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管理和農業三項補貼整治自查報告

時間:2022-10-18 10:06:49

導語:“三資”管理和農業三項補貼整治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資”管理和農業三項補貼整治自查報告

根據通財監督(2015)4號和通農業(2015)273號文件的要求。為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健全制度機制,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和農業三項補貼的使用效益,促進國家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我鎮對2012年至2015年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農業三項補貼進行了認真自查清理,現報告于后。

一、高度重視

為確保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和農業三項補貼專項整治工作落到實處,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鎮長XX同志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鎮長XX同志任副組長,黨政辦主任XX、財政所所長XX、XX,農業服務站站長XX、農業服務站工作人員XX等同志為成員的清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我鎮實際制定了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由財政所和農業服務站聯合辦公,于8月27日至9月15日對我鎮農村集體“三資”和農業三項補貼進行了全面的清理自查。

二、周密部署

為確保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和農業三項補貼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鎮人民政府對此作出了專門的工作部署。一是召開了鎮、村干部會議,對此項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二是要求鎮村兩級干部要分村、分社召開好群眾會,就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農業三項補貼政策進行廣泛宣講,讓人民群眾廣泛知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重要性和農業三項補貼的使用范圍和補貼標準。三是以村為單位就“三資”管理進行逐項核對,查漏補缺做到應登盡登,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三、具體做法

(一)、全面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再次清理核實,并向群眾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做到了“六查”:

一查農戶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政策的知曉度;

二查村、社在處置集體資源和資產中是否按規定程序召開了群眾會、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公開評審,在進行承包、租賃、出讓中是否按集體資源和資產的權屬簽訂相關合同和協議;

三查是否有貪污侵占、截留挪用集體收入、私設“小金庫”的行為;

四查在“三資”清理中是否有村、社干部私分、侵占行為;

五查村社財務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做到了村賬鄉管并及時向群眾公布;

六查各類補助、補償資金、“一事一議”資金是否及時入賬核算。

(二)徹底對2012年至2015年農業三項補貼進行了清理自查。

一是堅持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即:公開補貼范圍、公開補貼標準、公開補貼對象、公開補貼紀律;

二是對所涉及的農戶進行走訪調查,看農戶“一卡通”賬上的資金是否與鎮財政所劃撥的資金相符;

三是查每一項補貼資金明細花名冊是否在村內進行了公示;

四是通過內查外調看是否有截留私分和代扣代繳農戶費用的現象。

四、自查成效

通過近一個月的自查,我鎮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全面完成,共登記各類資產9697.2萬元;各類資源性資產5691.7畝(其中集體山林5187畝,集體耕地504.7畝);清理中未發現違規處置集體資產和流失現象。各種補助、補償資金、“一事一議”資金以及其他收入資金始終堅持了村賬鄉管的制度,堅持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財務公開和分年度審核制度,無貪污、挪用以及私設“小金庫”的現象發生。

農業三項補貼是以計稅面積為依據,由鎮財政所和農業服務站把資金直接確定到受補貼農戶,制成表格清冊,分村公示無異議后,再由財政所劃撥到信用社,由信用社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農戶手中,沒有違規操作和優親厚友截留私分及代扣代繳費用現象,農戶滿意度較高。

五、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村社及農戶對集體“三資”管理認識不高,參與意識不強;二是水利設施大多年久失修,蓄水、灌溉能力差;三是部分村級小學資產閑置,年久失修,管理維護難度大;四是村級道路等級低,質量較差,通而不暢的現象突出,安全隱患多;五是大部分集體資源性資產閑置,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二)農業三項補貼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由于大量農民外出務工,農田撂荒現象愈來愈嚴重,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度大,糧食播種面積逐年減少,糧食總產成逐年下降趨勢,惠農補貼資金沒有真正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二是農業比較效益低,種植風險大,糧食安全形勢嚴峻; 三是為確保和諧穩定農業三項補貼資金均是按照面積平均分配,實難體現對種糧農戶的補貼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