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對地方黨委的新要求
時間:2022-12-11 06:25:00
導語:和諧社會對地方黨委的新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具體到一個地方,關鍵在地方黨委。地方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在構建和諧社會上的集中體現,就是總攬和諧社會建設全局,協調政府、人大、政協、司法部門、人民團體等各方共同建設和諧社會。
“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新發展,要求地方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發展。而構建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在社會建設層面合乎邏輯的展開。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五個統籌”滲透和推進到社會結構層面,必然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二者密不可分,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之中。這就要求地方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統籌兼顧”作為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按照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制定發展戰略、實施發展政策、采取發展措施,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總攬全局,全面規劃,兼顧各方,協調發展。
“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新變化,要求地方黨委堅持以“辯證統一觀”總攬全局,進一步優化工作布局。同志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這個有機統一,體現在“三個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本質、價值指向和最終歸宿是一致的,是相互兼容、相互作用、互為條件、互為保證,相依而存、不可偏廢的,是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的。“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總體格局,為我們黨從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和處理現代化建設的各種問題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學的坐標系。這就要求地方黨委在總攬和諧社會建設時,既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三個文明”與和諧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又要在實踐中自覺地把“三個文明”建設落實到和諧社會這個載體上,在“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歸根結底,就是堅持“辯證統一觀”,優化“四位一體”求和諧的工作布局: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發展民主政治,不斷增強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發展先進文化,鞏固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三個文明”共建。
“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新特點,要求地方黨委堅持以“改革創新觀”總攬全局,進一步建立長效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處在轉型期的我國社會正經歷著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不穩定因素增多。在此情況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整合社會資源,調處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過程,此中,核心是要通過改革創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種不斷解決矛盾和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和機制。這就要求地方黨委著眼體制創新、制度構建,在管根本、管長遠上花力氣,重點加快“五大機制”建設:通過社會激勵機制建設,努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形成鼓勵改革創新,鼓勵勤勞致富,鼓勵干事創業,鼓勵各盡其能的社會氛圍和體制環境;通過社會管理與控制機制建設,保證社會有序運行;通過社會保障機制建設,保護全體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通過維護社會穩定機制建設,化解矛盾,緩和沖突,維護社會穩定;通過社會監督與制約機制建設,調適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新任務,要求地方黨委堅持以“組織整合觀”總攬全局,進一步改進領導方式。“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新任務,是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求地方黨委要有新的執政理念,堅持以“組織整合觀”總攬全局,改進領導方式,由地方黨委牽頭,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共同投入,協調共進。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領導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委在“總攬全局”的過程中,應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委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領導。應當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其他各種社會組織,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及時研究并統籌解決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只有這樣,黨委才能更好地發揮“總攬全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