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大理論基石
時間:2022-12-10 03:33: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大理論基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種什么關系,這是理論研究一個深層次的重大課題。這里,僅從理論支撐角度,談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大理論基石。
一是社會形態理論。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創立了社會形態理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第一個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代替資本主義對抗性社會形態的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時,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差別,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將是一個和諧社會。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馬克思的設想提前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為我們經過長期努力,現在已經具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條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思想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而不是標新立異和離經叛道。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提出的是“構建”,“構建”不等于“已是”;我們構建的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不是共產主義和諧社會,二者在和諧度上有差別。
二是社會主義矛盾理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劃時代的著作中,創立了完整的社會主義矛盾的理論。這個理論可以說是打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門的一把鑰匙。
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認為在革命時期大規模的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以后,大量的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他還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些具體方針方法。這些觀點,對于我們理解黨中央的戰略舉措大有幫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運用正確的方法不斷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
所創立的社會主義矛盾的理論,因為受到“左”的指導思想的干擾,在實踐中未能貫徹,但它卻對后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社會主義矛盾論和社會主義和諧論雖然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一步之遙”,但前者為后者提供了足夠的思想理論準備。
三是以人為本理論。這個理論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什么關系?可以說既是理論支撐又是理論指導。以人為本不只是指導方針,更重要的是科學理論。我認為,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真正構建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為這里說的“人”是人民,人民包括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群體,只有各方面的利益都兼顧到,而不是關心一方、排斥另一方,這樣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當前我們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把著力點放在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身上,維護他們的權益,切實解決他們的困難,親民愛民,才更能體現和顯示“以人為本”的價值。
總體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論、社會主義矛盾論、以人為本論這“三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建構這座宏偉大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精品范文
1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