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挑戰在哪里?

時間:2022-11-23 11:50: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挑戰在哪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挑戰在哪里?

什么是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概念,理論上說,是一個社會各階層和睦相處,社會各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社會;是人們的聰明才智、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協調相處的社會。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改革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當前仍面臨問題和挑戰。針對這些問題與挑戰,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五個統籌”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應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并進的社會。但是,我們過去一段時間,重增長,輕發展,造成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不僅與和諧社會的目標相悖,而且經濟發展本身也受到了嚴重制約,造成消費增長不力,主要靠投資拉動增長的局面。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物質前提,但是,經濟發展不等于單純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如果不能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整體提高結合起來,不能促進普遍的社會公正與社會進步,就可能加劇社會矛盾。因此,必須改變舊的增長觀念,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形成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

和諧社會應該是城鄉協調發展的社會。但是,近年來,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在逐年擴大,農民增收難,特別是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如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服務、社會保障事業投入不足,嚴重滯后于城市發展,已經阻礙了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叭r”問題不僅僅是涉及農民的問題,而且是涉及經濟轉型、城鄉關系、體制結構的綜合性問題。必須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高度,通過綜合配套改革,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機制。

和諧社會應該是各地區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社會。但我國的地區發展也是不平衡的。從全國來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呈現階梯型下降趨勢。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是我們面對的重大課題。西部大開發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中部各省也開始提出“中部崛起”的口號。但是,發展不僅僅是上項目、拉投資、搞基礎建設,中西部的差距更多地體現在觀念和制度上。中西部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發展中西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關鍵是改變觀念,落實科學發展觀,搞好體制創新。

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長期協調相處的社會。過去我國的經濟增長是粗放型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為代價的,這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機制,為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基礎和生存環境,盡可能減少因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對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