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組織職能考察報告

時間:2022-05-06 09:30:00

導語:婦聯組織職能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聯組織職能考察報告

一、婦聯組織在促進婦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婦聯章程明確規定:婦聯是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是黨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團結引導廣大婦女全面參與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中具有其他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婦聯組織是動員婦女參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推動器”。婦女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生力軍。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婦聯組織在教育婦女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樹立市場經濟意識方面;在引導婦女參與經濟建設活動,擴大婦女參與經濟發展的空間和領域方面;在協調利用各種經濟和社會資源,為婦女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信息、項目、中介、示范服務方面;在扶持、帶動婦女群眾共同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二)婦聯組織是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助力器”。黨的*報告指出:“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就需要包括婦聯在內的群團組織充分發揮服務、協調、監督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管理。長期以來,婦聯組織在充分發揮民主參與、民主監督作用,依法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在加大對各類優秀婦女人才的培養、宣傳、推薦力度,提高婦女的參政比例和參政水平方面;在切實增強婦女群眾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方面;在推動婦女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承擔了重要職責,為搞好社會公共管理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三)婦聯組織是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器”。先進文化以它蘊含的科學理論、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社會理想引領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實踐中,婦聯組織一直將其作為婦女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致力于先進文化的傳播,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教育培訓資源,開展文化技術培訓,大力開發婦女人力資源方面;在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弘揚先進性別文化,努力營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良好文化和社會環境方面;在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婦聯組織是推動婦女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穩壓器”。社會和諧既包括人自身的身心和諧以及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又包括尊重創造性、差異性,層次性,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最后達到和諧。在這方面婦聯有著其他組織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一是婦聯組織網絡縱橫交錯,有立體布局,點多面廣的組織資源;二是婦聯干部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有豐厚的人力資源;三是婦聯被譽為婦女群眾的“娘家”,婦女干部的“基地”,,有可靠的社會公信力資源。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在做好婦女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婦女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方面;在協調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婦女群眾的利益,建立不同婦女群體利益的互惠互利、救助困難群體等方面;在化解利益糾紛和矛盾,促進社會公平,保障婦女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等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新形勢下婦聯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婦女工作出現的新問題,婦聯組織的原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已難以適應現實條件的變化,婦聯工作面臨著的許多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為:

(一)輻射面窄,滲透力弱。隨著社會制度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婦女群體分層加快,出現了差別性、多層性、流動性、自由性等復雜局面。婦聯組織雖已建立縱向到村,橫向到機關、科教文衛的組織網絡,但組織體系的覆蓋面還不能輻射到所有的婦女,影響力還不足以滲透所有的婦女,如高校、“兩新”組織、流動人群中婦女組織還沒有完全建立,社區婦聯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基層婦聯組織的人員、編制、經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組織萎縮,職能模糊。這一點,在鄉鎮表現更為突出。我市現有鄉鎮辦事處127個,全部配有婦聯主席,據初步統計,婦聯主席為同級黨委委員的僅占8.3%。由于鄉鎮婦聯主席一般都兼其他工作,真正抓婦女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尤其是村婦代會主任,主要抓計生工作,很少有時間和精力考慮婦女工作問題,這就不能不影響到最基層婦女工作的效果和影響。

(三)經費拮據,環境不優。上級無項目撥款、本級無收費職能、自身無固定來源的客觀實際,導致婦聯組織經費拮據,也成為制約婦聯工作的瓶頸。省委婦女工作會議后,我市各縣市區認真貫徹會議精神,較好地落實了婦女工作經費,縣級婦聯的經費條件有了改善,但仍難以滿足工作需要,還得要靠外面討、搞活動籌等方式來彌補經費的不足,尤其是省委文件沒有明確市級婦聯經費問題,黃岡市婦聯的經費預算仍然偏低,與其他市州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四)素質不高,隊伍老化。目前,婦聯干部隊伍素質雖有較大提高,但與社會發展要求,與促進婦女發展需要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思想觀念不新,視野較窄,開拓創新意識不夠;婦聯干部年齡偏大,交流力度不大,流動不夠,干部隊伍尤其是市縣兩級婦聯的中層干部仍然存在明顯的老化、弱化、邊緣化的現象。

