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統計工作自查報告
時間:2022-12-27 04:02:05
導語:糧食局統計工作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糧食局統計工作以《統計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家糧食流通制度》等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國家、省、州、縣統計部門工作要求,以糧食局2018年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工作計劃為重心,本著指導與服務的態度,開展了全年的統計工作。
一、全年的月、季、年報表的填報工作
1、社會糧食流通企業。每月都認真收集、整理、審核老師經營、轉化用糧企業報送的糧食經營報表,并匯編上報縣統計局及州局糧食調控科,并按照《檔案法》規定,裝訂存檔。嚴格做到實事求是,數據清晰、準確。
2、糧食倉儲企業。每月收集公司糧油存儲報表,并分析、匯總上報縣統計局及州局倉儲安全科。2018年地方儲備糧食規模為(成品糧)1669噸、油20噸。其中:州級儲備面粉360噸,州級儲備大米554噸,州級儲備菜籽油20噸;縣級儲備面粉200噸,縣級儲備大米555噸。全面落實了儲備糧規模的建立,加強了各級儲備糧的管理,適時推陳出新,確保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藏安全,未出現地方儲備糧油數量、質量、儲藏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加強糧食調控管理工作
1、加強地方儲備糧的輪換管理。指導完善縣儲備糧管理,適時實施輪換,確保儲備糧的質量;進一步完善地方儲備糧的監管制度,組織進行儲備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儲藏安全和質量檢查,確保我市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儲藏安全、質量良好、管理規范。
2、加強糧食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一是修改完善了糧食應急預案。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省糧食應急預案》精神,修改制定了《縣糧食應急預案》。二是規范糧食應急管理。我們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局及公司加強和完善糧食應急管理工作的措施意見,充實和完善了糧食應急預案,建立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3、督促和指導糧食銷售工作,確保糧食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2018年州下達的糧食銷售任務為3000噸,據統計實際銷售按原糧計算為3123.02噸,完成銷售任務的104%;2018年州下達食用油銷售任務為30噸,據統計實際銷售為77.29噸,完成銷售任務的257.63%,維護了我市糧食市場供應和糧食價格的基本穩定。
三、狠抓統計基礎工作
1、加強統計培訓。一是組織統計負責人和統計人員學習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方案有關知識,為搞好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工作打下了基礎。二是組織培訓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有關規定,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則,就具體業務的統計處理進行講解和口徑的統一,為真實、準確、客觀地反映我縣糧食流通實際奠定了基礎。三是培訓糧食流通統計監督檢查有關法律法規和統計監督檢查實務,提高糧食流通統計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的工作需要。
2、規范工作要求。為了進一步促進我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統計機構和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我們除下發文件明確了部門統計機構的工作職責、人員配備要求外,嚴格按制定的《州糧食流通統計監督檢查意見》規定,明確了糧食局的檢查內容和項目,促進了糧食局統計機構的建設、人員的充實和統計制度建設、崗位責任制落實、臺帳的建立和規范等等各項工作的提高和完善。
四、認真開展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工作
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領導組”,指導全縣的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掌握了我縣糧食供需平衡狀況、產需品種結構矛盾情況。通過對分配我縣的6戶農戶糧情固定調查戶、6戶城鎮居民和納入統計范圍內的糧食企業進行了入戶調查摸底,登記臺賬、填寫基礎調查表,掌握了我縣糧食流通跨區域進出的數量和品種、生活消費與轉化消費的數量和品種等等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政府糧食宏觀政策的決策;有利于指導糧食流通調節市場品種余缺;有利于引導糧食生產的品種結構調整,有利于引導和幫助農民種植市場需要的糧油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五、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統計力量不足及統計人員的不穩定。特別是我局統計人員是兼職,事務繁多,由于統計的時效要求高,往往是應付日常事務,對統計數據的仔細分析不夠。
2、統計覆蓋面需要進一步提高。主要是轉化用糧企業和糧食經營個體還需要進一步清理納入統計。
- 上一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報告
- 下一篇:糧食局普法工作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