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環境友好宜居城區

時間:2022-11-14 02:47:00

導語: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環境友好宜居城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__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改善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突破口,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大城市建設和改造力度,基礎設施體系得到很大完善,市容環境發生顯著變化,2005年分別通過噪聲達標區和煙塵控制區驗收,_、_、_、_、丁萬河水質已達到五類標準,二級良好以上天數由2003年的109天上升至2005年的311天。城區環境的改善,拉動了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城區的集聚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1億元,同比增長30%;全區實現財政收入4.7億元,增長2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億元,增長61%。

一、以重點工程和實事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不斷完善路網體系,建設標準大幅提升。新建和改造奔騰大道、祥和路、輕工大道、夾河東街、河清路等主干道10余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中山北路、復興北路、解放北路、民主路等市區主干道整治工程,轄區路網初步實現縱橫有序、四通八達。實施黃河北路、故黃河兩岸、慶運橋三角地綜合整修改造,按照“五統一”標準對城市中心區道路、街道沿街建筑物進行改造和美化亮化,實施違章搭建專項整治,對沿街單位圍墻實施破墻建綠、建造街區特色景觀,道路建設水平和整體檔次不斷提高。

二是加大棚戶區改造和城市開發力度,居民居住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對北區棚戶區實施全面改造,完成大慶路、6414兵工廠等62項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積12.7萬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區3個,累計安置居民2200戶。抓住市委、市政府重視老城改造和實施__分區規劃的機遇,堅持開發與改造并舉,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圍繞“三縱二橫”主干道,運用經營城市的理論,實施了主干道沿線危舊房改造和工業企業的退出開發,實現了老城區環境的改觀。圍繞城市開發,重點抓好規劃占地4365畝的__生態園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即將動工,經過3—5年的努力,__生態園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生態新區。

三是加大為民辦實事工程的投入,居民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近幾年來,__區委、區政府逐年加大財政投入,辦好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實事。先后對轄區64條小街巷進行全面整治維修,完成農村改水、改路工程,新建10余個居民文藝廣場,對40多個小區開展持續不斷的綜合整治,凈化美化小區環境,恒昌花園、永業世紀花園被評為省綠色人居小區,24個小區通過市掛牌整治工作驗收,10個小區創全市示范小區。

二、以“四城同創”為契機,大力改善環境質量

對照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標準,突出抓好大氣環境、水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嚴控污染排放,扎實推進“綠色__”建設。

一是常抓不懈城區增綠工程,城區綠化水平明顯提升。深入開展全民植樹活動,對道路、街道、居民小區綠地實行專人掛靠管理,全天候巡回檢查主干道綠化隔離帶、街道樹管護情況。建成北三環綠化帶和千畝防護林,形成了北區的生態林防護體系。重點建設沿河景觀帶、主干道綠化帶,推進園林式單位、小區創建,實施拆違建綠、破墻透綠工程?!笆濉逼陂g建成綠地總面積301.24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3%。綠色人居環境社區達標率為60%以上。

二是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管治理力度,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對轄區重點污染源進行拉網式檢查,建立和完善了工業污染檔案,實施動態管理。關停了一批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對轄區26個小排污口進行了整治,拆除了轄區三環路以內154臺小型燃煤鍋爐,建成了36.9平方公里的煙塵控制區和噪聲達標區,完成了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成功推動了北區熱電廠搬遷計劃的實施,對市民反映集中的噪音、油煙擾民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轄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三是全面實施河道改造、截污工程,水污染得到較大治理。先后完成故黃河風光帶、荊馬河中段、馬場大溝截污、徐運新河部分河段整治工程,水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投資4200萬元對污染嚴重的徐州內港進行了綜合整治,建成了集居民健身休閑、觀光娛樂為一體的九龍湖公園,結束了北區沒有大型公園的歷史。

三、以加強組織領導為重點,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__區注重抓好城區長效管理,明確管理責任,理順管理機制,加強督查考核,堅決把城市管理的各項措施落在實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營造優美整潔的市容秩序和市容環境。

一是把城市管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區委、區政府把城市管理工作擺上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牢固樹立抓市管理就是抓經濟發展的思想,用抓經濟建設的力度來抓城市管理。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把精力向城市管理傾斜,不僅配齊配強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工作班子,抽調精兵強將到城市管理一線,而且對市容環境專項整治活動親自組織、親自協調、親自調度,做“馬路書記”、“馬路區長”。

二是強化對城市管理的考核。結合城市管理工作的特點,區委、區政府完善考核工作機制,實行周檢查、月調度、季評比的工作制度,堅決改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考核做法,真正做到以考核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區委、區政府對街道辦事處的社會發展目標綜合考核,把城市管理由原來的一票否決項目改為占20分比重項目,而且細化為6大條32小項,明確了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綠化等城市管理的具體標準,實行標準化管理、精細管理,減少管理和執法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三是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區委、區政府抓住全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契機,按照責權相統一和屬地管理的原則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同時,加強城管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打破學歷和身份界限,引入競爭機制,實現人才合理流動和動態管理,切實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逐步實現了城市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