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系列談
時間:2022-04-23 03:35:00
導語:四個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系列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怎樣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這一個命題,按照社會流行的“潛規則”,大概只有兩種人能做,一種是高層領導,掌握全局,水平高;另一種是“真正的反腐敗專家”(而不是只想在網絡上嘩眾取寵、博取虛名、掛羊頭賣狗肉的“反腐專家”)。我呢?只是一個在人民網經常發文章的網友,按照“明規則”,誰都沒有說過網友不能做這樣的文章,所以我就按照“明規則”辦了。目的呢?只是想用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體會去“影響”一點社會,而不是要故意去“誤導”它。
“怎樣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這個命題太大,大到了幾乎無從著手。怎么寫?根據自己的體會,從其“前提”四個“必須”著手,即不解決這四個“必須”,是無法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的。
(一)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必須要“依憲反腐”、“依法反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二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备瘮∈鞘裁矗烤褪抢霉珯嗳ブ\取“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因而是侵犯了“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的“神圣不可侵犯權”和“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權”,因而它是“違憲”的。
而《刑法》中的有關反腐敗條款的規定,依我的理解,則是對侵犯了“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的“神圣不可侵犯權”和“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的“不受侵犯權”的種種情況的詳細“說明”及其“注解”,其本質就是為了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的神圣性、莊嚴性。
所以,反腐敗怎么反?我的理解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堅決地按照《憲法》和《刑法》去反,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掉。中國的腐敗為什么會泛濫到最高領導人要發出“不反腐敗就要亡黨、亡國、亡社會主義”的警告?中國的腐敗分子為何那樣猖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腐敗分子的腐敗成本太低,就是沒有堅決按照《憲法》和《刑法》去反,因而始終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打擊不力”的問題。
根據我的觀察,我們的社會還時不時地要冒出一些與《憲法》和《刑法》相違背的觀點和做法來,以干擾反腐敗斗爭的大方向。譬如,湖南的一個什么“反腐敗特別行動”中的對所謂“腐敗呆賬”“一筆勾銷”的“赦免腐敗原罪”的提議;吉林綏化的“五萬元以下的不予追究政策”。這些“研究”或“措施”,不管你的“理由”是多么充分,也不管你的“情況”多么特殊,依我看,統統都是歪理,都是“違憲”,都是“違法”。按照《憲法》和《刑法》,凡因腐敗觸犯了法律的行為,都必須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腐敗分子的“態度好”,有檢舉的“立功行為”,贓款也全部退賠了,只能依法減輕,但不能“赦免”,不能“不予追究”,誰都無權將《憲法》和《刑法》來一個“變通”,來一個“法外施恩”。
所以,要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必須多多讀讀《憲法》和《刑法》,要“依憲反腐”,“依法反腐”!
(二)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必須要按照中紀委一系列的反腐文件、精神去反腐。
十六大讓中國的反腐敗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吳官正領導下的中紀委在前任基礎上,集中了全國人民的智慧,出臺了許多反腐敗的好文件、好政策,其中三中全會的文件更是令人稱道,反腐敗要反什么,怎么反,抓什么重點,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依我之見,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學習、執行中紀委一系列的反腐文件,按照文件精神去反腐,你的反腐敗能力就會提高。
中國的腐敗有一個特點,即“共性”特別強,你這個地方腐敗分子表現出來的特點,其它地方也是這樣。反腐敗要反什么?三中全會的公報中說得太明白了,諸如“國企改制中的腐敗”、“農村的圈地運動中的腐敗”、“城市拆遷運動中的腐敗”、“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敗”和股市中的“黑金操作中的腐敗”,以及諸如嚴重損害群眾利益(拖欠民工工資)問題和吏治腐敗中的賣官買官問題,實在是太嚴重、太普遍、太突出了。我想,每一個省市的紀委、監察機構或是檢察反貪局,牢牢地抓住以上幾個方面去反,將它當作中心工作,一定會有很大收效的。能力從哪兒提高?就從實踐之中。
但是,現實呢?有的地方卻不是那樣。三中全會指出的那么多繁重的反腐敗任務不好好抓,搞了許多“花架子”,搞了許多“反腐新辦法”,真可謂是“層出不窮”。什么“廉政賬戶、退贓賬號”、“妻子監督丈夫、孩子監督父母”的“小眼睛盯大眼睛”、“廉政短信”和“反腐撲克”、“一把手廉政訪談”等等,我認為,這些并不是真正的反腐治本措施,而是在“作秀”。就以“廉政短信”來說,節前搞一下,倒也未嘗不可,因為有的當官是最喜歡過“節日”了,對他們來說,每逢“節日”,就是財源滾滾的日子,因而提醒一下,打一下招呼,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天天發、周周有,就值得商榷了。不管是好官或是貪官,一打開手機就是“不要腐敗”之類的話,煩不煩啊?!效果肯定不會太好。至于那個“妻子監督丈夫、孩子監督父母”的“小眼睛盯大眼睛”的“反腐措施”,更是無稽之談。假如我是貪官,我會聽我孩子的?“幾百萬的誘惑厲害”還是“小眼睛厲害”?“去!去!去!你懂什么!”一句話就將“小眼睛”打發了,你“小眼睛盯得最大”恐怕也是無濟于事的。我不是否定“反腐教育”,而是說,反腐教育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講究藝術,更要配合反腐敗的中心工作去做,要做得有實效。包括本人在內的許許多多的時評人和網友,對前段時間我們社會上出來的那么多的“反腐新招數”提出批評、指責,不是為了“對紀檢監察機關創新教育的積極性”進行“挫傷”,而是讓“反腐教育”做得更有成效,希望地方的反腐敗不折不扣地按照中紀委三中全會的文件精神去做,要實實在在地反腐敗啊!我始終認為,反腐能力的不斷提高是在富有成效的反腐斗爭中成長、發展的。
