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兩市學習考察報告

時間:2022-10-30 11:21:00

導語:晉城兩市學習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晉城兩市學習考察報告

長治,晉城兩市考察學習的情況報告

在6月10日召開的第七次全省環保工作暨"藍天碧水工程"啟動大會上,長治,晉城兩市被授予"省環保模范城市"的稱號,并獲得200*年城考優秀集體.兩市的環保工作走在全省的前面.為學習借鑒兩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6月16日至18日,由市環保局梁麗明局長帶隊,部分局領導,10縣(市)區環保局(分局)局長和局部分處室負責人組成的學習考察組赴長治,晉城兩市和天脊化工集團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學習.考察采取座談,交流,現場參觀等形式.雖然時間短促,但是考察人員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認為長治,晉城有好多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長治,晉城兩市的基本情

長治市:建城區面積45.3平方公里,人口36萬.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和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工作列入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作為創優發展環境,提升城市魅力形象,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市經濟跨越發展的大事來抓.2004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總目標.同年,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城市稱號,并被省政府命名為首批"山西省園林城市";2005年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全市二級以上天數達265天,比2004年增加77天,增幅40%.

晉城市:建成區面積28萬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為30萬人.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經濟強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四市"工程.2004年提出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經過全市上下奮力拼搏,2005年被國家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和"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全市二級以上天數達258天.比2004年增加66天,增幅34%.

二,基本經驗和做法

(一)創模是"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兩個一把手親自掛帥,各部門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抓創建

在思想認識上,兩市把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和大力發展經濟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創模增強城市的綜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優化發展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來促進經濟發展;反過來又以發展經濟增強實力,提供強大的財力,科技支持創模工作;認為發展經濟不能就經濟抓經濟,環保工作也不能就環保抓環保,要統籌考慮,相互促進.創模工作不是部門工作,更不只是環保局的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書記,市長的政績工程,市委,市政府的實事工程,廣大群眾的民心工程.

在工作機制上,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環保部門監管,各部門分工落實的工作機制.成立了創建指揮部,書記或市長親自掛帥擔任組長,分管副書記,紀委書記,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環保,發改,經貿,工商,園林,衛生,環衛等部門為成員,統一協調,調度,組織創建工作.辦公室設在環保局.市政府同城區政府簽訂了創建責任書,明確責任和任務,四大班子領導經常聽取匯報,檢查,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紀檢委,組織部,市委,政府"兩辦"督查處組成聯合督查組,督導考核創建工作任務的完成.形成強大的創建網絡,提供了有力地組織保證.晉城市創模中:市委書記李雁紅擔任領導組組長,長治市創模中市長杜善學任組長.

(二)把創模工作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結合起來共同創建

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有好多共同之處,在考核指標中,創建的內容上,相互聯系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市把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和其他3個創建捆綁起來共同創建.有效地促進了政府各部門相互聯動,形成全社會,全方位,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建美好家園和諧城市的良好局面.

(三)真抓實干,傾全力,投巨資,保障創模工作

創建工作中有很多是城市建設中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長治市創建中,政府在財力緊張中,投資10多億元.新建,擴建道路25條,橋梁30座,小街小巷170條.整治了"三河一渠",投資1.5億元建設了一座日處理5萬噸的生活污水廠,日處理500噸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新增供熱面積369萬平方米.

晉城市財政部門每年從財政單列2000萬元,用于環保工作.2006年單列4800萬元用于環保工作,三年藍天碧水,創?;顒油顿Y10多億元.分別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廠等硬性的公共服務設施.環保投資指數為1.91%.

(四)監督有力,敢碰硬,嚴紀律,責任追究到位

為了確保幾個創建工作切實落到實處,長治,晉城兩市,都建立了強有力的效能監督機制.比如,晉城市紀檢委,監察委部門制定印發了《關于嚴明紀律,嚴肅環保執法的緊急通知》,并由市紀檢委牽頭,組織部,市委,市政府督察室等部門組成監督檢查組,主要對政府各部門,國營企業承擔的工作任務,逐一檢查督導.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或以種種借口,久拖不干的政府部門領導和國營企業領導,在組織上實行責任追究.2005年晉城市有3名部門領導受到督察組的戒免談話,有2名領導因創建工作不利,受到降職和政紀處分.由環保,技術監督,公安,工商,供電等部門組成專業督查組,對使用含硫量超標的企業,運輸含硫量超標的車輛和重點污染源實行24小時監控,發現含硫超標的煤炭予以沒收.對未關停的落后設施責令關停,對超標排污企業,責令停產治理.有力地保障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合理規劃,大手筆,高品位,園林綠化見成效

