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和諧社會的內涵
時間:2022-12-08 03:28:00
導語:準確把握和諧社會的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提出,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的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全面、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對于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社會心理和諧的集中體現。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集中體現在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社會心理的和諧上。首先,和諧社會中的社會關系應該是和諧的。社會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是各種社會關系和諧的社會。其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志。其次,和諧社會中的社會結構應該是和諧的。社會結構是由組成人類社會的各種要素所構成的,合理的社會結構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社會結構中,家庭、民族、階級、階層、國家、政黨、軍隊、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以及各種社會要素配置方式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最后,和諧社會中的社會心理應該是和諧的。社會心理是社會成員對現實社會的心理感受和認同,是社會成員的內心體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但要實現物質層面的和諧,還要實現社會心理的和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是社會的主體。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這就告訴我們,和諧社會首先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就是說,盡管每個社會成員所處的社會地位不一樣、所從事的職業不相同、所獲得的利益不一致,但他們的心理感受應該是基本平衡的,對社會是基本認同的,彼此之間是可以和諧相處的。在和諧社會中,人的主體價值能夠得到充分實現、主體人格能夠得到充分尊重、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并得到應有的權益。要形成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實現利益的和諧。利益關系基本協調、利益格局基本合理、利益層次基本相容、利益分配調整適度,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因此,形成能夠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就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不斷調整差別、解決矛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沒有差別的社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應不斷調整、協調利益關系,努力縮小差別,使各種差別保持在合理的、社會心理能夠承受的、有利于社會不斷進步的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過程正是妥善處理各種矛盾、消除不和諧因素、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因此,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出路,建立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體制是關鍵所在,形成妥善處理矛盾的機制是基本保證,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