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
時間:2022-03-10 02:36:00
導語:博大精深、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深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根據中央的部署,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擔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研究”的課題。近日,記者通過采訪和座談,請課題組的幾位專家介紹了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記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這一課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科學內涵”,一個是“精神實質”。請你們首先談一談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有哪些新的認識。
顧海良(課題組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教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堅持“兩個放在”和“兩個結合”,力求做到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內涵的認識有所深化。
所謂“兩個放在”,就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來理解,放在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中來理解?!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范,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來理解,我們就能夠更加清楚地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理論特征、社會理想、政治立場和理論品質等方面的內在統一性,更加深刻地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厚的理論底蘊和巨大的理論貢獻。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其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因此,深刻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除了從理論發展史的角度切入,還需要將其放在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中來理解,在對特定時空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進行深入考察中,揭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基礎、形成發展機制及其回應實踐提出的諸多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方式、成果,進而深刻地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大的生命力與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
所謂“兩個結合”,就是把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內涵的研究與對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所取得的新的理論成果的研究結合起來,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回答結合起來。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根據實踐的新發展,作出了許多新的理論創新。這些理論創新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也是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應該關注的重要內容。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回答新的實踐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是我們開展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記者:這“兩個放在”和“兩個結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那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實質的研究方面,你們又是如何把握的?
王炳林(課題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一種理論的精神實質,是指這一理論的主旨、精髓和要義,是其各種觀點和論斷所體現的根本精神。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精髓和靈魂,就是這一理論所依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二是核心,這是理論存在和發展的條件與根據;三是本質,就是這一理論的根本屬性,它決定著理論的性質和方向。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的靈魂和精髓。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思想基礎和邏輯起點的;另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仍需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不斷總結新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生機和活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堅持黨的先進性,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長期執政條件下什么是黨的先進性、如何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問題。它把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個整體提出來,賦予黨的先進性以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的時代內涵,為我們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先進性開拓了視野和思路。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從立黨宗旨和執政目的的高度,把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利益觀的重點放在“立黨為公”和“執政為民”上,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愛民、為民、利民的政治本色。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實質的三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堅持黨的先進性;只有堅持黨的先進性,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者緊密聯系、相互補充,貫穿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中,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記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中共中央印發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要求:“既從總體上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從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加深理解?!痹诳偟念}目下,你們是如何開展分工合作的?
張雷生(課題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在研究中,我們將總課題分解為15個子課題,其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是研究的重點。
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問題,我們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從研究和揭示二者關系的角度,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而理解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的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指導意義。
二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問題。主要內容有公有制及其實現形式、現代產權制度、國有企業改革等。這一研究表明,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首先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三是收入分配中的效率與公平、貧富差距問題。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具體體現。正確理解這一原則,對于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問題。這個問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在當今中國經濟建設實踐中的重要體現。這方面的研究重點在于:通過剖析造成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的原因,探討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的路徑。
記者:看來,從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加深理解,確實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哪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侯惠勤(課題組成員、南京大學教授):圍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內涵及其精神實質這個問題,課題組的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內涵及其精神實質進行界定,這就是:確保中國共產黨引領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潮流,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努力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二是深入進行社會調研,了解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的現狀及其對當代中國政治建設的影響,從中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社會政治基礎;三是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思想內涵及其精神實質。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有很多。比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的觀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的觀點;政治體制改革要著重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觀點;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觀點;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的觀點;等等。關于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黨的十六大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九個方面作出了部署。當前,世界局勢繼續處于深刻變動之中,我國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推進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指針。只有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才能在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的正確應對中,在對多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科學引導中,在對各種復雜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的有效整合中,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作為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保持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指明了方向。對這個問題,我們著重從黨所面臨的歷史條件的新變化和黨的階級基礎、社會基礎的新變化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記者: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這意味著,加強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對于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趙存生(課題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是這樣的。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研究中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重視。這里,介紹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先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其主要內容包括:從文化的性質和功能的層面,深入研究文化發展在整個人類社會和各國、各民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文化興盛與國家、民族興盛,文化衰落與國家、民族衰落,文化持久發展與國家、民族命脈綿長的互動現象中總結文化發展的規律;從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的聯系層面,深入研究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建設的內在關系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文化建設任務,探討科學發展觀的文化底蘊、和諧社會的文化訴求、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文化支撐、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因素等;從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層面,深入研究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世界文化發展態勢,文化的沖突與共存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的關系,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及二者的發展前景,以及世界范圍內判斷文化先進與否的標準、強勢文化與先進文化的異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等。
二是關于先進文化建設的方向問題。主要是深入分析國際國內意識形態領域競爭和較量的態勢,有力、有效地反對在文化建設領域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疏離化”、“邊緣化”等錯誤觀點和傾向,同時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抵制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深入研究先進文化建設規律,正確處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貫徹“雙百”方針的關系、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表現多樣化的關系,以及建設與批判、吸收與剔除、和諧與矛盾、內生與外引、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等關系;深入研究涉及文化安全的重點難點問題,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建立切實有效的國家文化安全預警系統和制定國家文化網絡安全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國際影響。
三是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研究和建設問題。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關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研究一直比較薄弱。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以他們的理論創造和實踐探索,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建設和發展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研究和建設,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精神生產的理論開始,建構馬克思主義文化學。
記者:謝謝各位專家。這次采訪和座談,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祝愿課題組的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研究”課題介紹(鏈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研究”,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協調小組委托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擔的重大理論研究課題。接到任務后,中心成立了以部領導和中心領導為總課題負責人,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任子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組。
2004年6月,課題組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思路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計劃,確定研究工作從兩個層面、分兩個階段展開,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兩個層面,就是總課題和15個子課題;兩個階段,就是先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撰寫研究述評和研究論文,然后在此基礎上撰寫出版專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作為課題研究的最終成果。
課題研究自啟動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傉n題組已召開兩次課題組成員會議,交流經驗,檢查進度,提出新的要求;15個子課題組分別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等形式,對與課題密切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及現實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目前,已有10個子課題組完成了研究述評的撰寫工作,進入撰寫論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