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鄉行政執法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時間:2022-10-10 10:10:57
導語:全鄉行政執法工作開展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鄉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以推進依法治鄉進程為根本出發點把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同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質改革,不斷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保障和促進我鄉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鄉鎮執法人員的基本情況
我鄉執法人員總數為4人,持執法證人員為0人,大學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2人;45周歲以下4人。
二、鄉鎮行政執法的基本情況
(1)加大普法宣傳工作,全面提高法制意識
為了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眾法制意識,我鄉各行政執法部門充分利用廣播、張貼標語、專題學習、送學進寺廟、送學進學校等形式大力開展了法律宣傳,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向全鄉人民、全校師生、全寺廟僧侶宣傳、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強化了普法力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
(2)嚴格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
為了明確執法責任和目標,有效規范具體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在鄉行政執法責任制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我鄉各行政執法部門進一步健全了制度,明確了責任,且每個村配齊一名法律顧問,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解答服務實現100%全覆蓋。
(3)加強監督,確保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實施
鄉人大、鄉紀委在行政執法、政務公開等工作中充分發揮主導監督作用,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對行政執法、政務公開工作的檢查,并定期評議執法單位和人員的執法意識、執法能力、執法水平,有效的增強了我鄉各行政執法部門嚴格執法的法律意識。
三、鄉鎮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可賦權下放的事項清單
(詳情見賦權下放的事項建議清單)
四、鄉鎮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問題
一是鄉鎮機構管理的制約,鄉鎮干部大多身兼數職,工作多,流動性大,執法隊伍素質不高,而法律是成系統、成體系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鄉鎮執法主體法律意識淡薄。
二是個別農戶只要權利不要義務,只顧個人利益,沒有全局觀念,給基層工作造成了很多被動。
三是執法程序不規范,在行政過程中重結果輕過程。沒有嚴格按照規范程序執法,且老百姓習慣于傳統宗教習慣解決,排斥干部用法律的手段解決。
(二)原因分析
一是行政立法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著部門利益化傾向,公開透明和公眾參與不夠,缺乏充分的法律論證。
二是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參差不齊,依法行政的觀念、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對行政權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缺乏嚴格的執法責任制。
五、鄉鎮執法體質改革的意見建議
(一)完善機制,強化對依法行政的監督。一是要實行制度公開,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違法迫究制、投訴舉報等制度;二是進行內外監督,建立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依法行政監督機制。內部,司法所和紀委組成系統內的監督小組;外部,由縣級部門,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評議,促使鄉鎮行政執法人員自覺依法行政。
(二)理順體制,規范依法行政行為。一是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個擔其責,避免發生權力交織,責權不一的情況;二是要維護穩定,適當放權,賦予鄉鎮適當的權力,并予以支持,使鄉鎮能充分發揮作為一級證權機關的職能,提高鄉鎮及時有效化解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三)加強宣傳,營造依法行政環境。一是加大普法力度,通過“送法下鄉”等活動,切實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二是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干部隊伍,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注重運用法律手段,提高法律意識,做好依法行政。
- 上一篇: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總結
- 下一篇:全鄉“七五”普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