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獻禮國慶60周年征文

時間:2022-09-23 08:29:00

導語:民主獻禮國慶60周年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主獻禮國慶60周年征文

——觀《共和國是什么?》筆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國號,這個國號告訴國民,國家的“主權在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但“主人”“作主”如何體現?讀了俞可平的《共和國是什么?》(俞可平:《增量民主與善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版),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筆者認為,“主人”“作主”應體現在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前提下,讓人民在政治上真正享受到知情權、表達意見權、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等權利上。本文談談“選舉”。

“選舉”是公民依法選擇、決定自己“代表人”權利的過程。選舉的實質是人民將自己的部分權力委托給自己所信任的代表,由他們代表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懊裰鬟x舉”應該是:候選人應由“選舉人”、“自下而上”提名推薦;候選人公開的、公平的、自由的競爭即“差額競選”;最后讓選舉人自由自主地選擇。

目前,我們不少地方部門的選舉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提名,名義是群眾,實際上是上級指定或單位領導;形式上是醞釀,實際上是服從;如投票,表面看是等差額選舉,實際上是等額(一些候選人是被作為“陪選”的)。另外,有些“候選人”百姓都不知道何方“神仙”,更不“了解他們的個人特點、優缺點”,只是依據大會的簡介,猜測領導的意圖劃上一個“圈”了事。

十七大說“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但我們許多人并沒有“生命”之感,而更多的是感到是一個“道具”;感到“民主選舉”不是在行使權利,而是在聽從“公仆”的指示命令,在履行“法定”的義務;感到“民主選舉”在“做戲”去實現“某些人”的意圖,但又無可奈何。毋庸諱言,現在平民百姓是法理上“當家”了,但在選舉中還未能“做主”。

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參與,主要表現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而“民主選舉”是最重要、最基礎的,它是民主的核心,如果民主選舉都搞不好,那么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都是很難有進展的。筆者認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第一步必須完善民主選舉,在選舉中真正由人民群眾自由自主。如何“保證”,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是應該注意的:

官員們有民主的意識肯放權。權力集中必然導致權利的萎縮,必須“把權力下放給基層人民,在農村就是下放給農民,這就是最大的民主”(《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4版,第18頁)。杜絕我是領導,是“一把手”,應由“我做主”,“我說了不算、誰說了算”的“官本位”思想;改變借民主程序民主形式實現個人或少數人意圖的所謂民主的想象。從“代替”、“包辦”人民當家作主,轉變為“幫助、組織和支持”人民自主地當家作主。

完善候選人的提名方式。候選人提名工作是民主選舉的序幕,對選舉結果有決定性的意義。讓人民群眾有真正的提名權,尊重自我提名,倡導競爭提名,實行公開性提名。擴大差額的比例,堅決杜絕變相等額選舉的現象,要讓候選人進行競選。使提名及競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公平公正公開。

保證人民真實的廣泛的知情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凡涉及選舉的一切事宜都通過簡易明白的形式讓人民群眾知道,讓選民或代表切實清楚候選人的特點、主要業績能力及廉政勤政等信息,讓選民自己思考選擇。

要完善投票形式。選舉的民主還有一個標志,就是在不受干擾的條件下,自由自主地選擇。實行真正真實的無記名投票,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盡可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防止“一把手”說了算或“正確的引導”的“一面倒”,“絕對統一服從”的現象。

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文化素質。民主是人們基于維護自己利益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政治訴求。民主與公民的文化素質有一種正相關關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質與行使民主權利、政治參與的關系是密切的。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通過精神文明建設,去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文化素質,使人民群眾能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人民群眾選出各級人大代表,通過他們參政議政,間接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二是在基層的農村、社區、企業事業單位,實行群眾的事情由群眾自己去辦,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即民主有間接民主和直接民主。

有資料說,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有沒有生命力,關鍵在于能不能過好市場關和民主關。如何經受市場關的考驗,我黨和政府許多的同志已有相當的準備,并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了,但如何經受民主關,可以說我們許多領導干部準備是很不足的。

2001年,中共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