三、做好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幾點建議

新形勢下婦女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應著力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貫徹。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國策,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也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男女平等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促進男女平等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承擔的職責。要把這一國策真正像其他三大國策一樣落到實處,首先,要建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長效宣傳教育機制和價值導向機制。要將這一國策作為全社會基本價值觀,真正納入黨委政府決策的全過程,真正納入大中專院校及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課堂,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男女平等基本同人口、資源、環境一樣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其次,建立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保障機制。一是在立法中,要把把性別平等納入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用基本國策來審視行政行為和規范出臺的政策,努力消除法規、政策中由于缺乏性別視角導致的性別間的不平等。二是將婦女發展的相關指標納入政府統一規劃,并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爭取在資源配置、利益調節等方面向婦女傾斜,從政策和資金上保障男女兩性平等地分享發展成果。三是加強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建設,建立促進性別平等的政府工作機構。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婦女權益的保障工作”。目前,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是一個協調議事機構,無法真正承擔起組織、協調、指導、督促的職能。要抓住這次行政體制改革的契機,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強各級婦兒工委及其辦公室建設,使其真正成為具有權威性的促進男女平等的政府工作機構。四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社會輿論在依法維權中的監督作用,形成有效的法律監督體制,對于侵害婦女權益以及司法不公等問題進行有效監督。

(二)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婦女及婦聯組織在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大有可為。一要更新觀念,準確定位。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的深化,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人民群眾的利益主體和需求日益多樣化,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各種群眾性自治組織大量涌現,要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必須建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體系,這對婦聯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婦聯應主動承接政府在改革中轉移的部分職能,理順與各政府部門的關系,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朝著與政府形成合作型、伙伴型的關系方向發展。二要提高參政議政水平。女性的政治參與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要要求。據統計,到20*年底,我國只有64.5%的省級政府、69.4%的地級政府和70%的縣級政府中有女性。在最高決策機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2003年第十屆代表中的女性僅占20.2%,比第九屆下降了1.6個百分點,20*年,第十一屆代表中的女代表637人,占21.33,比第十屆提高1.09個百分點;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女性僅占17.7%,比第十屆提高1個百分點,婦女參政議政水平總體偏低。為提高婦女參政議政水平,各級婦聯尤其是全國婦聯應大力爭取女干部培養選拔工作中的一些硬指標,提出女性在各級領導崗位上和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合理比例,讓更多的優秀女性進入決策參與層面,同時,充分發揮婦聯的女干部“基地”和“搖籃”作用,加快婦聯干部的流動。

(三)加強對弱勢婦女兒童群體的關注和支持。對當前婦女兒童工作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著重就婦女就業與勞動保護、家庭暴力、單親特困母親、留守婦女、留守流動兒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等問題,進行調研,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與工作措施,并推動相關部門出臺有關政策法規。

(四)加強婦聯組織自身建設。組織建設是婦聯工作的支撐和基礎。首先,要健全婦聯組織體系,在鞏固現有的縱向組織體系基礎上,加快建立健全與各類婦女組織的橫向合作網絡,尤其要依托黨建,著力加強社區婦聯組織建設、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婦女組織建設,高校和機關婦委會建設,形成以婦聯為主體的,與其他各類婦女組織互助合作的組織網絡體系。其次,大力發展各種行業協會和婦女志愿者隊伍等外圍組織,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和專業人員、志愿者的作用,有效擴大婦聯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第三,要繼續加大經費投入,著力解決基層婦聯包括市級婦聯經費困難的問題,爭取源頭支持,參照工會會費和科協科普經費,設立婦女兒童發展基金,真正解決婦聯工作經費不足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