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對象是自然村
時間:2022-03-12 09:44: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的對象是自然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只要遵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現有自然村的公共基礎建設為重點,資金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由農民參與決定、設計和監工實施,那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能夠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
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手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內容。只有通過改善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一方面消化過剩生產能力,打通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改善公共基礎設施,縮小農村與城市的生活差距,我國才有可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手點。完成了村村通電、通水、通道路,改善下水道,進行廚房革命、廁所革命,“村容整潔”的目標就可以達到。同時改善基礎設施可以啟動農村的存量需求,消化過剩生產能力,打通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使農民收入得以快速增長,“生活寬?!钡哪繕瞬诺靡詫崿F。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還可以使農產品的供給者變成需求者,農村的生產發展才不至于出現谷賤傷農的情形,農民的收入可以隨著生產發展而提高,“生產發展”的積極性也就會高。村村通電視、廣播可以使農民更多地接觸到現代化的信息,村村通道路可以使農民更方便地融入現代化的市場體系中,才會有適應于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鄉風文明”的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完成時間以2020年為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一樣,應該是一個浮動的、長期的、水漲船高的目標。但是,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著手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然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必要內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時,也應該完成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著手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象應是自然村。除了高度發達的城市近郊,或在不應該有經濟活動、農民應該轉移出來的禁止開發地區外,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以現在已經形成的,在耕地附近的自然村為建設對象,而不是拆并自然村,集中建立遠離耕地的新村。同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是給農村地區提供公共基礎設施,而農民的房子是農民自己的私有品不是公共品,因此,不能為了達標而要求農民拆屋建新的標準房。對于其他一些私有品,比如沼氣池和廁所,因為會影響公共衛生,具有一定的公共品的性質,政府也只能通過補貼的方式來鼓勵農民進行改造,如果農民財力不足或者沒有意愿政府也不能強迫。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應以公共財政為主。據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調查,當前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按照一定標準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國大約需要投入4萬億元的資金。如果以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完成之日,那么,從2006年起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投入2700億元的資金,其中有相當大的公共基礎設施部分應該由公共財政來提供。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因為規模小、投資分散,中央和省難于直接操作,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去落實??梢钥紤]采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的辦法,中央政府下撥資金??顚S?,而且規定地方各級政府必須追加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資金分攤的具體辦法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狀況在實踐中探索。除此之外,也可以動用一些社會資金。同時,為了讓農民有積極性參與這些項目的決策,監督這些項目的建設,也可以讓農民捐一點錢。各地在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方面已經創造了一些值得總結、推廣的經驗。由受益的農民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的監督也有利于“管理民主”的目標的實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今后15年投入數萬億元人民幣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否和這個趨勢背道而馳?從統計數字來看,2004年我國的城鎮人口僅為總人口的41.8%,即使樂觀地估計到2020年我國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農村仍將有6億左右的居民。就是到2050年,我國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的水平,農業人口降低到15%,也仍然會有將近1.8億的務農人口。而且,隨著收入的提高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許多在城里工作的人也會愿意居住在農村,農村居民會高于農業人口的數量。這數億工作和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不會因為城市化而不需要公共基礎設施,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必然趨勢是并行不悖的。
綜合以上討論,只要遵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現有自然村的公共基礎建設為重點,資金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由農民參與決定、設計和監工實施,那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能夠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日,必然也能同時完成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