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典作家的創新意識

時間:2022-04-22 04:11:00

導語:學習經典作家的創新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經典作家的創新意識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明確提出創新這個概念,但這并不意味著經典作家沒有創新意識,因為當時表述創新這一概念的,是其他一些更為通俗的詞匯,如革新、創造甚至革命等等。在這些通俗詞匯表達的等同于創新概念的含義上,經典作家的有關論述俯拾皆是。本文結合《德意志意識形態》,談談經典作家主要是在哪些方面體現出創新意識。

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等方方面面,經典作家無疑在這些方面都體現出創新意識。而且經典作家的創新意識早已流露在唯物史觀的創立時期。首先,從制度創新這方面說,《德意志意識形態》總結了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所有制形式。馬克思之所以將不同所有制形式彼此劃分開,顯然是因為他意識到,任何一種在后的所有制形式替代在前的所有制形式,都具有人類歷史上的制度創新意義。

至于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所有制形式,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最自覺的制度創新。這不僅體現為,它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社會生產力,而且體現為,它將徹底消滅剝削制度,消滅由此導致的人的一切物化現象,最終實現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發展。

經典作家還將共產主義的含義從社會制度深化為現實運動,說明共產主義不僅僅是一勞永逸的制度創新結果,而且是制度創新的動態過程。真正的共產主義實現在交往的擴大這一動態過程中,而交往的擴大既包含制度創新的因素,又帶有技術創新的因素。共產主義作為體現在交往中的現實運動,充分體現了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帶有的高度自覺性。

就技術創新而言,馬克思不是專注于技術創新本身,而是聯系到制度創新來認識技術創新的:“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边@就是說,技術創新帶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生產關系的變化,促成了制度創新。

就理論創新而言,整部《德意志意識形態》既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創新,又是富有理論創新精神的對以往哲學的批判。馬克思主義整體而言就是一種理論創新。剩余價值理論是經典作家相對于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做出的理論創新,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相對于古典哲學做出的理論創新,在這兩大發現基礎上提出的共產主義思想,則是經典作家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做出的理論創新。經典作家不但在哲學、政治經濟學范圍內做出了學科創新,而且還做出了跨學科的理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