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思考

時間:2022-02-05 12:07:00

導語:對“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思考

做官先做人萬事為先”是鄭培民同志的閃光語言,也是他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做人做事的概括,而從本質來說,則是一種人本文化的實踐,更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一、“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人本文化內涵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行為準則中,“先做人、民為先”深刻地揭示了人本文化的內涵。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子就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文秘部落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唯物史觀的偉大發現,得出了一系列經典論斷: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等等。在最普遍、最一般意義上對以人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規定和最有力的說明。在他們看來,人不是某個超人主宰的附庸或工具,而是人的世界和社會的根本、主體,是歷史的劇作者和劇中人。人不僅創造了世界和歷史,也創造了人本身。人的創造本質的存在,確立了人在人的世界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截了當地表明人的世界和社會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

人本文化中,有兩個最基本的命題:一是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對人本身的尊重。明確了人是人的世界和社會主體,也意味著人本身就是人的獨立人格的主體。人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尊嚴。人性不是物性,人需要關心、需要愛護、需要理解、需要尊重。二是以人為本關注的是對人的價值和意義的肯定。人的價值和意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動創造的。勞動和創造是一切價值的源泉,人在勞動創造中獲得價值、實現價值。從更普遍意義上講,人積極地創造價值決不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還要能夠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一個人為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所做出的貢獻和服務,是人生的一種崇高目的,實現這個目的,更體現出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在肯定和重視人的價值和意義的存在同時,想方設法為人能夠創造更大價值創造條件。

二、“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在價值取向方面的啟示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它回答了權為誰用、情為誰系、利為誰謀的問題。共產黨人的權只能為民所用,因為黨的權力來自人民,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級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做到權為民所用,就必須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絕不以權謀私。共產黨人的情只能為民所系。黨肩負人民的期望,人民哺育了我們黨。做到情為民所系,就必須堅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絕不脫離群眾。黨代表人民的利益,黨沒有任何私利。做到利為民所謀,就必須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立志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絕不與民爭利。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道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體現了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反映了黨的根本宗旨,闡明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人民群眾是歷史主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群眾觀。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核心內容,就是腳踏實地的為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作為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要以鄭培民為榜樣,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解決什么是政績、怎樣樹政績、為誰樹政績等問題。共產黨人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代共產黨人的政績,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樹政績的根本途徑,就是將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尊重客觀規律,提高領導水平,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那種盲目攀比、貪大求奢、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添亂;不是政績,而是包袱。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這是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也是衡量干部的最終標準。

[NextPage]

三、“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在行為取向方面的啟示

稅務部門要做到“萬事民為先”。一要“愛民”。就要真心熱愛基層的稅務干部,真實的走近人民群眾,把心系群眾作為領導干部從政的基本要求,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經常深入基層,注重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切實把群眾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要“為民”。就要真正為基層廣大干部和社會各界廣大納稅人著想,想基層群眾之所想,急納稅人之所急。要真誠依靠基層群眾,傾聽納稅人的呼聲,掌握實際情況,避免工作的主觀性、片面性,切實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要尊重基層干部的首創精神,支持和鼓勵廣大稅務干部在實踐中創新,及時總結成功經驗,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從而推進改革和發展。三要“富民”。首先,要牢固樹立稅收經濟觀,堅持做到服務“第一要務”不動搖,大力組織稅收收入,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出實招,支持經濟發展求實效。做到依法征稅促發展,公平執行稅收政策促發展,優化納稅服務促發展。其次,要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干事興業”的良好機制。堅持人才興稅,不斷豐富廣大稅務干部的精神生活,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抓好“一人多能、一人多崗”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廣大干部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加強稅收文化建設,優化基層創建載體,創新基層建設機制,激發干部真正為人民群眾富裕起來而勤奮敬業、艱苦奮斗、埋頭苦干、加快發展。

稅務部門要做到“做官先做人”。一要做到“廉政”。每個領導干部要為政清廉、廉潔自律。這是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是黨和人民對領導干部的起碼要求,也是每個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做到清廉,首先,要有紀律觀念,用黨的紀律來約束自己,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其次,要有自律意識,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慎微、慎獨。在“燈紅酒綠”面前有分寸,在“金錢美色”面前頭腦清,在“無人知”的時候把得住。再次,要有“他律”的自覺性,自覺接受各種監督,誠懇聽取批評意見,做到聞過則喜,謙虛謹慎。做到廉政,就要像鄭培民同志那樣,于己于私,只能在法律、紀律、政策規定的范圍之內,按照規定、規矩和程序去辦,不搞特殊化、不謀私利。二要做到“勤政”。要求每個領導干部,恪盡職守,勤奮敬業。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和實踐者?,F代化建設事業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皺酁槊袼谩辈皇且痪淇赵挘且吨T于每個領導干部的工作之中。做到勤政,首先要有強烈責任感,必須在其位謀其政,認真履行領導職責,兢兢業業地工作。其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同黨的事業的大局緊密聯系在一起,像鄭培民同志那樣,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而勤奮工作。三要做到“優政”。要求每個領導干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新形勢下,對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做好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領導干部埋頭苦干,而且要將苦干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結合起來,講究方法、提高效率、增強實效,發揮最大效能。做到優政,首先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學政治理論,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新知識,使我們的思想水平與知識水平適應時代前進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應用、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有機結合。其次,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善于把上級的政策精神同本地、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上級的政策精神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符合各地實際的貫徹落實措施和辦法,使上級的指示精神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再次,要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不僅是個工作方法問題,而且是個工作作風問題。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布置部署工作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對完成整個工作來說,這只是進行了一半,最重要的是真抓實干,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如果決策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權為民所用”就成為一句空話,就會失信于民。狠抓落實,既要振奮精神,知難而上,銳意進取,做到千方百計,堅韌不拔;又要注重方法,尊重客觀規律,尊重群眾意愿,講實際,求實效,善于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從而促進全部工作的落實;更要領導帶頭,推動落實。各級領導既是各項工作的決策者,也是抓落實的責任人。領導在抓落實中要起表率作用。要像鄭陪民同志那樣努力工作,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帶領廣大稅務干部勵精圖治,奮發有為,為稅收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小陳老師工作室版權所有