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報告

時間:2022-10-14 03:09:10

導語:經濟結構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結構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樹立“營造創新創業環境、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創新產業、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理念,建設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完善創新載體,科技綜合實力有了新增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地方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有了新發展,自主創新環境有了新優化:2013年首次通過了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5%;2013年申報國家科技項目5項,申報省級科技項目5項,全年共爭取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達1008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列為省重點新產品計劃11項,獲市科技進步獎2項;產學研合作項目達成10項;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300萬元;到目前,建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團隊3個,正在報建省級和市級各1個;專利擁有量136件,2011、2013年先后榮獲市知識產權先進縣。

下面從創新主體、科技政策、創新平臺、科技項目、工業信息化等五個方面進行自查。

一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和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沒有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就沒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我縣按照“梯度培育、分類指導”的方法對企業進行培育。對于初創期的企業,鼓勵它們進駐科技企業孵化器,申報雛鷹計劃;對于成長期的企業,鼓勵它們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利示范企業、市級創新型企業。目前,我縣已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3個,高新技術企業2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5%;培育省級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市級創新型企業8家。

1、注重科技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創新發展,持續加大科技政策引導力度,力促經濟結構調整。出臺了銅府辦發[2010]37號文件《縣落實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的意見》,意見規定:(1)鼓勵申請專利技術政策:在縣財政安排專利專項資金中,對申請以及授權的國家發明、實用、外觀等專利分別給予獎勵;(2)獎勵科技成果政策:縣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并由縣人民政府頒發證書和資金;(3)扶持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對列入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的,每個項目由財政安排扶持資金50萬元;(4)落實稅收激勵政策:對經省級科技、財政、稅務部門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有效期內按減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余稅收政策均參照國家、省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2、扶持企業自主研發、引導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出臺銅府發[2014]5號文件《縣人民政府關于打造“雙百雙十”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意見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當年由縣財政獎勵5萬元;對被批準為省級或市級企業研發中心的,當年由縣財政獎勵3萬元或1萬元;對通過省級重點新產品鑒定的產品,當年由縣財政獎勵2萬元,對立項為省級重點新產品的產品,當年由縣財政獎勵0.5萬元。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和人才引進工作,構筑激勵創新政策體系。

在科技創新工作中,我縣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工作的引進與培養。出臺了銅辦發[2010]8號文件《縣引進人才暫行辦法》的通知,通知規定,對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有一技一長的特殊人才,經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認定后,不受身份、學歷、資歷等條件限制,可直接引進。同時,我縣還重視人才的培養,銅府辦發[2010]37號文件規定,政府鼓勵企業選派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培訓學習,有效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支持和引導高等院校或科技研院所科技人才到企業兼職,承擔項目研發與開發,實現人才與需求的對接。

三是加大投入,建設創新平臺,提高科技公共創新服務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政策:完善政府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全面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科技投入的政策規定,縣級財政科技支出按財政支出不少于2%的比例安排專項經費并由科技部門與財政部門聯合下達;安排500萬元設立“六個一工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重大高新項目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縣財政每年據實安排專利專項資金和科技成果獎勵資金,用于專利資助和科技成果獎勵;利用財政擔保公司、科技擔保公司這個平臺,吸引金融機構為重點創新型企業融資。

建設和完善公共研發平臺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通過公共研發平臺對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與整合,提高資源共享范圍和效率,為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提供科技資源條件支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縣已建立了3個市級科技研發平臺,1個省級和1個市級研發平臺正在報批之中。這些研發平臺的建設,對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制約,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起到積極作用。

四是主動申報科技項目,增強科技重大項目支撐引領作用。圍繞我縣主導產業,提升我縣自主創新能力,我縣主導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重點項目和省政府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計算機竹鍵盤”等重大科技項目,引領和支撐竹制企業向“低碳”發展;同時還申報“新型環保型陽離子印染助劑YRZ中試”等國家創新基金項目2個,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對優化我縣經濟發展結構,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五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程度正在加深,企業技術改造正在完善,新興產業創業平臺逐步形成。我縣2013年向省市申報了江橋竹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恒興水晶有限責任公司為省第一批“兩化融合示范企業”。(暫未列入項目規劃。)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正在完善。

縣工業園初步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分為生態經濟區、工業區、工業小區三個功能區建設??h新興產業創新平臺--生態園區于2010年3月正式動工興建,目前已建成供電、供水、道路、排水、排污、弱電、加壓等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入園企業已達到73家,其中投產36家,在建16家,已簽約準備建設的21家。2013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39.37億元,上交稅收達2.5億元。已初步形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電子、環保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鏈,逐步形成以鵬創、佰利達、仁和、民濟為龍頭的醫藥化工產業,以金蘭、尚朋、騰達、金泰為龍頭的高科技新型材料產業,以華裕、佰泰、榮通為龍頭的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

二、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財政科技投入、企業創新能力、創新人才梯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財政科技投入保障有待加強??萍歼M步需要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國家、省、市為了促進科技進步,明確要求“確保每年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占當年本級財政支出不少2%;雖然我縣財政這部分支出達到了2%,但如果能夠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科技工作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目前,我縣的高新技術企業較少,且規模偏小,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研發機構,但是設備陳舊、條件簡陋、測試手段落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為了克服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對接活動,但是活動單一,沒有與院校形成全面、穩定的合作關系,科技成果轉化率也較低。

三是創新人才梯隊建設滯后。

四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最高管理者對兩化融合認識不到位、參與度不高、有技術方面和管理方法的困難。

五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瓶頸及用地計劃限制。目前正在新建和改擴建的30個項目中,全部有建設用地指標的項目僅8個,有部分指標的項目有9個,一點指標都沒有的項目有13個,缺少土地指標近2000畝。許多新項目因缺乏用地指標無法開工建設或難以辦理工程報建手續,用地計劃遠遠不能滿足我園區發展新興產業需求。

六是資金短缺。園區選址為山地石山,基礎建設費用高,財政總量小,園區發展新興產業建設資金不足。

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下階段工作思路

下一階段,我縣科技工作總的思路是:本著“人才興縣、科技強縣”的理念,堅持“資源不足科技補,小縣構筑大科技”的原則,培育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筑特色科技創新體系。重點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加強高等科學院校的合作,開展對接活動,借助全國高校科研力量推動我縣企業科技創新。根據我縣產業特色,開展全面科技合作,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依托,推進轉型升級。

二是著力構建科技投融資體系。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銀行、創業投資等為依托,擬建立科技型中心企業貸款風險池基金,探索風險投資與創新資源的合作機制,推進科技金融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積極開展科技企業與投融資機構交流對接,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貸款支持。

三是提升專利質和量,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提升企業申報專利的主動性,提高企業實施專利成果產業化的能力。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激勵和保護機制,將知識產權納入科技管理的全過程,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監管,依法調處各類糾紛,維護專利人的合法權益。

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達成共識。

五是爭取政策支持。利用剛獲省級園區籌建批復契機,積極爭取土地利用總規盡快修編,爭取上級新興產業項目的用地、資金、政策扶持。

六是加大基礎配套設施建。引入物流、金融、物業、商住、醫療衛生等配套產業,保障新興產業鏈需求。

七是搞好項目落地服務。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優化招商引資政策,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