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海經濟區考察
時間:2022-08-31 10:08:00
導語:環海經濟區考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驗與啟示
市大力發展海河經濟區域的重大舉措,近年來。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市以獨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標志性地區為目標重點打造海河區域,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戰,海河綜合開發改造邁出了新的步伐。海河區域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開始顯現,魅力海河已現姿容。市海河的規劃建設經驗對我區對河段的周邊區域的規劃建設具有很強的啟示性作用。總結海河的規劃建設觀念先進、氣魄宏大,具體有如下五個做法與經驗:
謀劃大發展,為迎接“大”召開。市委市政府于今年月中旬組織黨政代表團對環海經濟區的五個城市進行了為期6天的考察。這是繼去年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學習考察活動后的又一次大型外出學習考察。這充分表明了驕人的成績面前,決策者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也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此次市委市政府組織走出去,找差距,學他人之長,補之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積聚了寶貴的智力資源和精神動力。這次學習考察使學員們聆聽中領悟,參觀中感受,使我認識得到提高、觀念得到更新、視野得到拓展,科學發展的思路更加明確,得益良多。
有許多值得我借鑒和學習的好經驗。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環海經濟區在社會管理、城市規劃管理、園區開發、產業升級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區有這一寶貴水帶穿區而過的特色,區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通過綜合規劃與建設,將河兩岸區域綜合打造成我區的名片。所以,這次學習考察時特別注重對“水”觀察,尤其重視對城市河流綜合治理和兩岸區域綜合規劃建設經驗的學習,其中市海河經濟區域的規劃發展經驗就很值得我借鑒。
(一)注入經濟實力。海河規劃逐步拆除現有舊貨場和部分破舊住宅,建設一帶具有現代化辦公、酒店、商品展示、會議、購物、娛樂功能的建筑群,并修建過河橋梁,完善海河經濟和創業功能,為海河注入奔騰不息的發展動力,提升了經濟實力。
(二)凝聚交通動力。海河兩岸地區規劃了多條與海河平行及垂直的道路,在海河沿岸地區形成由道路、地鐵、公交、水上巴士、停車場及集散廣場、濱河散步路組成的完善的道路交通網絡,為海河凝聚人氣和財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彰顯環境魅力。確定海河的整體景觀風格、景觀分區和重要的景觀節點,進行海河沿線的堤岸改造、綠化、燈光、環境設施和景觀建設。同時綜合親水岸線的建設,保護水環境,綜合改善海河沿岸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使城河融為一體。
(四)激發文化張力。以海河自然風景軸線為中心,將發祥地的三叉河口、老城廂與各個時期的近代風貌建筑保護區、城市風景副軸線等相關景觀元素串聯起來。通過有計劃保留和改造,展示中國“水文化”的歷史和未來。
(五)展現休閑活力。規劃建設2平方公里的柳林風景區,與海河兩岸配套的綠化帶、小公園、小廣場和涼亭等一起,發揮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享受自然環境的城市功能。同時增加沿線商業、文化設施的建設,積極開展經濟文化活動,豐富旅游的內容,創造新的休閑旅游資源。
二、謀求新發展
目前來講,在外部氛圍和我區的自身優勢上都有利于我區的進一步加快發展。在外部氛圍的優勢上,大的召開,進一步確立了科學發展的戰略,使我區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一步得到明確。在自然資源的稟賦上,河從我區腹地穿流而過,在我區區域內的總長度達17.8公里,平均寬度達250米,仍具有較大的規劃與開發空間,為我區經濟升級和城市升級,推動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地域優勢。在去年末召開的區十二次黨代會上,我區提出把河段的“一江兩岸”作為未來的新城市品牌進行開發建設,通過科學的整體規劃、合理的區段功能定位及人性化的親水空間設計,致力營造成為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心紐帶,強力打造成經濟活力的黃金腰帶,重力鍛造出城建的絢麗彩帶。使“一江兩岸”成為最能彰顯我區水鄉特色,集濱江風貌、商業購物、休閑游憩、居住生活、文化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城市帶狀新空間,成為城市的新標志。海河的綜合規劃建設與我區的“一江兩岸”規劃建設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給予我們無限的啟示。我區將以這次考察為契機,借鑒海河綜合規劃建設的先進經驗,立足實際,圍繞河段這一我區中心水帶,突出綜合規劃建設,將該流域規劃成一個功能布局合理、經濟帶動力強、生態環境優美的黃金水域。
(一)突出中心建設,凸顯“標志之河”。