(三)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必須要依靠制度反腐。
中紀委三中全會確立了“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如果將三者的“反腐功能”作一點“形而上學”的“分解”的話,則“教育”偏于“預防”,“制度”偏于“懲治”,“監督”則是“預防”多一點“懲治”。所以我的觀點是懲治腐敗主要是靠“制度”。過去我們的社會為什么上級監督下級太遠,下級監督上級太難,同級監督同級太軟,法紀監督太晚,輿論監督太泛?原因就在于“制度反腐”的乏力和軟弱。
2004年的中國反腐斗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是審計署刮起的“審計風暴”,它的成功大致有三條:一是有國務院、中紀委的撐腰;二是出了像李金華這樣的“政治精英”;三是充分利用國家制定的審計制度進行審計。我想,其中最最重要的是第三條“制度審計”。為什么?就是因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語);就是因為凡腐敗分子的腐敗都是違反、踐踏了制度的結果;就是因為只有用制度反腐才是最最利的“利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2004年是“制度建設年”、“制度改革年”、“制度反腐年”,不僅僅是審計署,還有國土資源部的反土地的流失,國資委連發“四道金牌”清查國企改制中的腐敗問題,勞動保障部的清查民工工資的拖欠、損害農民工的利益問題等等,都是“制度反腐”的具體表現。不僅如此,中組部、中紀委已經出臺了并還將繼續出臺有關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黨內民主制度、黨內監督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設制度等可操作性的制度……所以,只有在“制度反腐”中才能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反腐能力。
關鍵是怎樣進行“制度反腐”?我想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到各個方面。”(吳官正語)也就是說,“制度反腐”不是一時一事的,而是全方位的、全過程的;
要防止著名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提出的,在“制度反腐”中要避免“片面化”,將教育與制度對立起來;要避免“紙面化”,要讓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保證這些制度的嚴格實施;要避免“局部化”,不能只滿足于“查點個案,定點條款,糾點小歪風,搞點無用功”;
“制度反腐”必須要有“鋼性”,要敢碰硬的、大的和“厲害”的,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隨意,不能隨人而變,這樣的“制度反腐”就有生命力,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的認同;
“制度反腐”必須“要把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結合起來”(),沒有后者的“配合”,“制度反腐”就會神秘化、暗箱化,就會失去它應有的作用。
(四)不斷提高反腐敗能力必須要根據不斷發展、演變的腐敗新特點去反腐。
從心理學的能力形成、提高的規律來看,越是遇到并能解開困難的、艱巨的、復雜的課題,其能力的提高就越快,這一規律同樣適用于站在反腐敗第一線的人。
當今反腐敗的困難度、艱巨度、復雜度如何?我想,恐怕沒有一項工作是能與它相比的。為什么呢?可以說上“一千個理由”。譬如,如今的腐敗分子的智商都是很高的,用一般人的智慧恐怕是難對付的,為了不讓你們抓到證據,我就來一個“腐敗的期權化”,“腐敗利益”讓國外的孩子、老婆享受,或是等以后退休后再享受;如今的腐敗分子不僅有權勢,相當一部分還是能左右局勢的“一把手”,而且還有強大的“關系網”,對付權勢本身就不容易,對付“關系網”就更困難了;如今的腐敗分子不是單個的、孤零零的,而是“一伙人”、“一幫人”、“一團人”、“一窩人”,對付單個的、孤零零的腐敗分子簡單,對付這“一伙人”、“一幫人”、“一團人”、“一窩人”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了;如今的腐敗分子是什么陰謀詭計都會利用的,王懷忠被審查時不是要揚言“擺平中紀委”嗎?陰謀當然沒有得逞,然而腐敗分子想“擺平”地方紀委、地方反貪局、地方審計局卻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在地方一線的個別紀委書記、反貪局長“一不留神”就掉進泥坑中去了,反腐敗者怎么防止被腐敗,肯定亦是個新課題;如今的反腐敗情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剛想將他“雙規”進行審查,然而他卻得到了“風聲”,拔腿就溜了,逃到他早就準備好了的境外、國外去避風;如今的腐敗分子真還有點“舍身為家”的“精神”,一被“審查”,就跳樓上吊自殺,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交,為了自己的孩子、老婆、家族,自己作出了“生命的最后貢獻”,讓審查他的人還背上個工作疏忽、失職的“罪名”……
總之,腐敗與反腐敗之間斗爭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形勢真是窮出不盡?。≌驹谶@條戰線的人我想應該個個都是“如履薄冰”,稍有疏忽、懈怠,就會被倒打一耙,就會被反咬一口,稍放松警惕,可能就會被腐敗分子拖入泥坑。因而沒有“高度的能力”是做不好這個工作的,這里就有怎樣不斷提高自己的反腐敗能力問題。為此,對本地本單位的情況就應該經常思考,勤捉摸,不斷研究反腐敗的新情況,從中找出、發現規律性的東西,經常這樣做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審時度勢的能力”;就要經??紤]自己地方、單位的反腐敗的主攻方向在哪里,其表現的特點是什么,應該從何下手,有了一個清醒判斷之后,就會有明確自己的主攻方向,經常這樣做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反腐敗的科學決策的能力”;就應該經常思考腐敗與反腐敗力量雙方在自己地方、單位的“消長”,反腐敗的阻力、難度究竟表現在哪兒,有了這樣一個認識之后就可“排兵布陣”,經常這樣做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反腐敗的斗爭藝術的能力”;就應該經常“居安思?!保瑧摻洺O氲阶约簭氖碌氖且环N“高風險職業”,經常對自己敲敲警鐘,就能提高自己“防腐拒變”的能力。
精品范文
10四個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