和我市相比,長治,晉城的園林綠化走在了前頭.一是規劃合理,樹種好,草坪,灌木,大樹形成梯次;三季開花,四季長青的樹種相互映襯.二是手筆大,在有條件的地方綠化不僅是成行,而且是成林,成片.尤其是長治市實施"三個城市生態圈"綠化工程,道路,河流,庭院,廠區綠化帶和"黃土不見天"綠化工程,使綠化覆蓋率達到43.4%,綠地率達到40.4%,人均綠地達到10.2平方米,三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為改善空氣質量,優化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思考及建議

通過對長治,晉城環保工作的參觀學習和認真思考,大家一致認為我市的環保工作同長治,晉城相比較,具有城市大,工業企業布局不合理,重工業比重過重,環保欠賬多等不利因素,導致治理難度大,投資需求多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靠環保部門孤軍作戰是不行的,必須由政府主導,主要領導帶頭,傾全市之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達到"跨越式的進步",為此建議:

(一)叫響創模工作.確定用2―3年時間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目標.把創模工作作為太原市率先發展,創建新型城市,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提升城市品位,檔次,構建和諧社會的總抓手.以創模目標統一市領導的意志和決心,以創模的旗幟凝聚,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人人參與,個個奉獻,使環保工作由部門工作上升為政府工作,由政府工作上升為"一把手"工程.

(二)聯合共同創建.將創模工作同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以及太原創新型城市結合起來,帶動政府各部門聯動,互動,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事實上,國家創模標準的29項指標中,其中,園林,衛生,環衛,市政,林業,教育,統計等部門均承擔多項指標,加起來共20多項,而創建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局也分別承擔幾項指標,聯合創建有利于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使各部門凝成一股繩,形成強大的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成立創模指揮部.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由環保,城建,園林,衛生,財政,宣傳,執法等部門參加,組成創建指揮部.全面負責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創建任務和時限,認真落實.建立監督,考核,激勵機制,由市紀檢委,組織部,市委,市政府辦公廳督查處,環保,衛生,園林等部門組成創建督查組,對創模責任部門和單位的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考核.對完成任務出色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和領導給予批評曝光和行政處分.使各項工作任務按時保質完成,防止圖形式走過場.

(四)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河流整治,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城市集中供熱設施建設是改善環境質量治本的硬件設施,必須由政府優先考慮長遠規劃,加快實施.

1,加快建設新的生活垃圾處理廠.新建的侯村垃圾廠,籌建三年至今仍停留在三通一平階段,進展十分緩慢.若大的太原市沒有一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

2,加快建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太原市目前日排生活污水量60-70萬噸.目前4個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量不足30萬噸,其余全部直排汾河.沒有污水廠,污水處理就是一句空話.去年我市雖也在小店區規劃了一個城南污水廠,但因資金等種種原因.近一年仍未啟動建設.

3,下大力整治河西排放生活污水的5條河道(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風峪河,冶峪河)這些河道每天流淌著約5萬多噸的生活污水.臭氣熏天,蚊蠅滋生,同時河道兩側各種垃圾遍地,嚴重污染環境又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

4,按規劃加快建設集中供熱熱源廠,完成省領導提出的三年增加3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的目標.今年初確定市區新增1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但直到目前,原定的太原市調峰熱源廠,小店熱源廠,東山熱源廠擴建工程至今仍在前期準備階段.

5,擴大綠化面積.綠化對城市的環境至關重要,對調節氣溫,降塵,防噪等起到積極的作用.太原市城市及周遍到處是裸露的地面,大風過后,塵土飛揚,嚴重影響太原市的環境質量.道路,河道兩側,城鄉結合部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重新規劃,加大綠化植樹面積.在主城區,要騰出空地搞綠化,拆房建綠,拆臨建綠,不要一有空地就蓋樓.植樹造林要大手筆,不僅成行,有條件的要成林,成片.同時要拆墻透綠,見縫插綠,點,線,面三維并舉,實行"黃土不見天"綠化工程.

6,更新觀念,打破壟斷.針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政府財力不足的實際,市政府要打破行業壟斷,建立公共設施市場化,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并制定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該領域彌補政府財力不足,切實加快我市基礎設施建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