我區毗鄰市區,與市區有便捷的交通網絡連接。我區將利用這一地緣優勢,以“現代和諧水鄉新城”為目標,按照《區年—年總體規劃》的設計,積極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努力把我區打造成一個具有水鄉特色、適宜居住的生態家園。我區現有中心區面積達8.5平方公里,我區將在確定整體風格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抓好“一江兩岸”區域建設。具體圍繞河這一黃金水帶,加快一江兩岸的改造建設,擴大區中心區規模,拓展城市空間。對西岸的舊城區,我們將通過加快舊城改造,特別是因地制宜,采取“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市場運作、分步實施”的辦法,從物質形態、管理體制、經濟組織等多方面加快對“城中村”改造,努力將“城中村”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配套、服務齊全、管理良好的文明社區。同時把好臨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疏理河涌,營造富有嶺南水鄉特色品位的水城?,F通過舊城改造,已建成了商會大廈、外商公寓大樓等高層現代化樓宇。對南支流的東岸,我們將以經營城市的手段啟動建設,以游泳中心、房地產等具體項目帶動區域開發,盡快完成該岸沿江景觀帶建設,與西岸沿江路連接輝映,使“一江兩岸”成為我區的新城市中心。
(二)力促經濟騰飛,驅動“動力之河”。
以河段為核心,做好中心區、南城片區、南閣片區、西部片區、白一片區和榮平片區六大片區的“控規”編制工作。合理規劃我區的空間布局,科學規劃好各個片區的經濟發展導向,使此河段成為一條前舞后擺,左右騰飛的黃金區域。具體是將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融入城市發展規劃中,在完善六大片區規劃的基礎上,加強城市空間布局規劃,建立“一中心、兩翼區、三支點”的布局,以建立新城市發展格局為總目標,力求營造更優越的環境,為經濟社會雙轉型提供高效的承載平臺?!耙恢行摹本褪且ㄔO以“一江兩岸”景觀軸為主體特色的中心城區。“兩翼區”就是要把西部冀區,規劃建設為高檔次工業板塊;把東部冀區、打造成為全區房地產業的發展中心?!叭c”就是要全力構建以榮平為支點的重點商貿、物流板塊;以閣丫為支點的大型園區經濟工業板塊;以清暉園路沿線為支點的旅游經濟板塊。通過合理的經濟板塊的分布,使各片區為河段注入源源不斷的經濟動力,成為我區的“動力之河”。通過經濟功能的合理布局,力爭我區在今后五年內保持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以上,區財政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在2011年突破9億元。
(三)完善交通網絡,構建“凝聚之河”。
通過完善交通網絡,圍繞水道為中心形成一個“三縱三橫”的主干交通運輸網絡,加強區內及與周邊地區的凝聚力,助推我區發展。一是在港口大道全線通車的基礎上,全力配合好西部大道、濱江東路、市大道延長線、沿江高速等一批市屬重點道路工程建設。加快清暉路、閣丫中路的升級改造,完善環北公路建設。二是積極做好珠深高速公路出入口地段的整治工作,改善路面狀況和高速路周圍景觀,加強我區與市外經濟區域的聯系。三是積極配合市完善公交網絡,借助我區新公車站落成使用的契機,延遲公交車末班時間,增購區內公交車至50臺,優化線路安排,增加班次密度,同時增設與區外聯通的公交車次,提高公交承載力和公共服務功能,不斷改善交通狀況。
(四)突出環境建設,營造“自然之河”。
我們將還自然于河流,使河以自然的姿態,展現最原始的魅力,突出生態文明建設。一是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根據市政府與我區簽訂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各企業的總量控制目標,全面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對于污水處理設施不配套,污染物排放不穩定的企業,一律實行限期治理,治理不到位則實行關停處理。二是落實藍天工程。與碧水工程相配合,通過抓大氣質量還藍于天,與優美的自然水環境相互輝映。針對我區工業鍋爐較多的情況,重點規范鍋爐的運轉情況,嚴禁鍋爐燃燒廢膠紙,加強查處力度,消除鍋爐煙囪冒黑煙現象;做好大型鍋爐脫硫裝置的配套,以降低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同時加強對新、改、擴建鍋爐的監管力度,重點對高速公路兩旁、中心區、敏感區內的鍋爐實施控制審批。三是以綠護堤。大力加強河段兩岸河堤的綠化保護工作,通過在沿江路兩岸營造綠色景觀、在與南支流連接的內河涌兩岸大造綠景,將該河段建設成為一條聯通全區、貫穿南北的綠色河流。
(五)開發旅游資源,建設“魅力之河”。
大力發掘我區歷史悠久的水鄉文化內涵,以現代旅游景點的宣傳打造和歷史紀念、建筑景點的整合,配以美食業的熱點引動,系統開發的旅游資源。將段建設成為名聲響動、吸引力強的“魅力之河”。一是整合旅游資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為內涵、以特色為亮點,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竭力開發沿江的文化和其它綜合旅游資源,展現水鄉綿長悠遠的文化魅力。清暉園的成功開發,已使我區具備了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和良好條件,接下來我們的重點是繼續打造擴大清暉園的幅射力,科學規劃好馬州尾的旅游板塊;加快對大墳等文物古跡的開發利用,預留景點植被和配套設施建設空間,開辟人文景點;充實各村級文化博物館的豐富和建設,展出水鄉特色文化的歷史沿革,與清暉園相聯動,構建以水鄉文化為內涵的旅游體系。二是美食產業聯動。同時大力發展美食產業。充分發揮我區美食馳名遠近的優勢,與旅游業相聯動、相配套,走美食品牌、名牌產品之路,對一些已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我們將大膽開辟新的發展路徑,用集團式去開發,挖潛能、增效益、促效應。通過旅游與美食的有機結合,把我區建設成為集文化、娛樂、休閑、度假、飲食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 上一篇:紀檢干事個人情況報告
- 下一篇:幼兒園創優活動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