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旅游項目建設情況視察報告

時間:2022-06-12 09:54:00

導語:打造品牌旅游項目建設情況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打造品牌旅游項目建設情況視察報告

11月9日,市政協組織60多名常委、委員,對全市旅游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重點視察,實地察看了榮成市家園、書畫城、林場,區濕地公園、農場和安然納米國際大酒店等6個旅游建設項目,并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旅游局負責同志的情況匯報,委員作了議政發言。市政協主席在座談會上講話,市政府副市長陪同視察并講話。

這次視察,委員們感觸很深的有三點:一是旅游項目建設亮點紛呈。全市共規劃建設旅游重點項目48個,總投資達567億元,這對于豐富我市旅游業內涵、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作用明顯。視察中看到的濕地公園、農場、林場等項目,體現了生態游、度假游、“紅色游”等休閑旅游的新趨向,開辟了休閑度假的新去處,是旅游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新亮點。二是旅游業產業鏈逐步拉長。我市注重旅游業與城市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的銜接與融合,把城市作為一個大的旅游景區來規劃運作,全力構建大旅游、大市場。旅游業鏈條越拉越長,服務功能越來越強,旅游品牌越擦越亮,旅游市場越做越大,經濟效益越來越火,體現出旅游業發展的大手筆、大智慧。三是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規劃開發中的雙島灣、九龍灣等休閑旅游度假區,與榮成好運角、文登南海新區、大乳山等旅游示范區遙相呼應,將有力拉動旅游業上檔升級。正在開發的溫泉、海水熱療、海上運動、葡萄酒莊等高端旅游產品,將有利于破解旅游受季節限制的瓶頸,提升旅游業核心競爭力。

委員們認為,我市旅游業之所以能健康發展、成效明顯,主要得益于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動。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業放在全市發展大局中來定位和統籌,召開了全市旅游業發展大會,出臺了《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設立了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將旅游列入重點工作目標績效考核,形成了旅游業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和資金投入體系,有力推動了旅游業快速發展。二是全社會各方面熱情高漲、全力投入。發展旅游業不僅成為“共識”,而且成為一種社會共同行動,政府抓旅游、企業辦旅游、農村辦旅游、家庭辦旅游、個人搞旅游蔚成風氣。一大批工、商、農字號大企業紛紛投入巨資搞旅游項目,一大批鎮村成為旅游強鎮、特色村和農業旅游示范點,從櫻桃節到溫泉節,從海島游到農家樂,從度假村到生態園,全市旅游項目開發到處開花,方興未艾。三是市旅游局發展理念超前、工作主動高效。我市旅游業取得這么多可喜成績,與市旅游局領導班子和干部職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委員們感到,市旅游局有一個團結創新、求真務實的領導班子,有一個心齊勁足、甘于奉獻的干部職工群體,是一支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過硬隊伍。

委員們認為,我市發展旅游業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加之經濟比較發達、對外開放領先、交通便捷通暢、海陸資源豐富等優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早日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濱休閑旅游目的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藍色休閑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圍繞推進旅游業更好更快發展,委員們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主要體現在作好“三篇文章”上:

第一,作好“文旅融合”的文章。主要是“三抓”:一抓規劃銜接。建立文化和旅游產業規劃共編、政策共享、市場共推、品牌共建的良性發展機制。我市沿海的沙灘、礁石、濕地等自然景觀,是特色中的特色、優勢中的優勢,不可復制,應列入規劃,加強保護,多留一些原生態。二抓文化發掘。將海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和時尚文化等融入旅游業。打造融家紡、錫鑲、剪紙等傳統工藝現場制作,海產品、水果、漁竿等特產經銷,海洋情調、漁家情調、韓國風情等民俗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特色文化風情街。三抓業態融合。推動演藝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民間工藝品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業互利共贏。

第二,作好“打造精品”的文章。一要精在特色上。把握海、島、泉、氣候等資源優勢,整合力量,精心包裝,打造特色鮮明、品質優異、吸引力強的旅游精品。重點作好“海”的文章,把觀海景、吃海鮮、洗海澡、購海產以及海上運動等聯珠成串,深度開發,形成旅游的最大特色品牌。二要精在新穎上。注重以新理念、新思路,規劃發展高端旅游產品,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好、好中生優、優中生特”的文章。溫泉富甲天下,應積極探索“溫泉+特色景區”、“溫泉+會議休閑”、“溫泉+康復療養”、“溫泉+生態農莊”等多種開發模式,拉長溫泉旅游產業鏈。對帆船、游艇、酒莊等高端旅游產品的開發也應如此。三要精在服務上。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規范經營行為,努力把服務做精、做細、做到位,保證游客在“吃得可口、住得舒適、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購得實惠、玩得”。針對俄羅斯游客逐年增多的實際,開設俄語培訓學校或專業,開發適合俄羅斯游客口味的菜系,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鞏固擴大這一重要客源。

第三,作好“休閑旅游”的文章。圍繞我市旅游資源,加快開發一批面向大眾消費的休閑旅游項目,打造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休閑旅游景點,形成與“黃金周”、“小長假”、“雙周日”相適應的休閑旅游消費熱點。大力發展鄉村游、海島游、農家游、漁家游等,開發一批如城郊休閑、森林氧吧、農業體驗等鄉村旅游新業態,發揮好旅游業助農、富農的作用。推進旅游業與工業的融合,推出一批工業參觀旅游線路。搞好旅游線路的整體包裝和營銷,推出優惠套票。關注同城化現象,重視同城化效益,青煙威榮高鐵2013年通車后,會給休閑旅游帶來什么變化,應有與之相適應的規劃、投資、建設、管理等準備。

旅游業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機遇期。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旅游業已超過石油業和汽車業,成為發展最快的產業,也是最大的創匯產業。國際旅游聯合會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旅游人數將達到16億人次,旅游相關消費超過2萬億歐元,充分表明旅游業市場巨大、前景廣闊、商機無限。去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5%,、的比重分別是20%、14%,、的比重分別是10.2%、7.6%,我市這一比重達到11.3%,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推進旅游戰略性支柱產業建設,重點打造觀光、溫泉養生、休閑度假、新興高端四大特色旅游體系。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繼續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旅游工作,多為旅游鼓與呼,多提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多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共同營造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