提高。在推動整治過程中,清理工作不到位,各村均動用了機械進行清雜和平整、使用了割草機和除草劑清除雜草,但清理不夠徹底,清理后的雜物清運不及時,地表平整不到位;亂堆亂放有所遏制,但仍然存在少量的生活雜物、廢舊器具、建筑材料、樹枝樹干無序堆放;無功能建筑拆除不徹底;溝塘大部分進行了治理,但水面上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未清撈干凈,少數村莊內部生活污水整治不徹底。

四、下一步工作

針對整治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鎮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繼續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轉變工作作風。主動出擊,實行鎮分工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理事會包戶,發揮“五老”人員作用,確保在整治工作中取得好成績,增加群眾的滿意度。

2.抓好隊伍建設,配強理事會班子。對動員群眾不力、自身起不到示范帶動效應的理事會成員給予調整,真正使理事會發揮作用。

3.廣泛宣傳發動,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利用村組廣播、電子顯示屏,宣傳車、宣傳欄、宣傳標語、一封信、“三包”責任書、墻體彩繪等形式,動員村民發揮主體作用,籌資籌勞,增加群眾參與度。

4.緊扣時間節點,不折不扣完成任務。嚴格對照考核細則,全力推動所有自然村按時、按質、按量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5.抓好鞏固提升,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積極主動和上級主管部門對接,在“四好農村路”、水利設施、道路村莊綠化、村莊規劃、“三網一線”和綠化、亮化、美化改造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探索管護機制,采取長效管護措施。真正讓農村變為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