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民生工作自查報告
時間:2022-12-04 08:10:00
導語:環保局民生工作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市政府相關會議精神,我局對牽頭負責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第16項工作要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情況進行了認真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完成情況
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情況:市政府頒布了《市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工作目標、部門責任及大氣污染防治計劃行動項目,對每一個項目明確了責任部門;市環境保護局下發了《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施計劃的通知》,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的淘汰任務,并督促企業在規定時間完成淘汰任務;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開展了黃標車、老舊車淘汰工作,截止8月底,完成了347輛黃標車、老舊車的淘汰任務;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開展了油品升級工作,市內中國石油加油站在2013年11月已開始供應國ⅳ標準車用汽油,預計在年底前供應國ⅳ標準的車用柴油;中國石化加油站在2012年12月已開始供應國ⅳ標準的車用汽油,2013年6月開始供應國ⅳ標準車用柴油。
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情況:(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賈家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總投資130萬元,已于2013年投入運行;城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總投資4200萬元,現已動工,預計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養馬鎮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總投資3877萬元,現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安裝設備;市養馬鎮污水管網完善工程,由養馬鎮組織實施,現已完成勘查設計;三岔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總投資12800萬元,已完成規劃選址、可研及環評,但由于天府新區調規及成都新機場選址未確定,已報省環境保護廳申請推遲實施。(二)城市飲用水源保護方面: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張家巖水庫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目前供水范圍為城區及周邊鄉鎮30余萬人,年供水量1300萬m³,迄今已服務8年。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方案的通知》(川辦函〔2010〕26號)精神,經省廳、市環保局有關人員踏勘和專家評審,根據防護要求,分別劃定了張家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各種保護區標志已全部建設完成,市水務局、龍泉山灌區管理處對劃定的保護區范圍地理界線設立了標志牌和界樁,在一級保護區(陸域)設立了120米隔離網。建立了城市飲用水源應急管理制度和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制度,在水庫引水隧洞出口建設了攔渣治理系統。水庫所在地五指鄉政府加強了村莊環境整治,建農村戶用沼氣池、垃圾池,治理集雨區范圍內農村生活污水和養殖廢水,垃圾實施集中收集處理,有效減少了農村生產生活對水源的污染。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科學、合理施用化肥,減少了農村面源污染。市林業局、五指鄉人民政府加強了集雨區范圍內現有的森林植被保護,對一級保護區范圍內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進行退耕還林,對二級保護區范圍內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進行退耕還林。市環保局負責對保護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執法人員每月進行至少一次巡查,五指鄉政府、市水務局、市林業局、龍泉山灌區管理處等相關單位共同做好保護工作。市政府2012年4月委托資質單位科學編制了《市張家巖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案》,經省專家組評審并修改完善后,已由市政府頒布實施。(三)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對全市38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地劃定了保護區,其中,河流型9個、湖庫型7個、地下水22個。供應鄉鎮42個,人口14萬人,年取水量210萬噸。市環保局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支持,通過中央農村環保“以獎促治”項目,對項目所在地的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環境整治。2010年以來,共對11個鄉鎮、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600余個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了環境整治工作,市環境監測站每半年實施一次監測。(四)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方面:一是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2008年以來,先后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3個,15個鄉鎮通過市技術核查。二是大力實施村莊環境治理,2008年在全省首批實施了簡城鎮民旺村、壇罐鄉南堰村、高明鄉高塔村中央“以獎促治”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6年來,共爭取到中央環保專項資金1498萬元,配套資金1000多萬元,治理村莊29個,通過建井圈、井蓋、井臺和設飲用水源警示標識等保護村民飲用水源,建垃圾池、垃圾庫實現垃圾集中收集轉運,建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生活污水,建沼氣池處理畜禽糞污,有效改善了項目村環境質量。三是強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2010年以來,市財政累計預算環境治理切塊資金1.3億元,實際到位約7000萬元,主要用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清掃保潔、垃圾轉運、設備購置、基礎設施建設等,促進了城鄉面貌有效提升。四是積極探索污染治理新路,先后在賈家鎮和武廟鄉開展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試點,2013年實施了施家鎮500噸/日、三合鎮650噸/日共2座污水處理站建設,在五指鄉三大灣村遠離水庫的山凹中建設了基于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小型熱解氣化裝備,開展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試點。五是積極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市政府發文劃定了禁養區域,市畜牧食品局通過國家生豬標準化規模養豬場改擴建、現代畜牧業深化試點、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等項目,對規?;B殖場污染治理給予補助,全市351個500頭以上規模豬場,全部配套建設了沼氣池。市環境保護局先后爭取省級環保專項資金500多萬元,以項目補助方式,對瑞益公司五里養殖場、原野農牧公司、宇峰農業公司等8家規?;笄蒺B殖場實施了污染物限期治理。六是疏堵結合治理農業田間污染,先后下發秸稈禁燒通知、公告,強化鄉鎮政府及農業、環保等部門職責,明確獎懲措施。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加強露天焚燒現象督促檢查,露天焚燒秸稈現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市農業局在全市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26萬畝次,肥料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建設綠色防控綜合技術示范區11個,示范區面積14.7萬畝,主要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面積達92%,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達10%。
