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合作社發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24 05:20:00
導語:農業合作社發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民專業協作組織是增強新鄉村建立,推進農業財產化運營,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氣和生力軍。為更好的指導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加速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我辦組織專門力氣就全縣農民專業合社發展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F將調研狀況申報如下:
一、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近況
(一)基本狀況
經查詢,截止歲尾,我縣工商注冊農民專業協作社共44個,個中,按注冊時間劃分,2007年3個,年8個,2009年16個,年17個;按行業劃分,栽種業23個,占總數的52.27%,養殖業20個,占總數的45.4%,農機服務類1個,占總數的0.23%;按成員規劃劃分,20人(戶)以下30個,占總數的68.2%,20人(戶)以上3個,占總數的6.8%,30人(戶)以上4個,占總數的9%,50人(戶)以上5個,占總數的11.4%,80人(戶)以上0個,100人(戶)以上2個,占總數的4.5%;按注冊資金額劃分,30萬元以上6個,占總數的13.6%,50萬元以上8個,占總數的18.2%,100萬元以上12個,占總數的27.3%。
(二)首要成效
2007年以來,我縣堅持把發展農民專業協作組織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主要工作,遵照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則,積極采取多種辦法,大力指導和推進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的發展,農民專業協作社從2007年注冊的3個,已敏捷發展到44個,協作社尤如雨后春筍的涌入到我縣經濟發展海潮中。參加專業協作組織的農戶大幅度添加、帶動財產發展的掩蓋面越來越寬、發揚的效果越來越分明、農民收入添加的長效機制正在構成,全縣涌現出一批機制比擬完善、帶動才能較強、助農增見效果好的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如涼水井鎮王家嶺專業養殖蛋雞協作社,從成立之初由領頭人王鐵剛發起18戶村民投入資金287萬元,養殖蛋雞2萬羽,到歲尾,存欄40萬羽,完成產值5600萬元,帶動農戶40戶,戶年均增收十余萬元。
二、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發展的特點
(一)在組織類型上,大都是以本地主導財產或特征財產如茶葉、油茶、中藥材、蔬菜、畜禽等組織起來的,如陳農灘鄉應用豐厚的庫區水面資本堅持了陳家灘水產養殖專業協作社,北溶鄉應用豐厚的茶葉資本堅持了沅陵縣碣灘茶葉栽種專業協作社等,在很大水平上對本地農業構造調整和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進效果。
(二)在組建方式上,一是強人或專業戶牽頭興辦,荔溪鄉富民農機服務專業協作社;二是村委會指導干部牽頭興辦,如涼水井鎮王家嶺專業養殖蛋雞協作社,由該村委會主任牽頭;三是公司+農戶的方式,如湘西黑豬養殖專業協作社。
(三)在組織方法上,都是堅持農民自愿,為會員服務和民主治理的準則,即:“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準則。
(四)在好處關系上,多以松懈型為主。據查詢,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大都是在產前、產中、產后供應各方面服務,大多沒有堅持起協作組織與成員之間好處分享、風險共擔的嚴密型經濟關系。
三、首要推進行動
縣委、縣縣政府為推進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的發展,制訂了一系列有用行動。
(一)縣委、縣縣政府高度注重,歸入主要議事日程??h委、縣縣政府對加速農民專業協作社發展,加速推進農業財產化運營,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十分注重,結合我縣實踐,出臺了《沅陵縣-2015年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發展規劃》,將農民專業協作社歸入了縣委、縣縣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
(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縣財務每年拿出15萬元財務專項資金扶持農民專業協作社發展,個中5萬元重點支撐2—3個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示范點建立,10萬元重點支撐2—3個農民專業協作組織財產發展,開展信息、技能、產物、認證、市場營銷服務和成員培訓等工作;二是在項目布置方面,縣委、縣縣政府協調、指導林業、水利、移民、扶貧、農業綜合開拓等部分在項目布置上,向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傾斜;三是在落實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依照財稅[]81號和湘政發[2006]1號文件執行;四是在信貸方面,把農民專業協作社列為鄉村信貸支撐重點。五是鼓舞和指導大中專卒業生到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工作,按規則代辦交納養老保險金等手續,其工作時間可核算為延續工齡。
(三)堅持鼓勵機制。縣委、縣縣政府堅堅持了以獎代建機制,施行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專項審核細則,對帶舉措業大、生長性好的執行重獎;堅持了農民專業協作組織退出機制,對無法發揚效果的責令退出。
四、當時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存在的首要問題
