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依法治理工作述職報告
時間:2022-05-14 10:38:32
導語:鎮依法治理工作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鎮依法治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立足鎮情實際,始終以增強學法、懂法、守法三種意識為先導,以創建法治政府、法治村、社區,增強人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為目標,從強化村居民自治入手,有力推動了依法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工作成效及亮點
(一)以法律“七進”為手段,全方位營造依法治理共識
一是創新機制造氛圍。我們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會前學法、化解糾紛、普法宣傳等機制制度,切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了活動順利開展。二是創新載體造氛圍。充分利用村、社區公示欄、便民服務大廳等宣傳陣地,懸掛宣傳標語,張貼、擺放法制宣傳資料。通過召開村、居民代表會議、院壩會等形式發放宣傳材料,開展法制宣傳。還從各社區文藝宣傳隊中培養一批懂法知法的文藝積極分子,通過編排通俗易懂的相聲、小品、三句半等文藝形式在全鎮轄區范圍內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律知識宣傳活動。三是問題導向造氛圍。培養組建了由村、社區干部、社長及網格管理人員組成共176人的“法律明白人”和由派出所、司法所人員組成共10人的“法制教官”隊伍,針對近年來我鎮因農村換屆選舉、村務財務公開、征地拆遷等問題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和上訪事件,對全鎮村社干部、村民代表進行《農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學習。通過營造氛圍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糾紛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達成了全力推進依法治理的共識。
(二)以《村、居民公約》為抓手,扎實推進依法治理示范村、社區建設
我鎮采取“部分先行、后來跟上”的方式創建了依法治理示范村、社區,重點選取社區、社區等條件較為成熟的社區,邀請縣民政局、縣司法局進行指導,鎮民政所、司法所具體負責,采取召集擬定初稿(社區“兩委”)、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居民代表)、會議審定、定稿(代表決議)、廣泛宣傳的“三上三下”方式,建立完善了《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等多項民主自治管理制度,同時配套制定了相關懲處制度,規定對違反居民公約情節輕的,對行為人組織學習居民公約1-3小時,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對違反居民公約情節重的,對行為人給予紅黑榜通報;對多次違反居民公約和情節特別嚴重的,對行為人建立不良行為檔案。通過實施《村、居民公約》以來,我鎮村、社區自治效果顯著,清潔衛生、義務服務、自治意識都有了明顯提升。
2014年全市依法治理現場工作推進會在我縣召開,社區為現場之一,社區的法德聯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好評,并在全市推廣,同時社區、南磷路社區被評為市級法治示范社區,村、村被評為縣級法治示范村。
(三)以網格和“雙提升”為載體,著力推進了平安村、社區建設
一是等社區開展了以提升居民文明法律素養為主的家庭學校教育活動,邀請專業講師利用周末、節假日等時間到居民家中宣傳、講解法律和道德知識,實現了文明素養和法制意識雙提升。二是將“135”服務群眾機制和網格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將困難群眾基本情況、民生訴求、信訪訴求摸清摸透,提高了社區對轄區內的不穩定因素、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三是通過會前學法、每月學法、重大疑難信訪、矛盾糾紛案件研判等制度,進一步“逼”使干部自覺學法、正確用法和執法為民,從而不斷提高干部的法律業務水平和強化干部的法律責任,從而使國家干部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不得超越法律的底線。四是積極引導和發揮黨員、離退休干部、居民、志愿者的先鋒作用,組建義工志愿者協會,將義務巡邏作為常態工作來抓,每月至少一次進行城管、消防安全巡邏、計劃生育居民自治管理等活動,充分發揮了社區志愿者的作用,為創建平安村、社區也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鎮在依法治理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普法宣傳工作做的不夠細,群眾領會能力普遍不高,法制觀念不強,真正知法、用法的群眾不多。二是普法宣傳力量不足,專業法律業務水平不高,缺乏一支熱心法制宣傳、懂法律、有一定演講能力的普法講師團、宣傳員。三是鎮、村、社區兩級經濟困難,對開展依法治鎮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各村、居委會的普法工作發展不平衡,沒有專項經費,硬件投入少,標準不高,操作性不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依法治理工作中,我鎮將按照上級的要求和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鋼化措施,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強力推進“法律七進”工作和做到四個“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依靠法治提高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依照憲法和法律更好地管理好鎮域經濟、社區發展等各項事務;二是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手段來維護開放、有序、公平的市場環境;三是更加注重依靠法治來規范人民群眾的日常社會行為和引導他們通過正確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四是更加注重維護人民群眾的民生利益、激發社會活力,聚集推進“兩個跨越”的強大力量。
- 上一篇:漢語言文字創新設計論文
- 下一篇:我國機械創新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