實施淘汰落后產能情況:2014年已列入省經信委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的水泥生產企業3戶,所有項目預計在10月底前全部淘汰完畢。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燃煤小鍋爐淘汰難度較大。由于政府財力不足,對轄區內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施淘汰缺乏政府性資金補貼,企業積極性不高;同時,因能源不足,企業淘汰燃煤鍋爐后,存在無能源使用的問題,導致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二)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足。近年來,我市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每年以1.2—1.5萬人的數量遞增,經測算,每新增1萬人,污水量增加58.7萬噸。但由于城南處理廠(一期)處理能力有限(2.5萬噸/日),二期建設進度較滯后,人口新增帶來的污染壓力不能有效緩解,污水處理廠一直處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狀態,對污水處理廠的設施設備將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三)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不到位。2006年,市人民政府劃定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40個?,F福田鄉、高明鄉、清風鄉、玉成鄉、壇罐鄉取用張家巖水庫水,云龍鎮、五合鄉、平息鄉取用涌泉鎮飲用水源地水,原已劃定的水源地保護區未報市人民政府取消。踏水鎮、宏緣鄉、靈仙鄉、五指鄉、丹景鄉、蘆葭鎮、壯溪鄉7個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正在使用但未被劃定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董家埂鄉、石板凳鎮、老君井鄉、鎮金鎮、平窩鄉、江源鎮6個鄉鎮現飲用水源位置與原劃分的不一致。正在使用的3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基本無規范的標志標牌,無交通警示牌、宣傳牌、規范的隔離網。開展監測的38個水源地中,達到ⅲ類水質標準的水源地11個,水源地達標率僅為28.9%。
(四)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突出。由于全市45個鄉鎮近100個場鎮沒有建設污水管網、沒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直排問題嚴重,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植物污染。由于全市規范化的垃圾處理場僅有1個,日處理200噸,有33個鄉鎮近400余噸垃圾仍滯留鄉鎮就地處理,主要是簡易堆放在廢舊采石場、山溝等地,沒有任何其他處置措施,所產生的滲濾液嚴重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垃圾露天焚燒產生大量二惡英,對農村居民的健康帶來極大影響。由于過去畜禽養殖無序發展,部分養殖場選址不當、污染處理設施不配套、消納土地不足,存在沼液直排外環境等問題,引發大量污染糾紛。由于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家中的老人、兒童因為體力、文化等限制,對農業部門推廣的科學種植顯得力不從心,化肥、農藥、農膜、生長調節劑等農用物資過量使用和不規范處置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對農村地表水、地下水帶來了明顯危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提高各企業及各級領導干部的環保意識,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完成情況的督促檢查,每年制定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意見,將目標任務逐年分解,分步實施;加強與燃氣公司的協調,推進燃氣管網建設,解決燃煤小鍋爐淘汰后企業的能源問題,調動企業淘汰燃煤小鍋爐的積極性。
在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方面:依法規范全市各類飲用水源保護區,對已撤銷的飲用水水源地盡快報上級批準撤銷,對新建的盡快劃定飲用水保護區并報上級批準;突出飲用水源地的管理,嚴格控制水源地環境污染,嚴把項目審批關,從源頭上強化污染控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影響水源保護區水質安全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決依法查處;嚴格管理現有供水廠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水質監測,確保飲水安全。
在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一是統籌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按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要求,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品種、規模、總量,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逐步推廣以種定養,以規?;B殖帶動規模化種植,突破種植土地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瓶頸。開展養殖場業主“兩高”司法解釋專題培訓,對全市規?;笄蒺B殖場集中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督促各畜禽養殖場嚴格落實環境管理要求,規范治污設施運行管理,完善綜合利用臺帳,持續發揮治污減排效果。對養殖場惡意違法排污、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依法從嚴查處,涉嫌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二是積極探索污水、垃圾處理新途徑,逐步建設和完善城鎮污水管網,分年度規劃和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站),并保障其正常運行。三是切實做好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置,加快推進第二垃圾處理場建設,積極試點和推廣更加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建立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努力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四是不斷加大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力度。堅持“誰污染、誰付費,誰收益、誰負擔,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強化污染責任主體的治污責任,督促其加大治污投入;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的情況下,不斷拓寬投投融資渠道,積極探索bt、bot等有效模式,吸引民間資金投入農村鄉鎮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領域,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渠道融資機制,保證穩定有效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投入,努力突破制約農村污染治理的資金瓶頸。五是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宣傳培訓。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使農村環保宣傳教育進入學校、村社、家庭,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六是切實強化鄉鎮政府環境保護責任。落實環?!耙黄狈駴Q”制,把環境保護各項內容納入對鄉鎮政府的考核體系中,使“一票否決”真正得到落實;完善考評機制,建立健全對鄉鎮政府的問責制度,做到責、權、利有機結合;充實基層環保工作力量,在鄉鎮設置環境保護工作辦公室,設立專門的環境保護工作人員,進一步延伸環保工作觸角,確?;鶎迎h境保護工作有人抓、抓得實。
- 上一篇:供電企業員工家庭道德建設論文
- 下一篇:改善空氣質量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