縱觀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的發展過程,閱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遲緩到疾速發展的進程。從初期的3個,發展到目前的44個,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建立逐漸增強,獲得了一些成效和經歷。但橫向比擬,我縣與周邊縣市還有必然差距。首要顯示在:
(一)運作不夠規范。一是我縣現有農民專業協作社的規范化水平比擬低,“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準則沒有充分表現;二是雖然大局部協作社制訂了規范的章程,但很多流于方式,科學民主治理與監視機制不健全,日常運營決定計劃往往由少量人說了算,沒有一致的質量治理系統,生產進程治理缺位;三是協作社與成員的好處關系還不夠嚴密,協作社對成員“二次返利”比例很小,全縣大局部的協作社沒有“二次返利”;局部協作社產銷聯接不夠嚴密,重盈利輕服務,重分派輕積聚。大局部協作社沒有堅持規范的財政準則,有的雖堅持了財政準則,但形同陳設,有的因不足專職管帳還記流水賬,晦氣于發揚資金效益。
(二)對協作社看法不足。從我縣的狀況看,相關部分、鄉鎮對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的看法不足,指導、扶持、鼓舞辦法不多;局部干部群眾對協作組織的服務認識不強;協作社社員絕大局部以農民為主,文明程度遍及偏低,市場認識淡漠中,不足市場開辟才能,不足久遠的發展目光,難以順應協作社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三)發展不服衡。從我縣的狀況看,現有的專業合社中,能正常運轉、發揚效果和賺錢的合社為數不多。當前我區大局部農民專業協作社還只是純真的松懈性的生產結合與養殖協作。大都專業協作社都還處于與社員松懈型結合的發展階段,他們之間沒有構成有用的好處聯合機制,會員收入提高了,但專業協作社卻難在傍邊發生收益,影響正常運作。
(四)資金缺少,“短板”效應分明。我縣協作社起步都比擬晚,基本差,基礎薄,大局部協作社沒有不變的收入渠道和融資手段,加之協作社的資產遍及無法評價典當,難以獲得金融部分的信貸支撐,融資相當堅苦,協作社的規劃擴張存在必然難度。農民專業協作社在我縣雖運作了幾年時間,但我縣協作社的各項工作還逗留在初級階段和起步階段,爭奪上級部分扶持資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五)產物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才能弱。我縣大局部協作社處于種養殖行業初級階段,產物深加工少,附加值不高,品牌認識不強,市場競爭才能弱。
五、加速發展農民專業協作社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要我縣農民專業協作社的發展近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增強政策營業培訓。農民專業協作組織是一項重生事物,必需加大培訓指導力度,指導發展,提高社員使用科技、應對市場的才能;增強協作社班子成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拓展市場的服務功用,提高協作社對社員的組織化程度。
(二)增強協作認識。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協作常識、政策律例、準則建立、協作典型,啟示教育農民加強協作認識。還普遍向群眾宣傳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的成功經歷和做法,激起其參加協作經濟組織的積極性;組織鄉鎮營業指導人員外出觀摩學習、開辟眼界,提高推進協作社健康發展的治理程度。
(三)增強組織準則建立。要積極指導農民專業協作社逐漸堅持規范的運轉機制。一是堅持民主的治理機制。指導農民專業協作社依照“民辦、民管、民受益”準則制訂章程、財政治理和內部監視準則,執行民主治理,民主決定計劃。二是堅持合理的好處分派機制。從我縣的狀況看,好處分派機制不健全,是制約協作社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必需指導和指導協作社堅持卓有成效、較為完善的好處分派機制。三是堅持有用的監視機制。指導和協助農民專業協作社堅持內部監視機制,對財富情況、協作營業的全體執行狀況進行監視,執行社務公開。
(四)加大政策扶持,為促進發展供應保證。針現階段我縣農民協作組織發展的特點,要切實制訂完善配套的支撐政策。一是財務扶持。要布置專項資金,支撐農民專業協作組織開展信息、培訓、農產物質量規范與認證、農業生產基本設備建立、市場營銷、技能推行等服務。還,各級各部分要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向上爭奪各類扶持資金,想方設法處理協作社資金堅苦問題;二是稅收優惠。要切實讓農民專業協作社享用國家規則的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響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還,結合當地實踐,積極研討出臺支撐農民專業協作社發展的其他優惠政策。三是信貸支撐。要協調金融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則,采取多種方式,為農民專業協作組織供應資金支撐和金融服務,緩解農民專業協作社融資難問題。四是項目支撐。答應符合前提的農民專業協作組織為主體,承當農林、牧、漁、農產物加工重點工程等各類項目標建立和施行;農業綜合開拓項目、扶貧項目、農田基本建立項目、規范化生產和無公害基地建立、農產物質量規范與認證、水利、新鄉村建立等基本設備建立項目等要向農民專業協作組織傾斜;五是人才支撐。為鼓舞更大范圍的技能強人、經濟強人、致富強人參加協作社事業,建議堅持健全鼓勵機制,對獻身協作社事業的優異人才物質長進行獎勵,政治上賜與聲譽。
(五)堅持身牌認識,加速財產晉級。要積極指導農民專業協作社堅持發展與規范偏重準則,圍繞我縣豐厚的財產資本,依照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的要求引進提高前輩技能、加速技能財產晉級、延長財產鏈條,打造一批在省表里有較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區域性協作組織。
- 上一篇: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檢測工作
- 下一篇:天然氣管道整治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