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網絡互動平臺研究開題報告
時間:2022-09-19 12:55:00
導語:高中地理教學網絡互動平臺研究開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題現狀述評和選題的意義
(一)網絡教育環境分析
當今計算機網絡的規模發展極快,由局域網互聯成為廣域網。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與傳統的教育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實現了教師、媒體、學生的自主交流,使教育最優化目標的實現變得越來越近。網絡教育具有其它技術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無不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年初就要求在**年以前把每一間教室和每一個圖書館都聯到Internet上。英國到**年已有24門學科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課程與網絡的結合。日本政府在100所中小學進行的聯網試驗研究項目要通過一系列科學試驗探索新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因特網中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可為全球的學習者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在作為資源學習的教學環境時可發揮重要作用。但其中的信息資源比較分散和混亂,不適合作為標準的教育信息系統支撐平臺。
在我國,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只是剛剛起步。在中小學中將網絡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實踐還較少。**年3月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在全國首創網絡教學,在初中實驗班的地理、外語課試行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隨后北京、廣東、上海等地相繼有學校進行網絡教學的嘗試。校園網教學環境能夠把學校內部的各種資源共享起來,并提供支持管理和教學的一些專門的應用工具,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能夠使用這些應用工具利用和共享學校的學習資源。目前已建成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絡的學校非常有限,就是在這些學校,真正能夠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功能的也寥寥無幾。因此,在原校園網的基礎上,用較少的投資構建一種把網絡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互動平臺十分必要;能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兩者結合的最佳作用點是我們最大的期望,從而實現人與機、人與人、課程與網絡的互動。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題試圖構建一個適合高中學生學習的網絡互動平臺,選擇地理學科來進行網絡教學實踐,以期找到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從而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選題的意義
1、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拓寬學生接受地理知識的視野和途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得到增強;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2、有利于學生的協作學習的形成
協作學習主要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展討論、爭論、甚至辯論,以此保持自己的知識,升華自己的認識。網絡環境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習的要點,利用網絡調用信息資料,自由瀏覽,或者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探討,相互交流形成共識,教師也可調用某一學生的資料進行點評。這樣,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協作可在網絡環境中實現,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提高教師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轉變教學理念,以適應網絡教育的發展。
高中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網絡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在構建網絡互動教學平臺并利用它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取得一定的創新和突破。
4、拓展校園網絡的功能,提高網絡利用率
隨著“校校通”工程的推進,我校校園網絡趨于完善,怎樣提高網絡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怎樣避免使校園網只是學?!罢褂[”的延伸成為一個花瓶擺設,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我們選擇構建高中地理互動教學平臺,就是要使校園網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舞臺,使校園網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媒體,而成為一鍋大家都來添菜加料的美味“石頭湯”。從中我們將探索出網絡與教學相結合的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校園網的功能,提高利用率。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高中地理網絡互動教學平臺的設計與開發
該平臺運行于校園網,也可以通過Internet訪問,是面向校內地理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教與學平臺。平臺基于windows**AdvancedServer操作系統,使用ASP(ActiveServerPage)開發環境和SQLServer數據庫,以DreamweaverMX2004為開發工具。預設互動模塊有E-mail(電子郵件)、BBS(電子公告板)、在線聊天室(Chat)、答疑系統、留言本、在線作業、在線自測、在線考試、地理游戲等,提供國內外地理教學和資源的優秀權威鏈接。
2、跟蹤記錄教師和學生利用該平臺進行互動教學的情況
選擇實驗對比班級,深入教學第一線調查和記錄教師與學生利用該平臺互動的動態情況,在實驗數據比較中分析和尋求網絡與教學相結合的最佳切入點。
3、通過使用該平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獲取、處理、創造、表現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并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實現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
4、通過該平臺使教師和學生找到一個最佳的交流場所,使平時無法面對面談的問題在這里找到解決的方法。
現在的師生關系不算融洽,學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當中竟然沒有一個人去寫自己的老師,哪怕是不喜歡或者失望都沒有,他們集體逃避了這個問題。這該是老師的悲哀、學校的悲哀抑或是教育體制的悲哀?所以構建這個平臺我們也想從中找到緩解師生矛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
三、完成本課題的條件
人員結構:課題組成員配備合理,有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有又有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對網站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開發和應用達到了熟練的程度。課題組成員具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的主要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教育統計的手段,所有成員均能進行課件和網頁制作。學校大力支持本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活動并給予必要的時間保證。
資料準備:學校有校園網、課件制作室、多媒體網絡教室作硬件支持,有科研中心相應的科研資料作軟件支持,同時每個教師家庭都有計算機連接校園網,這就為平臺的構建和應用提供了充足的資料準備。
科研手段:1、主要采用對照實驗,運用等組設計原理,隨機選定兩個平等班,對實驗班采取網絡互動教學,使實驗班學生有機會在互動平臺上學習和交流。而對對照班,則采用常態教育教學。2、文獻檢索法。3、統計測量法。4、問卷調查法。
學校對于教育教學研究將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課題組負責人將全面負責課題開展情況,并定期檢查和總結。
四、課題人員組成及分工
1、人員組成
負責人
組員
2、具體分工
五、課題研究進度
主要研究階段階段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
20**.5月至10月1、完善課題計劃,寫出詳盡的研究方案。
課題實施階段
20**.11月至20**年6月1、完成地理網絡互動教學平臺構建。
2、實施互動教學對比實驗,跟蹤記錄實驗數據并寫出分析報告。
3、發放調查問卷,并對問卷進行統計寫出調查報告。
課題總結階段
20**年7月至8月1、數據統計分析
2、課題自評、論文集結
成果展示階段
20**年9月至12月1、推出公開課
六、課題最終成果形式
1、完成課題結題報告。
2、完成課題論文集。
3、面向全省或全市進行一次地理公開教學活動。
4、把地理網絡互動教學平臺向全社會公布,使之成為共享資源。
- 上一篇:藍色的海豚島名著讀后感
- 下一篇:中學地理學科教學研究開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