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時間:2022-03-12 10:16:00
導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甚至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方面的情況,鑒于時間,我就不想多講了。到1998年,我們國家主要農產品實現了供求平衡,豐年有余。當時中央作出了一個重要的判斷,就是說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但是從1998年以后,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說糧食安全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農民權益保護的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滯后的問題、農民素質問題,等等。應該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黨和國家付出了極大的力量。經過這些年,應該說一些矛盾緩解了,而另外一些矛盾變得比較突出,主要是城鄉差距太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太大。在1995年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到3000塊錢,而到了2005年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超過了7000塊錢。有些人說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我覺得這個比喻也可能不是很恰當,但它是一種感覺,一種什么感覺呢?就是感覺到城鄉差距太大。由于城鄉差距太大,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影響到農村的穩定,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影響到我們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所以說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要求。同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它又是一個標志。它標志著我們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解決“三農”問題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標志著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已經有能力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和城市帶動鄉村的方針。
建國以后,我們曾經幾次提出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這個任務,和過去我們講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背景上確實有很多不同。過去我們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上是在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下,是在農業為工業提供積累的情況下來講新農村的建設。而我們現在提出新農村的建設,強調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統籌城鄉經濟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可以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大家都知道,在80年代初期,中央曾經連續下發過5個“一號文件”?,F在回過頭來看,這5個“一號文件”對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它基本上是在二元結構的體制下,解決農村內部的問題,主要是廢除制度,建立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而2004年以后到現在,中央又連續下發了3個“一號文件”,這3個“一號文件”也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歡迎。這3個“一號文件”和前面5個“一號文件”的最大不同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來調整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系,就不是在農業內部來解決問題,而是調整農業何國民經濟的關系,逐步地推動由農業向工業提供積累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這樣一個轉變。所以說,在現在這個時候又提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全面推進轉變的過程,具有非常深遠和重大的意義。
我們在底下調查時,有個同志講了兩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認為是不是也可以作為對第一個問題的總結。他們說了什么呢?他們說,從來沒有哪一項部署,像這次這樣,集中地整合了這么多部門的資源,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就是從來沒有哪一項部署,如此集中地、直接地惠及到廣大的普通農民。所以基層同志們的這些感受,應該說是對這個問題一個很好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